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炳/炳哥】21经济学考研进度如何把控,我来告诉你。
考研备考已过半,埋头复习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注意自己的复习进度和效果,对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下面这7种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复习进度,建议参考使用
通过历年真题检测复习效果
真题对于考研人的意义非凡,是检验复习效果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
如果不知道现在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真题。
用真题给自己来一场模拟考试,近几年的题可以放在冲刺阶段模考使用,现阶段可使用年份稍远些的真题。
做题时,尽量模拟真实的考试时间、考场环境。做完后,不要执着于分数的高低,重要的是认真分析错题,巩固知识的薄弱项。
真题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复习效果,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专业课的难易程度、分值、老师出题风格等。
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对于考试常出的题型等,建议大家拿小本子随时记录,做成表格,根据出现的频率了解考试的重难点;同时对于每个知识点所在的章节进行统计,找准重点章节,有侧重点地复习。
用做题时间证明掌握程度
在做题时,如果对某知识点了解得不深刻、掌握得不全面,花费的时间必然会较多,做题慢证明了你对该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好,这是你的复习薄弱区,所以要及时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其次,做题慢还有可能是对该题型不熟悉,没有掌握该题型的解题技巧,这一题型是你的软肋,所以要多针对这一类题型的练习,寻找解题方法。
复述知识点
对于学过的东西,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以及复述内容的完整程度,是检验复习效果的一个有效办法。
复述并不要求一字不落地重复内容,而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阐述内容。内容一定要逻辑清晰,有理有据,能让别人听懂,遇到讲得磕磕绊绊或说不清楚,甚至是脑袋空白的地方一定要回到课本中再度学习、深入理解,最好可以归纳到一个本子上,方便理解记忆。
建议在复述时,用录音机记录自己复述的内容,不仅方便看自己的复述效果,还能在一次次的复述中看到自己的进步。
世界上著名的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强调知识的输出,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授给别人,是记忆和理解最深刻的方法。
总结、分析复习进度
每天、每周、每月都要总结自己各科目的复习情况,可以列在一张A4纸上或专门准备一个总结本,直观看到自己的复习进度和效果,然后选出优势和劣势,调整复习侧重点。
例如数学,没有太多要背诵的东西,只有自己按高数、线代、概率与统计一步步从头到尾总结,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为自己所用。
对比的关键是和过去的自己以及复习程度作对比。考研er们每次复习过后都要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我哪个科目/章节/题型有进步/退步?
今天比昨天多学会了哪些解题技巧?
这周的状态比上周有什么变化?
…
总结和对比之后,一定要分析原因以及解决方案,例如在纸上总结、对比后,发现自己这周的英语阅读错误率较多,那么就从知识点、答题技巧、做题心理三方面分析:
我是不是这周单词背的少了?
我是不是因为长难句影响阅读了?
我是不是因为不会定位答案而出错?
我是不是做题时听歌影响注意力了?
……
定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反思,有助于对自己的实力进行认知,同时为下一步的计划做准备。
测算复习时间
量化复习进度,可以把知识切分成一个个小版块,测算每个版块基础、强化和冲刺阶段需要用的时间(达到基础、强化、冲刺阶段要求程度的时间),再看看自己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多少,从而判断前期的进度是否合理,以便做出调整。
梳理知识框架
在每轮复习结束后,把此轮复习中的知识点梳理成框架,这样可以从宏观上认识所复习的内容,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且在整理框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对哪一部分的概念、原理等还有所欠缺。
建立宏观知识框架,有助于从整体把握知识点,相当于在脑海中构建了知识地图。这样到了正式考试的时候,就可以从脑海中提取所需的点。
阶段性小测抓细节
考研er需要在学完各科的每一章,甚至每一节之后,进行阶段性小测,查看自己这一阶段学到的东西是否能应对题目,知识掌握是否牢固,复习的内容是否有漏洞,哪种类型的题目是自己的软肋,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能在阶段性小测验中显现,从而及时解决。
特别在冲刺的最后70多天,更应该查漏补缺,进行周测、专题测、章节测等,在做题中快速消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