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
简史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属于战胜国阵营的塞尔维亚王国和黑山王国合并,同时吸收了战败的奥匈帝国几个以斯拉夫人为主要居民的行省。黑山失去1878年以来的主权国家地位 ,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入侵,南斯拉夫王国解体为塞尔维亚救国政府、克罗地亚独立国两个傀儡政权。
1941年,纳粹德国横扫南斯拉夫,宣布塞尔维亚为被占领土,在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聚居区建立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南斯拉夫其余领土为德国盟友瓜分。
1945年,在铁托(克罗地亚人)领导下 ,战后重建南斯拉夫联邦。
1946年,更名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面积合计25.58万平方公里,1983年人口2285万)。
1963年,又更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74年,南斯拉夫修改宪法,6个加盟共和国获得自治地位。塞尔维亚境内阿尔巴尼亚族聚居的科索沃省和匈牙利人聚居的伏伊伏丁那省成为拥有较多自治权的自治省。
1991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宣布独立,遭到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反对。
1992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宣布为主权国家。由于穆族和克罗地亚族赞成独立,塞尔维亚族抵制投票,波黑三族间爆发了历时三年半的战争。
1995年,波黑和平协议签署,波黑战争结束,波黑正式独立,宣告了南斯拉夫的解体。同年,在全民公决后 ,未独立的塞尔维亚、黑山等两个加盟国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又译作"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
1998年,南联盟政府指责塞尔维亚境内科索沃自治省的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多次发动暴力袭击,造成大量平民和警察伤亡 ,派遣军队进入科索沃。美国及其盟国指责南联盟在科索沃杀害了大批阿族居民,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对南联盟制裁。
1999年,以南联盟政府拒绝执行西方国家主导的和平协议为由,美国领导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空袭78天,对南联盟的军事基地,医院,桥梁,民宅进行打击。其中在当年5月8日,北约空袭部队五枚导弹击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6月,南联盟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
2000年,米洛舍维奇在总统选举中败给反对党塞尔维亚民主党领导人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
2002年,米洛舍维奇、米兰·巴比奇、米兰·马尔蒂奇、沃伊斯拉夫·舍舍利等被引渡到荷兰海牙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受审。为了让巴尔干半岛继续分裂,欧盟促成塞尔维亚和黑山建立松散的国家共同体。
2003年,南联盟共和国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组成松散的国家共同体,取消"南斯拉夫"这一名称。除了共同总统、统一的军队、外交等国家权力,两个共和国有不同的法律、海关、货币乃至边防部队。宪章还规定,3年后,两个成员国有权通过全民公决,决定是否另立门户,分别成为独立国家。
2006年,黑山经由公民投票脱离塞黑,"塞黑"解体。
2008年,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但未获国际普遍承认。
历史沿革
早期
14世纪时塞尔维亚帝国曾经是巴尔干最强盛的国家之一。15世纪后至19世纪,巴尔干半岛在昔日地跨巴尔干半岛的帝国南斯拉夫的统治下;亚得里亚海东岸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在奥地利帝国(后为奥匈帝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下。
王国建立
1878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相继成立王国。1918年12月1日,在贝尔格莱德正式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亚历山大亲王任国王后,国名改为南斯拉夫王国。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入侵,南斯拉夫王国解体。
社会主义共和国
铁托领导南斯拉夫共产党和军队,击败法西斯,并于1945年11月29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实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面积合计25.58万平方公里,1983年人口2285万)。
1963年南斯拉夫通过新宪法,并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属于塞尔维亚)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由铁托出任总统,铁托执政下的南斯拉夫,与苏联保持距离,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运动,这使得南斯拉夫变成欧洲仅有的没加入华沙条约组织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使南斯拉夫在东欧国家里成为比较富有的一员。
自苏联分裂后,南斯拉夫走上了一条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的道路,建立了一套符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工业道路,自50年代政治和经济改革以来,南斯拉夫普通人民生活上明显的自由化,西方的文学电影都被允许传播到南斯拉夫,每年有超过600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
到1976年,全国有36%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
虽然和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还是落后了一些,可是相比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是充裕的。但是南斯拉夫的地区贫富分化问题一直非常严重,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与邻国奥地利、意大利经济水平相近,而马其顿、科索沃则是欧洲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1980年5月4日铁托逝世 ,南斯拉夫开始走下坡路,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
早在七十年代,欧共体(欧盟前身)愿意立即接纳南斯拉夫为其成员国,只要南斯拉夫放弃共产党一党执政。西方此举意为改变其一党执政状况为多党制。
解体
1991年-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北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邦彻底解体,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
1992年4月7日欧共体承认南斯拉夫波黑共和国独立。同日美国宣布承认波黑、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独立。12日波黑穆斯林、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3政党再次达成停火协议,然而15日,波黑武装冲突又起。在欧共体调解下,波黑冲突3方于23日再次签署停火协议,同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分别通过建立新的共和国家宪法草案。
1992年4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紧急会议,要求外部势力停止干预波黑局势,并决定向波黑派遣100名军事观察员帮助执行停火协议。27日,南联邦议会联邦院通过了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的宪法,这意味着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彻底解体,同日,南联邦主席决定改组南人民军。
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1992年4月27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2年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57号决议,决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实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制裁,以惩罚其派兵支持波黑和克罗地亚境内塞尔维亚族的武装行动。由于制裁,前南联盟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退步为欧洲最为贫穷国家之一。
1995年,克罗地亚战争、波黑战争(波斯尼亚战争)结束,波黑塞族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战败。
继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之后,塞尔维亚的科索沃自治省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国。虽然从法理上依然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并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担保,不支持科索沃独立,不会分裂南斯拉夫,但是实际上脱离了南斯拉夫以及塞尔维亚的管辖,并最终宣布独立,并立即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承认。
联盟破裂
国旗
南斯拉夫国旗:蓝、白、红三色是斯拉夫人喜爱的颜色。三色旗曾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王国的国旗。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增加一枚黄边红五角星,象征人民自由解放。1992年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重新启用三色旗。
国徽
现状
前南斯拉夫的领土分成以下6个主权独立国家: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克罗地亚共和国
塞尔维亚共和国
斯洛文尼亚率先在1996年申请加入欧盟,在2004年成功。克罗地亚在2013年7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马其顿共和国则在2004年申请。2010年欧盟给予黑山加入欧盟候选国地位 。2010年以来,塞尔维亚正积极申请加入欧盟,但欧盟方面对塞尔维亚加入设定了多个前提条件,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塞尔维亚必须先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地位,或实现与科索沃关系正常化。而塞尔维亚并不愿对此作出妥协,使其加入欧盟的前景变得较为渺茫。2016年波黑正式提交加入欧盟的申请,欧盟对此表示欢迎。 2019年2月6日,北约29个成员国在布鲁塞尔与北马其顿 签署加入北约议定书。希腊议会亦在8日表决批准北马其顿加入北约议定书。据报道,北马其顿可以以受邀国身份参加北约各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