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实践课安利 | 你能想象吗?他们能在记者节现场进行教学实践?

2018-04-20 20:01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  | 我要投稿

    

                            特色实验课

                            在这门课上

                             你能学到

撰稿、策划、音频、导演、制片、视频、灯光舞美

 

                               面试选课

                          多门专业大综合

                        在记者节现场教学

                究竟是什么样的特色实践课


            《大型现场直播晚会策划与执行》

       2017年春季学期,一门名为《大型现场直播晚会策划与执行》的实践课程展开了它的“神秘企划”。该实践课程由中传电视台推出,以中传学生记者节为依托,根本目的在于招贤纳士,为2017年中传学生记者节服务。其企划分三步走,分别在选课方式、授课方式、结课方式上呈现别出心裁之处。

一、选课需要面试?

不同于正常的教务系统选课,该课程面向全校发布招募令,经过严格的面试考核,初步录取118名同学。这些同学将自动成为2017年中传学生记者节晚会筹备组成员,负责导演组和制片组的各个岗位。在此基础上,又选拔出30余名优秀同学担任各岗位的核心负责人,加入到课程的学习之中。

二、需要学习多门专业的大综合?

首先,该课程采取多学科联合授课的方式,邀请来自不同岗位的14名专业教师组成团队,分管技术层面和内容层面,授课内容涵盖撰稿、策划、音频、导演、制片、视频、灯光舞美等各个工种,实现了多门专业的大综合。其次,采取“老师授课——反转课堂”的授课模式,学生不仅要在课后与老师沟通交流,还要依据岗位分组,展示阶段性的筹备成果,以便老师及时答疑解惑。

三、记者节晚会是最后的结课?

这门课程的学习成果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阶段性任务。由于课程在春季学期结束,而记者节晚会在秋季学期举办,老师将依照阶段性任务给出结课成绩。第二板块是记者节晚会。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晚会筹备还在进行,晚会效果是学习成果的最终体现。

                                 “初心”

               早在2016年,该课程开始筹备

       早在2016年,该课程的负责人姜娟老师已经将课程的开设提上日程。姜娟老师表示,开设该课程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记者节筹备任务过于繁重:自2014年起,中传学生记者节开始转为校级晚会,规格逐步提高,但筹备时间只有两个月,筹备难度随之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在筹备前缺乏专业指导,渴望有教学引领实践,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把学生记者节定义为大型实践教学活动,没有教学当然是不行的。”姜娟老师受到学生的启发,开始设想一个全新的教学项目。中传电视台台长宣宝剑对此表示认可,并给予了姜老师很大的自由度。

       2016年学生记者节晚会之后,姜娟老师正式着手开课事宜,先行招募2017年晚会总导演,确定了课程与晚会筹备同步进行的对接方式。在前期准备中,主要困难在于教师团队的组合。她多方寻找、一一沟通,最终确定了14人的教师团队。

        “结果没过程重要。我们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不断试错,在改进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姜娟老师表示,课程的设立延长了晚会的准备时间,有助于学生学到更多知识。

 

                                “收获”

                  “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课了”

      “这个课是多工种合作的综合课程,在我们学校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课。”来自2015级新闻学专业的郑植文是2017年学生记者节晚会的总制片,她赞扬了该课程的特色,表示自己从这份经历中收获了很多。

       在晚会筹备中,导演组主要负责前期设计、总体策划,郑植文所在的制片组多负责线下和后期工作。作为总制片,她需要管理下属的六个小组,安排外联赞助、宣传推广、微信推送、海报印发、租用设备、购买道具、拍摄剧照、邀请嘉宾等具体工作。


       在筹备过程中,郑植文遇到了很多困难,长期处于“压力爆棚”的状态中。她是第三任总制片,前两任都因个人原因选择退出,她在9月份才临危受命。时间紧迫加上经验缺乏,郑植文为此常常失眠,半夜还在为拉赞助、找嘉宾等晚会事宜烦恼。

       “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跟人打交道,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与人沟通的能力。”郑植文表示,她是一个性格直率的人,处理事情常常急躁。在最初,对于赞助商的不合理要求,她总是用强硬的态度予以回复;对于老师或同学的意见,她也常有不解,且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经过姜老师的鼓励,她开始调整沟通方式,待人接物能力很快得以提高。

       “后来植文的沟通方式变了,能够有理有据地跟赞助商沟通,有礼貌地表达我们的想法了。”姜娟老师见证了郑植文的巨大转变,也肯定了所有学生的成长,“他们努力、优秀、投入,从陌生到学会包容理解,他们的成长是让我最感动的事情。”


       晚会圆满结束的那一刻,姜娟老师和郑植文的感受都是“一下子空了”,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满足感和成就感。晚会之后,全班师生去国交聚餐,大家敬酒畅聊。姜娟老师感叹说:“我每次做完都会觉得太累了,但是最后大家一起完美完成任务,看到孩子们满足的笑容,又会觉得辛苦都值得了。”

       对于这门大型联合类实践课开设的意义,姜娟老师总结了三点,一是在根本打通学生的知识结构,让理论与实践互通;二是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对各个专业有整体性认识;三是集中教学资源,最大化地发挥老师的作用。

        郑植文则更多地从感性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可能以后我们干着和晚会无关的事,但是这份宝贵的校园经历,是没有办法复刻和重来的。”

··············································································

转自 / 中国传媒大学校报官方微信平台

记者 / 赵露露

编辑 / 陈钦钦

学生主编 / 许茂楠 赵东宇

责编 / 阎玺

实践课安利 | 你能想象吗?他们能在记者节现场进行教学实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