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传奇》2020修改版 番外 第一篇 七子齐聚(下)片断3-耀武楼试艺

本章思路:
本次更新是这个番外最难写的部分,我尽量遵循原著,但原著中的展昭在献艺时的表现,不符合我对“南侠”的期许,所以我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改动。
在原著里,公孙先生和四大校尉也去了耀武楼,虽然我觉得不够合理,但还是沿用了这个设置,只是改变了他们的言行。
关于插图:
由于本章场景特殊,插图背景难与内容相符,八王爷本不该在耀武楼穿着常服,可是为了截取适当的表情,也只好如此了。
番外进度:
下次更新是这个番外的大结局,主要是小展随大人回府,以及告假回乡祭祖的情节,且要交代小展如何看待入朝为官。

番外 第一篇 七子齐聚(下)
片断3-耀武楼试艺
济灾民土龙岗初见 救青天耀武楼封官
翌日五鼓时分,红日初升,光照云海。
仁宗头戴皇冠,身披龙袍,高坐观武台上,八贤王端坐一旁相陪,文武百官肃立两侧。包拯身着官服,带展昭走上丹墀,参见圣驾。
八贤王见展昭神情自若,气宇不凡,又与皇上年纪相仿,心想:“此人若能留在宫中,定能与皇上十分投契。”
展昭虽知包拯等人对皇上的爱戴,毕竟从未见过皇上。此刻站在皇上近前,不由被他的气度折服。只见他朝气而不是沉稳,平易而不失威仪,一看便知是心怀天下,仁德爱民的明君。与高高在上、统御三界的外公相比,人间这位年轻的皇帝看上去要宽仁许多,也和暖许多。

仁宗见展昭前来见驾,竟穿了一件极为朴素的蓝色布衣,心中颇为诧异。细细打量之下,见他容颜俊朗,英姿勃发,举手投足之间,既有江湖中人的洒脱,亦有文人墨客的儒雅,亲近之感油然而生。当下问包拯道:“包卿昨日举荐的便是此人?”
“正是此人。”包拯禀道:“他姓展,名昭,字雄飞。”
仁宗含笑点了点头,转而问展昭道:“你是何方人士?”
展昭拱手道:“回皇上,展昭祖籍常州,家住武进县遇杰村。”声若幽谷清泉,暖人肺腑,沁人心脾。
仁宗闻听,会心一笑,想他初次面君,便能沉稳奏对,对他更为欣赏。
庞吉作为包拯的政敌,最见不得皇上对他的欣赏,今日见他居然引荐江湖草莽入朝,心中更为不忿。听到展昭的话,冷声斥责他道:“在皇上面前,你竟敢不自称‘草民’!”
仁宗微微扬手,淡淡一笑道:“无妨。”回眸看向展昭,心想:“他谈吐文雅、举止合宜,必定饱读诗书。”于是问道:“你可曾考取功名?”
展昭答道:“展昭才疏学浅,未曾考取功名。”
仁宗心中叹道:“武当弟子果然都不愿为官。”
包拯见展昭如此谦逊,代他向仁宗禀道:“展昭家中世代书香,只是淡泊功名,未入仕途;他的武艺更是难逢敌手,行走江湖不过两年,已然赢得‘南侠’之誉!”

“他就是南侠?”仁宗早听苏童说过,当今武林之中,武功最高的莫过于南北二侠,据说北侠已四十有余,不料南侠竟这般年少!望着年纪轻轻便已叱咤江湖的“南侠”,心中溢满钦羡之情。当即对展昭道:“你既为南侠,武功必定了得,不妨先施展一套剑法。”
“是,皇上。”展昭走下丹墀,从公孙策手中接过巨阙,与四大校尉相视一笑,转身步上丹墀,抱剑向仁宗再次拱手,随即轻按绷簧,拔剑出鞘。
暖日金辉之下,只见剑光凛凛,寒芒耀目,身姿飘逸轻灵,剑气流转如风,翩若惊鸿之舞,矫若游龙飞腾。起初,身随剑走,尚能看清,君臣众人见他招式精妙,无不由衷喝彩。此后,招式越使越快,乃至只见剑光,不见人影,似真似幻,如入化境。
众臣都看得目瞪口呆,甚至忘了呼吸。包拯与公孙策虽与展昭相熟,却未见他施展过武功,此刻见他的剑法如此出神入化,都不由为之惊叹。

仁宗原本以为,展昭即便武艺超群,苏童也不会逊色多少,不料展昭的剑法竟已炉火纯青,即使五名御前护卫联手,也未必能取胜。
小顺子隐身在角落之中,心中暗暗笑道:“少主不过随意使了一套招式,连半点内力也没用,你们就这般惊叹,若是有朝一日,真正见识到少主的武功,不知你们会是何等反应?”
过不多时,展昭轻挽剑花,收剑回鞘,复又向仁宗拱手。
仁宗见他面不更色,气定神闲,由衷赞道:“当真是好剑法!”
八贤王回身对仁宗道:“皇上若得此人保护,日后必定高枕无忧。”
仁宗满意地点点头,笑问众臣道:“各位爱卿以为,展昭的剑法如何?”
众臣见他问起,无论文臣武将,都纷纷夸赞展昭。
庞吉却道:“江湖上,武功高强之人不胜枚举,依老臣看,展昭的剑法也不足为奇。”

包拯见他故意贬低展昭,拱手向仁宗道:“启禀皇上,除剑法之外,展昭尚有两项绝艺。”侧目看向庞吉道:“他的袖箭百发百中,轻功更是独步武林。”
庞吉轻蔑笑道:“包大人言之凿凿,莫非亲眼见过他的‘绝艺’?”

“太师!”八贤王不悦道:“皇上日理万机,难得驾临耀武楼,你何必诸多挑剔,搅扰皇上的兴致?”

