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总结

我的2017年总结
回顾与评价我们的2017
基于Vive Tracker的虚拟现实对讲机工程、基于Unity3d和OBS的混合现实拍摄工程、基于Kinect和Unity3d的体感互动工程、基于Agora的音视频多端远程指导工程:
2017.08入职,先是在硬件上改装了对讲机,使之和Vive tracker连接并接入到Unity3d工程中。在虚拟现实空间中对讲机模型完全由现实中对讲机的操作控制也就是说实现了在带上和不带虚拟现实头盔两种情况下同步了对讲机的位置、按钮状态、指示灯状态等。项目后期通过Unet实现了局域网内联机使用对讲机。项目中比较遗憾的是没能对此项目进行总结。此项目虽然说实现了功能但是代码可读性及复用和继续开发方面比较差,总体自判及格。
关于混合现实视频的拍摄工程,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中。感谢公司对我的信任,花费近万元搭建绿幕和拍摄环境与购买器材。囿于场地和技术所限,拍摄出的视频作为技术验证可用,但是至今为止无法拍摄出可供商业使用的版本。在开始此项目之前,未料到牵扯之广技术之精细是未成功的原因。但仍会继续尝试和探索。
关于体感互动工程,Kinect设备因为可以获取到深度信息,所以在交互方式上比别的设备有天然的优势。在特定区域内设备能够捕获人体绝大多数的动作,并根据动作驱动一些Unity3d的事件。同时微软提供了大量的演示场景,这给开发提供了不少便利。项目前期目标是与动画人物进行互动,已完成。项目后期提出让动画人物实时模仿体验者的动作,未完成,原因是时间问题和项目优先级不高。其他存在的问题和之前项目类似,虽然已在改善但是代码的可维护性依然偏弱总体,自判及格。
视频指导项目体量应该说是这几个项目中最大的一个,牵扯多终端多语言,再加上Agora公司的的文档不如之前微软Kinect和Unity3d文档那么清晰明了可用,视频指导项目进展比较慢。到现在为止实现了安卓移动端与windows端的音视频通话与双方简单标识功能,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路还很长。从代码架构上又学习到了不少大体量的程序代码应该如何组织,但仍有识一叶不敢言春之感。总体来说没有达到要求。
简单总结了公司关于发票报销的注意事项、参与公司卡通形象征集活动、参与公司年度晚会表演:
几次出差强度都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见识,也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真实的中国工业的现状。在进行公司报销流程上踩了许多坑,多是由于我自身不了解公司规章流程制度,将我踩过的坑总结下来。凝固下来的“知识”可以避免自己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尽可能的的帮助别人不去重复的睬我踩过的坑。有关记录获得我司员工等九十九次阅读和两次收藏,我给自己良好评价。
公司卡通形象征集活动,最终没有成功得选。这个结果是提交稿子的时候就预料到的。毕竟是卡通形象征集活动,不论文本与口号写的再怎么样,卡通形象肯定是决定性因素。另外,此次活动的痛处在于情商低下的我不知道如何去鼓励或激励合作伙伴完成更高水准的作品,当我提交我自己都不满意的作品时,我就给这个项目打上了不及格的标记。
或许是在众多歌唱与小品话剧中独树一帜的手语表演吸引了评委,又或许我们的领舞编排水平出众。我参加的手语表演在前些日子通过了公司的复赛筛选,也就意味着往后到过年的日子里还需要有时间给他去训练。这个事情我不好自己评价,看评委和观众的反应吧。
阅读朱总和刘工等在群内分享的关于工业智能制造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情况和区块链的信息:
在分享的众多文章中,有一篇李培根院士的《数据·互联·智能》,我看了之后颇有微词,遂写了一篇读后感,表达一下我的想法。读后感有五十七人阅读和两人收藏,大概是及格了吧。
很早就有人在群里发人工智能的文章了,虽然还想不出看不到人工智能和中机六院有什么结合点,但是还是凑热闹看了其中一篇文章并完成读后感关于朱松纯的《浅谈人工智能:现状、人物、架构与统一》。读后感有五十四人阅读、三个点赞和三个收藏,自评及格了。
看了群内分享的区块链的内容,虽然我个人不看好区块链,至少是现在不看好,我还是了解了相关技术。我认为区块链要解决结算速度和个人隐私问题才有可能大行其道,我也没有凝固下来一些东西,在区块链这方面,不及格。
工作及大小环境分析
工作分析:
