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际量子大会 | 从“星地一体”到产业推进
10月19日至22日,由英国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组织的2020国际量子大会(线上)顺利召开。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担任该会议的名誉主席,陆朝阳教授担任组委会主席。会议吸引了全世界103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会人员,注册人数达到4458人,截至目前在各个平台上的观看人数累计已经超过4万。

会议的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由包括多位沃尔夫奖获得者、量子墨子奖获得者、莱布尼兹奖获得者、哈维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士等在内的二十余位量子信息科技领域的顶尖学者出任。
开幕式上,英国物理学会会长Paul Hardaker博士、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杰教授和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分别代表各主办方致辞,认为量子信息的科学性及其巨大潜力已经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共识,随着各个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产业界的雄厚资金投入,量子信息科学发展迅猛,正处于“第二次量子革命”。
国盾量子董事长彭承志、总裁赵勇均受邀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上,彭承志作为大会报告人(Plenary Speaker),进行了题为《Space- Ground Integrate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的演讲。
向参会者介绍了由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以及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构成的星地一体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的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计划。

美国国家技术标准局的叶军教授、耶鲁大学的Steven Girvin教授、谷歌的首席科学家Sergio Boixo博士、斯坦福大学的Jelena Vuckovic教授、哈佛大学的Kang-Kuen Ni教授等46位国际顶尖学者同样进行了大会及邀请报告,分享了各自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方面的最新突破。
赵勇在参加主题为Quantum Technology and Industry的座谈时,强调了标准化对于量子保密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对量子技术的了解正在深入,但现行的安全行业标准、规范等与量子保密通信(QKD)甚至后量子密码(PQC)等技术还未能很好兼容。因此,必须持续推动“量子安全”相关国内外标准和规范的建设,这些工作对产品评测及规范市场非常有意义。
除此之外,来自IBM、微软、IonQ、PsiQuantum、ID Quantique等国际上13个企业的代表,同样介绍了在量子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