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动物模型/需外固定动物模型
骨折愈合动物模型【疾病动物模型】
需外固定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在麻醉状态下,手术造成动物股骨骨干骨折,采用钢板、髓内针等人工器材维持固定,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检测不同处理因素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造模方法】用成年健康犬。常规麻醉,将动物置于手术台上,剃毛并消毒,无需固定,于大腿根部安放气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用无菌敷料包扎小腿及足部以便助手协助摆放下肢体位,于大腿外侧作纵行直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循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间隙进入,劈开股中间肌,显露股骨中段,用电锯或线锯作横断截骨,清理骨折断端后将骨折复位,用6~8孔钢板或髓内针固定。术后摄 X线片确定骨折部位。在不同时间点取材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常用的观察指标与本节“无需外固定动物模型”相同。
【模型特点】股骨是人类或动物体内最长的管状骨,周围有较多血运丰富的软组织,可为各类内外固定器材提供保护,并可减少由于血供障碍而造成的组织坏死或感染的发生。与桡尺骨不同,股骨周围没有其他骨做支撑保护,因此需用骨内或外固定装置维持骨折端的固定接触状态。本模型骨折愈合时间及过程同本节“无需外固定动物模型”。
【应用范围】本模型用于观察不同方法(钢板、髓内针、骨外固定器、小夹板)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观察骨折端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骨折局部微环境改变对骨折修复的影响等。
【注意事项】本模型的制作需有一定的骨科手术经验,手术入路、截骨方法、内固定材料的安置等均需术前认真研究。其他注意事项本节“无需外固定动物模型”。
【模型评价】犬的体重较兔大,股骨又是直接负重骨,虽然本模型操作较复杂,但对研究内固定材料的特性和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质更有意义,更贴近临床实际。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承接动物实验/细胞实验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