对于庞吉的“搅扰”,仁宗并不在意,他固然心向包拯,但也乐见朝臣意见相左,唯有如此,他身为天子,才能居中制衡。于是给了庞吉一个安抚的眼神,含笑问包拯道:“不知他的袖箭如何施展?”
“这……”包拯文采虽好,却不通武艺。
展昭见庞吉屡屡在皇上面前压制包拯,心中甚为不平,见皇上问及袖箭之事,向他拱手道:“请皇上出题。”
仁宗闻听,甚为惊诧,双目凝视着展昭,笑问他道:“你就不怕朕为难你?”
展昭微垂长睫,笑而不语。
仁宗心道:“既然如此,朕索性就给你出个难题。”遂命数名侍卫登上对面的七层高阁,分别取下每层楼角悬挂的金铃,待他发出号令,众人一齐放手,让金铃同时下坠。
仁宗见一切准备就绪,对展昭道:“只要你能在全部金铃落地之前,用袖箭打中其中两枚,便能通过考验。”
此言一出,众臣皆惊。就连包拯及公孙策等人都暗暗为展昭捏了把汗。庞吉却在心中窃喜,希望展昭当众出丑。
展昭仍旧淡笑着答道:“展昭遵旨。”
只听仁宗一声令下,数十枚金铃从七层楼阁同时下落,在刺目的朝阳下熠熠放光。
正在众人担心展昭无法看清金铃之时,他竟毫不慌乱,闭目侧耳静听,随即旋身而起,两臂先后挥出。但见数道流光疾飞入空,灿若冷夜寒星。
就在流光接近高阁之际,不知从哪里窜出一只毛色莹润的白猫,眼看就要被流光射伤,展昭足尖点地,瞬间飞至近前,一手接住袖箭,一手将白猫揽入怀里,凌空一个优美的转身,旋即无声落地。
君臣众人见了,无不惊为天人。
一名太监奉旨来到展昭近前,接下他手中的白猫。又有一名大内侍卫手捧托盘走上丹墀,向仁宗行礼之后,一一举起盘中被袖箭打穿的金铃,高声报道:“一枚、两枚!”
仁宗见展昭果然能同时打中两枚金铃,正自含笑点头,却听侍卫继续道:“三枚、四枚、五枚,”接过展昭手中穿透金铃的袖箭道:“六枚!”
众臣震惊之下,再次呆愣当场。仁宗一拍扶手,扬声赞道:“好!”众臣顿时齐声喝彩,掌声如雷。

展昭静立当场,神色如常,只是含笑看了一眼满脸郁闷的庞吉。
赵虎站在丹墀之下,低声问王朝等人道:“怎么才打中六个金铃?”
“是啊!”张龙道:“凭展兄弟的身手,打中十个都绰绰有余!”
公孙策道:“在皇上面前献艺,还是稳妥些好。”
马汉想了想道:“肯定是金铃太刺眼,没办法看清。”
“你们有所不知,”王朝笑道:“展兄弟今天只带了六枚袖箭。”
说话之间,掌声弗落。仁宗欣赏地望着展昭道:“南侠之誉,果然名不虚传,不仅剑法无人能敌,轻功、袖箭更是神乎其技!”从太监手中接过展昭救下的白猫,轻抚它柔软的皮毛,想起方才的一幕,不禁对展昭笑道:“身形如此轻灵,简直就是朕的御猫!”

王延龄听了,忙向包拯递个眼色。包拯当即会意,跪下对仁宗道:“微臣代展昭谢皇上赐封!”
展昭尚不解其意,已见八贤王对他笑道:“你有所不知,皇上钦赐的封号,不仅是臣子的荣耀,而且赐封的每一个字,户部都会记录在案,年年发放俸禄。”
展昭这才明白包大人是在为他着想。至于“御猫”二字,既是皇上的戏言,他自然也不会放在心上,于是淡然一笑,随包拯谢恩。
仁宗只是一时兴起,脱口而出,不料展昭竟因此得了个封号。垂眸一笑之后,面色变得郑重起来道:“传朕旨意,赐封展昭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即日起,入宫供职。”
对展昭而言,今日受封官职,并非意料之外,可他原本以为,皇上即使揽他入朝,也会让他供职开封府,怎料事与愿违。

众臣面面相觑,皆是惊叹不已。他们万没料到,出身江湖的展昭竟能一跃成为四品高官,甚至有幸留在皇上身边。
就在众臣都以为展昭会感激涕零之时,却见他向上拱手道:“启禀皇上,展昭本是江湖布衣,不谙为官之道,更不懂宫中规矩。恳请皇上将展昭暂借开封府听用,待日后熟悉了宫规,再回归御前。”
众臣听了,皆是满目愕然,心中暗怪展昭不识好歹,不知进退。
包拯听到展昭之言,心中固然感动,可展昭若是因此获罪,他又如何忍心?他忽然有些后悔将展昭举荐给皇上。
展昭的话虽说德委婉,仁宗却已明白他的心意,然而人才难得,倘若将他交给包拯,仁宗岂能甘心?可若是执意把他留在身边,以他过人的胆魄和倔强的性格,定会拒绝赐封,挂冠而去。
就在仁宗进退两难,犹豫不决之际,王延龄出班奏道:“吾皇仁德宽宥,最是体恤下臣,不妨恩准展昭的请求,让他暂到开封府供职。”

八贤王见仁宗仍有不悦之色,对他笑道:“展昭毕竟是御前护卫,依本王看,不如让他每隔三日入宫一次,为皇上值夜。”
仁宗闻听,眸光一亮,当即对八贤王道:“就依皇叔所言!”
包拯心中大喜,与展昭对视一眼,一同领旨谢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