在进行虚拟现实对讲机项目过程中发现Vive Tracker“几乎”可以实现手柄的全部功能,虽然在开发上仍有困难,但是其工作有一定的意义——将Vive套件之外的物体连接到虚拟现实空间。有两个相关的新闻可能有参考意义:罗技与Vive开发人员协作,将Vive Tracker与键盘融合,解决了在虚拟空间如何方便的使用键盘的问题,使用Vive Tracker开发的一些虚拟现实附件是否是徒增了塑料垃圾。所以,在虚拟现实没有普及之前,其附件的开发应该是谨慎的,但是决不能否认其意义。如果要继续进行Vive Tracker及其附件相关的开发工作应该从虚拟现实世界急需的一些附件着手,这类急需的附件应该有这些特征:体验者需要其准确的触感,体验者不会去触摸这个附件的所有表面或者这个附件不需要保持其重心和现实中一样。
混合现实视频拍摄项目的进行中最大的困难或者说不便,是难以获取帮助或借鉴。网上中外的资料比较少且乐于分享的人更少以至于获取起来比较困难和昂贵。也因为项目本身流程复杂牵扯技术较广,所以在教程的展示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也很容易理解。教程编写困难直接带来了其学习起来更为困难。但是其中视频工具的使用在其他项目中都会用到,熟练使用会带来附带收益。
在进行体感交互项目时,很遗憾的得知了微软停止生产Kinect设备及其适配器。第一次在一个其设计生产公司都放弃的产品上进行开发,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换句话说就是这个设备和项目只能是在小范围内展示使用,无法为广大的人民服务。这有悖于我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这个项目是微软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的,从各种示例代码到连续几届的相关技术竞赛的举办都让人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微软要放弃Kinect。在某种意义上我猜测也希望微软有更好的方案替代它而不是舍弃它,在未来有技术上的承接。
视频指导项目时困难较为明显的一个,虽然困难很多但是得益于微软和谷歌的技术文档的支撑,花些时间和精力都应该是可以解决的。令我困惑的应该是如果花费如此大的功夫去使用多终端多语言最终实现的产品,能产生多大的价值,能服务多少人。
团队影响:
我现在所在团队包括我有七个人,令人担忧的是除了一起吃饭外没有事情是体现“团队”二字的了。不过团队中的人都比较和气,有什么小忙也都是尽举手之劳,有共事的基础。比较期待之后大家一起合作项目。
部门及公司管窥:
我所在办公室大约二十八人分为四组,平时办公环境松弛有度。午休和下午下班后会有个别在室内吸烟的令人不适。偶观隔壁屋子大概也是同样情况。
就公司来说,研发部门和其余部门也没有很大的差别也可能是我之前所处的环境的特殊性给了我错觉——研发和普通办公不一样,研发需要设备、需要能源、需要集中智力——而现在的所谓研发部门不过是和别的部门分享同样的屋子,使用几乎同样的智力,甚至连桌子都一样——这怎么摆放额外的设备线缆支架道具嘛。最后我猜测这一切归结于公司领导并非技术研发出身罢了。研发上的问题不算严重,暂且不谈,我也不想将此文本变成宣泄的样子——因为我没有能力改变它。通过这几个月的工作体验,我认为这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运行成本过高,我想了很久,总结出来的这几个字“运行成本过高”。如何理解呢?我举个例子,希望读者能体会一下这几个例子中物品的使用前的学习成本。第一个例子,笔记本电脑:我们使用笔记本电脑不会去看说明书,大体是找到开机键按一下就能得到我们熟·悉·的操作界面了。第二个例子,神舟飞船:航天员使用神舟飞船每一步操作都要查看指导手册,是因为他们不熟·悉·神舟飞船的操作界面么?我认为这里面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操作笔记本电脑即使操作错误,不过是浪费一下个人时间或者金钱修就行了。神舟飞船如果操作错误会引起很大的损失。另一个方面来说同样的话就是,对笔记本操作错误常有,其正常工作和死机崩溃都是常见的。对于神舟飞船,人们则是希望其正常运行,不要出错,即使是很小的错误修复起来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是沉重的——因为是在天上。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一个公司的运行中出现错误、故障或崩溃也被视为是常见的,没什么大不了的,花费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去解决不认为是浪费?