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她的名字只代表香水与华服?明明代表着强大与自由
你以为她的名字只代表香水与华服?明明代表着强大与自由
以下文章来源于市井财经 ,作者叶克飞

市井财经.
夜里想起千条路,清早起来卖豆腐。

奢侈品是什么?对于许多人来说,它是一种物质符号,象征着财富与荣耀,是身份的象征。它也会成为“买买买”的对象,满足着人们的物欲。它们也有审美的一面,体现着设计和功能上的美学。
有人批评奢侈品推动了物欲横流,可是,症结在于人而非奢侈品本身,因为那是人的需求。正是因为太多人在奢侈品上投射自己的物欲,才让奢侈品的其他属性被遮蔽。其实,商业意义上的奢侈品牌的诞生并不容易。在前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东亚模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状态下,真正的商业品牌都不会存在,更没有奢侈品牌,奢侈品不过是权贵的专属而已。
只有现代文明社会,拥有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繁荣稳定的商业体系,才能提供奢侈品牌的土壤。如果一个奢侈品牌能够在一两百年前诞生,说明什么?说明它所在的国家已经步入现代文明。如果一个奢侈品牌能够存在一两百年以上,又说明什么?说明它所在的国家尊重商业,尊重私有财产。关于这一点,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能明白。
能够创立一个长久不衰的奢侈品牌的人,也注定可以留名于史。他们需要非凡的创造力和坚韧的毅力,迎接一切困难与挑战。当然,他们也需要运气,起码要置身一个能包容他们的国家,即使那地方并不完美。
奢侈品牌的诞生,还需要一种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对自由的追求。因为商业文明的存在,与自由密不可分。

可可·香奈儿▲
法国奢侈品牌香奈儿的创始人——可可·香奈儿,就是这样一个坚定且有一颗自由之心的人。而且,她还是一位女性——在那个时代,女性要成功,需要比男性付出更大的努力。 可可·香奈儿的人生
1883年8月19日,可可·香奈儿出生,等待她的是相当凄惨的童年。
她的父亲阿尔贝是一个小贩,靠走街串巷勉强糊口,母亲出身农家,在有钱人家里当女仆。
穷困并非唯一问题,可可·香奈儿的父母并没有正式结婚。父亲虽穷,却风流成性,与母亲不过始于露水情缘,两人虽然生下三女二男,但感情却相当淡。母亲早早去世后,父亲干脆将五个孩子送进孤儿院和救济院,然后自己玩起了失踪。
可可·香奈儿在修道院一直待到少年时期,也因为这段经历,使得可可·香奈儿对黑色有了宗教式的虔诚,尊重其神秘,洞悉其诱惑。她也喜欢白色,一如修道院里的整洁床单和白墙。修道院建筑的简洁和庄严,也让可可·香奈儿得到了影响一生的美学熏陶。
当然,还有对“香”的认识,《可可·香奈儿:香奈儿5号和香水之爱》中就这样写道:
“中世纪传教士伯纳德·克莱尔沃提醒修士们,香料在祈祷和洗礼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西笃教团的创始人甚至建议其信徒,用内在的灵魂想象圣女玛利亚芳香的胸脯,就如颂歌所唱诵的那样。祭坛上的熏香、茉莉、薰衣草、玫瑰,都是借助嗅觉来加深内观的。”
尽管在修道院期间,可可·香奈儿没有再见到自己的父亲,但却也学会了安守孤独、努力和坚持,还有摆脱黑暗的愿望。这一切,都成为她日后倚仗的品质。当然,等待她的绝非坦途。
可可·香奈儿:香奈儿5号和香水之爱
作者:[德]米歇尔·马莉
当当 购买
可可·香奈儿步入成年时,正是新世纪的开始。作为一个20世纪初的女性,她的事业与爱情总是交杂在一起,看起来很难纯粹,但却无法避免。可可·香奈儿也正是在这个纷杂过程中,一步步走向成功。
■ 香奈儿的“男孩”
关于可可·香奈儿的传记很多,有些关注其生平,有些关注品牌,有些则关注爱情。前段时间所读的《可可·香奈儿:香奈儿5号和香水之爱》,就以爱情为切入点,铺陈香奈儿的人生与事业。
书中故事从“男孩”卡柏车祸身亡开始讲起,当时陪在可可·香奈儿身边的是艾提安·巴勒松。这两个男人,在可可·香奈儿的人生和事业中都极其重要。
20岁那年,可可·香奈儿进入针织厂当女工。亭亭玉立的她得到了许多男性的爱慕,她享受这一切,同时也期盼改变生活现状与命运。

