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表达的东西好,但是难以引起我的共鸣

2021-04-21 16:54 作者:丶阴  | 我要投稿

微电影《母鸡》,讲的是一个老奶奶试图用各种方法吸引她的孙子来她家的故事。一开始是用狗,后来用母鸡,再后来用鸡蛋,但是孙子从来都是三分钟热度。然而,就算孙子能够一直被吸引来,这种吸引真是亲情使然吗?

我觉得非常悲哀的地方在于,这个老奶奶的悲喜全部系在孙子上,我们一方面不能强迫孙子真正喜爱去奶奶家,另一方面不能使老奶奶脱离这种陪伴(即使这种陪伴并非亲情使然)。影片的目的在于呼吁子女常回家看看,但是或许儿子一家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已经很频繁了,除非天天和婆婆一块住,这不现实。

如果说这是孙子的问题,或许有,但并非中心问题,有些孩子出生后不能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往往会长大后才明白。这是儿子的问题吗?我认为不是,儿子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对于一个普通打工人(三口之家顶梁柱)来说,已经算很频繁了。站在儿媳角度,城市确实不适合养鸡,家庭琐事太多,小孩子的事情一堆,她会烦躁也属人之常情。

老奶奶将精力太多倾注在孙子身上,属于她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东西太少了。在她年轻的时候,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子女身上,而对于自己的爱好追求甚少,这是她做出的无私牺牲,也是她年老的孤寂之感的起源。所以年老的时候,她会觉得子孙才是人生价值所在。如果说缺少消遣娱乐,其实电影中,那个老爷爷是很好的聊天伙伴,还有一些老人聚在一起跳舞消遣,这些都是好的娱乐手段。

这让我反思,这种牺牲或许真的值得吗?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子女,年老却孤寂悲凉,这无异于一种风险投资。即使是像电影中主人公一样,有个自力更生且孝顺的儿子,晚年往往也会觉得孤独落寞,那么究竟是怎么样的亲子关系才会真正满足主人公的需要?

或许想改变老奶奶的处境只有几个方法:1.社区增加老奶奶的娱乐活动。2.儿子增加探望次数。3.老奶奶自己可以想通,明白自己的快乐不一定非得通过孙子才能得到。以上三种,只有第三种是最易得的,也是可以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心系在子女身上,是美德,是慈母情怀,可这种关怀过度了会让自己难过。多看看身边,多出去走走,和别人说说话,告诉自己不需要过于依赖子女,追求自己的爱好和精神世界,安安静静的享受老年生活,这些就很好。

影片意在让广大子女常回家看看,可我有了剑走偏锋的感受,也许老奶奶改变自己的心态会很好些。


请不要在评论区骂人,靴靴大家

表达的东西好,但是难以引起我的共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