我现在很害怕没人读得懂。就拿那次我报销发票跑财务处了八九回的事情来说。对于我,不过是体验了一回生活,下一次我肯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可是对于公司,还会有下一个我,下下一个我,去一遍一遍的重复我所犯下的错误,去一遍一遍的浪费他们的时间和公司的运行成本。再举一个小例子,我参加公司的年会表演需要排练。领舞在群里通知了一下“今天下午排练”,说实话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实在是不愿意开口,但还是为了大家,我问了下“下午几点呐?”。领舞回答了几点,我又无可奈何的问“在哪里集合呀?”。这也把运行成本增加的。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一件事情。我和同屋另一位同事出差,我要自己订车票,遂问了他是否要一起订。他告诉我他订过了,我就问他订了几个人的。他说订了他自己的。我又问住宿呢?返程呢?……再举一个例子,我就不信我说不清楚这个问题。新员工要办理社保卡,办理社保卡要填写一张信息表。通知填写一张信息表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我的读者中有在学校的学生,应该可以知道大概是班长或者书记通知一下的时间,如果是在qq群,大概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情吧。这件事的通知发生在公司里,确花费了24小时还没有结束,其原因就是我之前例子中的——知道的人不愿多说,不知道的人一个接一个犯错。而且似乎大家都觉得这很正常,似乎只有我感到难受——很少有人像我一样希望分享经验为他人节省时间,也很少有人分享问题希望从他人那里获取知识。
以上我已经尽力说明了什么是运行成本过高,那么解决方案呢?人员培训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将流程和规章制度固化与统一下来。比如说,我要去报销,对着手机说“我要去报销”,手机就会显示报销的注意事项以及整个流程或者是相关规定,进一步可以给出别人进行报销的例子。令人吃惊的是,我公司竟然也有一大帮子人是进行公司内部使用软件开发工作的,这当然不是员工的问题。
我们的2018
我的2018
心态还算可以,周围人也很照顾、关照我,整体环境平稳发展。别人对我的期望很高,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没有自己的供发展空间(所有工作和工作外的事情都要在办公室完成),从学校这样纯粹的环境出来应对社会事务有些手忙脚乱。公司的刘工似乎对人工智能和公司的结合有些兴趣,但是她仅仅是说了一句,不知道这件事情能不能成为新的有趣的事情。一些现有的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上面写的公司管窥中的问题类似,可能不花心思不会得到好的评价结果。
团队的2018优势 劣势 机会 威胁
乔哥在总结团队的2017后说到,2017年我们做了一些想做的事情,也包括一些之前想做但没做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有些是和公司合同项目没有关系的。做完了就完了,留下一个demo没办法深入了。2018年我们团队要改变方向,总体以项目为导向,做贴近项目的事情。
就团队而言,每个人我了解的都不多,优势只能从工作上来讲,虚拟现实似乎是一个优势,意思是公司的许多项目都要附加虚拟现实部分内容。但是更进一步地描述是虚拟现实内容在甲方老板那里只是感兴趣、觉得有趣、有噱头、觉得先进技术要来一下,缺乏硬需求,几乎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是锦上添花,具体说就是展示用。好吧,展示也算是一种用处,但是虚拟现实从业人员应该不会满足于只实现展示价值。
团队的劣势在于不能自我纠正自我进步,用武侠小说中的话讲是不能“自己左脚踩右脚,腾空而起”。团队几个人在内部进行技术和知识的分享(其实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禁锢的分享),在外部是这几个人各自进步各自学习。这样机制一旦建立,无论一个人能力和学识如何厉害,也拼不过一个组。可惜的是没有这个机制,更可惜的是没有这个土壤形成这个机制。所以劣势就在于个人成长缓慢,容易落队。
我们的机会应该在于研发方向和深度具有高度的自话语权,受约束较低。刚刚组长还在思考全息技术能不能也加到我们组的工作中。当前的几种展示技术谁能脱颖而出又或者是群雄逐鹿,在企业展示这个领域内,如何做的出彩,如何让企业采用我们的展示方案,进一步如何提升行业壁垒。都在于我们自己的把控。上面是商业、产品、项目的机会,对于个人的机会主要还是在于宽松的工作环境,精力、时间、设备有余就有无限可能。
