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坚持自律后自己的一些想法
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自律的定义,例如对自己严格要求或是自己监督自己。在我看来自律跟执行力有一定关联,例如自己制定合适的计划,并且能够长期实施下去;但是促使自己一直坚持下去是目标和某种信念,甚至是“欲望”。 大学四年,我大部分时间督促自己保持自律,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如今我回首过去4年的时间没有任何后悔而是觉得自己过得非常充实,以高分一次性通过大学四六级,考研成功上岸或许可以算是自律带来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自己成为了更优秀的自己。虽然不可避免也会有很多遗憾,但是也正是这个选择让我逐渐靠近自己心中那个想成为的人。 下面是我对自律的理解: 1.自律不是一成不变 虽然自律需要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需要制定计划并执行,但是这个计划不是不能改变的,不适合自己的计划不仅难以坚持下去且对自己并无太大益处,只有适合自己的计划才能给自己最大的正向反馈。 自律不意味着需要6:00起床,不意味着需要将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以至于让自己喘不过气,不意味着必须晚睡.......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能够最大程度利用自己时间的计划才是最合适的。 2.自律需要有“度” 自律需要有一定限度,一个紧绷着的弦会在某个时刻断裂。我有一段时间就是“过分自律”,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每个人的身体都像是一台机器,机器也需要休息和调节自己,自律过度就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而这个度就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探究,去找到那个最合适自己的限度。 在准备考研期间,我严格并且强制自己按照计划执行,即使前一天晚上只睡了2-3个小时,也会在第二天强制自己6:30起床,然而学习效率并不高,这就是一个鲜明的反例。适合自己作息的选择,才能真正用好自己时间的自律,让自己更有动力,让自己的每一天不是过的看似充实。 自律是不断变成更优秀的自己的方法之一,爱自己强大自己然后变成那个自己想成为的人;自律也是想不断靠近自己想靠近的“事物”,是看清生活中“重”与“轻”关系后的选择,那些自己想要做的有价值的事情或是想要达到的目标正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中逐渐汇聚而成的。 最后分享一句话“首先爱自己,爱才会源源不断地涌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