当时,法国第十轻骑兵团也驻扎在当地。这是一个贵族军团,有许多贵族子弟,可可·香奈儿结识了当中的艾提安•巴勒松。在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可可·香奈儿成了被艾提安•巴勒松供养的女友。
这段生活持续数年后,可可·香奈儿想摆脱这种看起来舒适却看不到方向的生活,更不想滑坡成为职业情妇。她提出想从事制帽工作,艾提安•巴勒松却因为面子问题,拒绝让自己的女人出门工作。
转机发生在1909年,可可·香奈儿结识了英国绅士卡柏并相恋。这个富有英俊的生意人是巴勒松的好朋友,严格来说,他并没有让可可·香奈儿的被包养身份得到改变,无非是从一个酒店搬到另一个酒店,从一个人的情妇变成另一个人的情妇。
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卡柏改变了可可·香奈儿的人生。他无条件相信可可·香奈儿的想法,资助她在巴黎开设帽子店。很快,可可·香奈儿的帽子就红遍巴黎。她的简洁风格让女士们迅速抛弃了那些粘着鸵鸟毛、花朵甚至小鸟的做作帽子。
艾提安•巴勒松也接受了现实,并与可可·香奈儿继续做朋友。至于卡柏,这个被可可·香奈儿称作“男孩”的男子,与可可·香奈儿不但情投意合,而且还是第一个真正相信她的男人,也被视为可可·香奈儿事业的最关键人物。当然,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状况时常令后世的传记作者怀疑,两个男人的深情似乎都有水分。这是因为可可·香奈儿太喜欢捏造自己的早年经历,当然,这一点无需苛责,因为她的童年太不幸福。
可可·香奈儿开始专注于事业,开始试着设计服装。卡柏又为她找来英国裁缝负责操作。很快,可可·香奈儿就在多维尔开设了第一家服装店,上流社会的贵妇们成为她的第一批模特——有趣的是,可可·香奈儿一直是贵妇们的讽刺者,总觉得贵妇们之前的打扮丑死了,那种掐腰设计对女性而言是巨大的戕害,而在紧身内衣禁锢的细腰之下,则是极其宽大、压根不方便行走的裙子。裙子的设计也很繁复,大量使用流苏,同样让可可·香奈儿无法忍受。
卡柏的贡献无处不在,可可·香奈儿将他的衣柜当成灵感之源,设计出一批男性化的女性时装,立刻风靡巴黎,尤其是第一条女性裤子的诞生,很大程度改变了世界时装历史。在她的设计中,简朴的黑白色、田地的深灰色、水手的蓝白色条纹都成为重要元素,完全摒弃了巴黎贵妇们热衷的鲜艳色彩。同时,她也将女性从紧身蕾丝胸衣和衬垫中解放出来,推崇海魂衫与休闲裤下的自然体态。
一战爆发后,多维尔成为时尚中心,可可·香奈儿的设计更是水涨船高。在她看来,旧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正在诞生,自己必须抓住机会。31岁的她接受卡柏的建议,在附近的比亚里茨开了新店。这里不但远离战场,而且和多维尔一样,也是法国和西班牙贵族热衷的度假胜地。在此期间,她设计了原先只属于工人阶级的针织羊毛运动装,使之成为贵族女性户外活动的休闲装。她还自己充当这种简朴造型的模特,引发了巨大争议,却也征服了无数女性。毕竟,这种轻松且活动自如的装扮,属于新时代的女性,而不是将女性作为花瓶对待。
一战尚未结束时,可可·香奈儿已经拥有巴黎、多维尔和比亚里茨的三家时装店,雇有300名工人,还清了所借的资金,人生第一次经济独立,并且成为人们眼中的偶像。
一战固然残酷,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革新社会结构,推动女性独立。可可·香奈儿的时装设计恰恰迎合了这一风潮,她的设计不但合身得体,而且便于穿着,不像旧时贵妇穿衣服要半天还需要佣人帮忙。她的简约风格让女性摆脱了众多束缚,重新定义了女性形象。正如她的那句名言:
“所有核心所在都是自由——为了自由地开车、骑车、走路去上班,你甚至应该忘记你穿了什么。”

■ 因为爱情,才有了香奈儿5号
尽管事业有了起色,但可可·香奈儿的爱情仍然艰难。在可可·香奈儿设计的品牌LOGO上,采用了双C造型,这是她和卡柏名字的首个字母——COCO与CAPEL。但这两个交会的C选择了背靠背,而不是面对面,它们彼此连接,却终究背道而驰。这个隐喻变成了现实,可可·香奈儿想嫁给卡柏,但卡柏却因为希望得到父亲的承认,迎娶了另一个女人。可可·香奈儿选择接受,但剪去了长发,从此终生短发。她的短发造型看似离经叛道,但却打动了无数女性内心的渴望。
再后来,就是1919年,卡柏因车祸身亡——他本来打算来与可可·香奈儿共度圣诞。据说,无缘参加葬礼的可可·香奈儿,曾在车祸现场许诺:要让全世界的女人为他穿上黑色礼服。于是,1926年,香奈儿品牌的又一经典——小黑裙诞生了,它引领时尚,让女性为之疯狂,风靡至今,成为时代结晶。那一年10月,美国《时尚》杂志向全世界宣告,小黑裙与第一辆福特汽车的出厂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
痛失最爱的“男孩”之后,可可·香奈儿只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工作,以此抵御伤痛。尽管在步入上流社会后,许多男性都曾追求她,但没有人能让她心甘情愿步入婚姻。大名鼎鼎的威斯敏斯特公爵也曾被她拒绝,更著名的是那句拒绝的话:
“地球上有很多公爵夫人,但香奈儿只有一个。”
因为怀念卡柏,可可·香奈儿设计了经典的“香奈儿5号”。这是香奈儿品牌的第一款香水,也是世界上第一瓶合成花香的调香水,香气捉摸不定。玛丽莲·梦露曾宣称:“我只穿‘香奈儿5号’入睡。”