威胁主要存在于极其分散的小型公司,他们人少名气低但是研发力量集中于一个或一种展示技术,这样在进行方案整合的时候就不得不使用这家或那家公司的产品。当然还有无处不在的奇点来临的威胁。
部门及公司的2018
妄谈公司如何发展是我对自己这一段的首要评价。但是为了文档的完整性,也为了在未来具备可参考性,我还是恬不知耻的写这一部分吧。因为眼界和经验有限,肯定写不具体了。
公司(部门)主要业务在于工程服务,从勘察设计到运维展示的工程服务。我将从两部分阐述:从外部看,公司想要继续更好的发展,并且基础还算比较好,如何不在时代进步中落后更别说是领先了应该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方法很简单,吸收,说出来没人会信,所以我先随便举几个例子:好莱坞几十年好片不断,到现在人们一但说起好莱坞大片就有观看的欲望。再看看国内的一些演员和制片,似乎口碑和繁荣程度都比不上好莱坞。我们能不能从好莱坞身上学习一些关于如何长盛的秘诀?谷歌微软苹果这些科技巨头在几十年间好的产品和创意不断涌现在商业市场表现上佳。我们能不能从他们身上学习点什么?想必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我现在从末端往前说。回答上面的问题,为什么呢?是因为其所在领域中最顶尖和最优秀的人都会趋之,他们的想法创意产品一定是领先的,即使是领先的方向错了,他们也会立刻干掉自己(这是优秀的人具备的素质——干掉劣质品毫不留情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记得扎克伯格说的,“我喜欢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因为他们一旦犯错你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批评他们。”)说完末端,我们往回一个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其所在领域中的最顶尖和最优秀的人趋向他们?读者们心里有一定的答案,但是这些答案是这些顶尖的人们所在意并为之驱动的么?不确定。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希望有读者尤其是比我见识广经验多的人谈谈自己或者身边的极其优秀的的人真正在意的是什么?他们会被什么驱动?(我很想写下我的答案——意义——但是又怕我解释不清引起误会。这么长的文本能读到这里的读者应该不多了。)
从内部看,公司需要解决我上述所说的问题——运行成本过高。不知道是我的专业(自动化)影响了我,还是真的是存在这个问题,我对公司运行中的成本格外在意。我司朱总在一次会议上提到要把一些事情的流程制度固化下来,朱总用举办当时的会议举例。朱总先是询问了会议负责人,让其叙述如何举办一场会议。朱总没有说更多,因为以下的话可能不适合他来说了。我来可笑的猜测一下:将会议的举办流程写到一张纸上,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这样执行。如果流程复杂可以使用像是程序流程图一样描述。选择会议类型是讲座->有外来讲师->执行接车接机工作并看情况安排食宿->会议邀请多少人参加,申请会议用房间和设备->后勤部门同意后发送会议邀请(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主题等)到所有会议参与人->会议签到->会议记录与总结->还设备和房间。这个流程只是举个例子,因为我也没有了解过具体情况只是根据当时会议上所说猜测的。再妄猜一句,“就是一个实习生也能按照这个流程指导成功的顺利的圆满的完整的举办任何类型的会议,再将此方法推广到公司办事流程中大部分可固化的流程。”突然我脑子中闪过,这不就是代码中的轻耦合思想么。
本组下一年目标的动机 愿景 计划 检验 反馈方法
本组已制订了下一年的工作计划,但是我肯定组长并没有深思熟虑,因为计划表不好看~哈哈哈哈。说正经话,因为我不能将别人的工作成果随意展示出来,所以这部分就不想谈了,对空气谈也谈不好。
公司下一年目标的动机 愿景 计划 检验 反馈方法
没有获取到公司下一年的计划,不谈了。
工作以外
工作以外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python与人工智能,另一个是录屏软件OBS和XSplite视频处理软件Pr的使用。(或者说这是一件事情<-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