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史人物评鉴-王朴 字文伯

2022-12-25 01:56 作者:温村李馆长  | 我要投稿

王朴 字文伯



王朴(?-959年),字文伯,东平(今中国山东东平西北)人。王朴自幼聪慧警敏、勤奋好学。登第后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汉酝酿大乱,王朴审势东归故里,避乱免难。后周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养子柴荣为澶州节度使,以王朴为掌书记,后为推官。显德元年(954年)柴荣继位,王朴也由比部郎中累进至枢密使。“大臣、藩镇皆惮之”。二年,奉诏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主张“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如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吴、蜀平,幽可望风而至。”他建议先攻南唐,再取南汉、后蜀,最后攻契丹以平定北汉。
显德三年(956年)八月,王朴奉诏考正历法,撰成《钦天历》十五卷,在唐《崇玄历》基础上多有改进,构造九服晷影函数(正切函数)。不久,又以王朴知开封事,扩大京城,开广街道,使之宏伟壮阔,成为日后汴京的雏形。世宗两次攻淮南,王朴为东京副留守。显德六年(959年)正月,奉诏考正雅乐,得八十一调,并造“律准”,诏有司依调制曲。二月,至河阴检查黄河堤坝,于汴口立水闸。三月,奉诏树斗门于汴口,归朝时,拜访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两人正常交谈,突然间王朴昏倒,猝逝。周世宗听到噩耗,“即时幸其第,及枢前,以所执玉钺卓地而恸者数四”。将其画像祀于宫中功臣阁。宋太祖登基后,一天路过功臣阁见到王朴的画像,竟肃立不动,整理御袍,肃然鞠躬,念念有词:“倘此人在,朕不得着此袍。”




统帅 D
(不详。)
武力 D
(不详。)
军谋 A-
(王朴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初,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翰林学士陶谷窦仪、御史中丞杨昭俭与朴皆言用兵之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定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智略 A+
(王朴幼警慧,好学善属文。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是时汉室浸乱,大臣交恶,朴度其必危,因乞告东归。后李业等教隐帝诛权臣,邠与章、弘肇皆见杀,三家之客多及,而朴以故独免。及世宗嗣位,常愤广明之后,中土日蹙,值累朝多事,尚未克复,慨然有包举天下之志。而居常计事者多不喻其旨,唯朴神气劲峻,性刚决有断,凡所谋画,动惬世宗之意,由是急于登用。朴为人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显德二年,诏朴校定大历,乃削去近世符天流俗不经之学,设通、经、统三法,以岁轨离交朔望周变率策之数,步日月五星,为《钦天历》。六年,又诏朴考正雅乐,朴以谓十二律管互吹,难得其真,乃依京房为律准,以九尺之弦十三,依管长短寸分设柱,用七声为均,乐成而和,至今用之不可变。)
内政 A+
(王朴仕世宗方四年,考定声律,正星历,修刑统,百废俱起。是时,初广京城,朴奉命经度,凡通衢委巷,广袤之间,靡不由其心匠,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及世宗南征,以朴为留守,京邑庶务,悉以便宜制之,比及入跸,都下肃如也。及宋太祖、太宗在位,每称朴有上辅之器。)
魅力 B
(王朴性敏锐,然伤于太刚,每稠人广座之中,正色高谈,无敢触其锋者,故时人虽服其机变而无恭懿之誉。世宗收淮南,俾朴留守。时以街巷隘狭,例从展拆,朴怒乡校弛慢,于通衢中鞭背数十,其人忿然叹云:“宣补乡虞候,岂得便从决。”朴微闻之,命左右擒至,立毙于马前。后世宗于禁中作功臣阁,画当时大臣如李蒨、郑仁诲之属。宋太祖即位,一日过功臣阁,风开半门,正与朴象相对,太祖望见,却立耸然,整御袍襟带,磬折鞠躬。左右曰:“陛下贵为天子,彼前朝之臣,礼何过也?”太祖以手指御袍云:“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其敬畏如此。)


全史人物评鉴-王朴 字文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