上世纪20年代,传统女性香水不是偏重花香,就是偏重动物麝香式的挑逗性,香奈儿5号的魅力,在于若有若无的它兼容了优雅和女性解放精神。瓶身的极简容器式设计,同样颠覆了时代审美。它至今仍以半分钟一瓶的销售频率流传于世。“5”这个数字的来历,有许多说法,但没有结论,这也恰恰体现了香奈儿的特质:
不被定义,也不被束缚。
这款在当年堪称石破天惊,完全颠覆主流审美的香水,存在意义早已超越香水本身,成为女性自信的象征。
■香奈儿王国,与可可·香奈儿的老去
1924年,可可·香奈儿又进军珠宝首饰领域。跟以往一样,可可·香奈儿非常鄙视固有的审美,就像她看不起当初贵族们的宽大裙子和帽子那样。她嘲笑道:
“人为什么要为钻石发昏呢?干脆在脖子上绑一张同值的支票不是更好?”
香奈儿的珠宝,开辟了时装珠宝的新时代,又一次迅速征服了人们。
1931年,可可·香奈儿应邀前往美国,为好莱坞电影设计服装,大受好评。她设计的套装成为美国职业女性的标准服饰,至今仍是女性独立的象征。

此时的可可·香奈儿已经年过五十,事业正辉煌,保持着优雅体态和容貌,是社交界最吸引闪光灯的人物,往来无白丁。
可惜的是,1939年,二战的爆发使得可可·香奈儿关闭了自己的时装王国,过起了隐居生活。二战结束后,可可·香奈儿悄悄离开巴黎,在瑞士又隐居了八年。1954年,可可·香奈儿再度出发,此时她已经71岁。她对服装有了新的理解,赋予女装新的元素。
最初,势利的巴黎新闻界并没有对可可·香奈儿的二次创业做出正面报道,甚至认为她早已过气。可可·香奈儿也依然坚持,当年她鄙夷蓬松的大长裙,推出小黑裙,可在迷你裙盛行的五十年代,她也没有跟风,坚决不提高裙子的下摆。她的花呢套装、无领茄克、珠子项链和黑棕色浅口皮鞋,都迅速成为巴黎的新宠,并影响了一代代设计师。
第二次的成功非常不易,因为时装设计是一个强调“新”的领域,很少有人能够成功回归。可正如有人所说:
“香奈儿复出的成功,战胜了年龄和怯儒,这是时装设计家中绝无仅有的,是她传奇一生中最富有光辉的时刻。”
香奈儿则充满自信地说:
“变的是我,而非时尚,我就是时尚”。
1971年1月10日,住在巴黎丽兹酒店套房里的可可·香奈儿,像往常一样工作到很晚,凌晨才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一生没有结婚的她,有着相当丰富的感情经历,而且,每个她爱过的男人,都是她的灵感来源。在《可可·香奈儿:香奈儿5号和香水之爱》一书中,除了讲述卡柏和艾提安•巴勒松之外,还提到了其他人——在研究香奈儿5号的寻香过程中,可可·香奈儿结识了天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并互生情愫。后来作曲家去西班牙演出,可可·香奈儿又与在威尼斯有过一面之缘的俄罗斯大公德米特里坠入爱河。大公为她提供了“凯瑟琳花束”的分子式,并帮她一起研制香水。他们多次去法国南部旅行,情深意笃。故事的最后,可可·香奈儿与大公分手,而“香奈儿5号”也随即大受欢迎。
结语
在奢侈品牌中,香奈儿素以简洁著称,但简单外形之下是无可挑剔的精致、上乘的质料、高雅的色彩和永不落伍的款式。
即使可可·香奈儿在1971年去世,她的风格仍然影响着世界,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有人说香奈儿超前了两个世纪,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
除了兼顾审美与实用性之外,香奈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独立,以及对女性独立的坚持。也正因为致力于女性独立,才有便于户外活动的针织羊毛衫和裤装,才会有带有褶裥、便于女性交叉双腿或上车下车的裙装,才会有解放女性双手的肩带包,即使上流社会最初有肩带包属于工人阶层的旧观念……
更重要的是,这个在修道院长大、贫穷落魄的孤女,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一个奢侈品牌王国的创立者。她厌恶陈腐传统,坚持用自己的理念创造一个新的时代;她依靠努力和勇气,战胜了所有对手,甚至还包括时间;她从没有缺少过男人,但除了年轻时那几年之外,她再也没有依靠过男人;她一辈子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惜为此挑战世界,居然还成功了……所以,香奈儿从来不只是一个奢侈品牌,可可·香奈儿曾经是无数女性的榜样,改变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