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多渠道交付的色彩不一致?


想必大家也经常遇到不同屏幕上色彩不一致的问题。
在调色软件中画面是没有问题的,但在播放端却有无数种不同的放映渠道和屏幕,包括手机、电脑、iPad、电视等等,还要考虑各种无法想象的观看环境。
似乎我们并没有什么办法去改变观众看到的屏幕,这样想来难免有些让人沮丧。
但从制作环节,我们有什么办法来补救这个问题吗?
对于有心人来说,是有的。虽然我们无法保证所有观众能享受到完全一致的视觉体验,但我们还是可以控制交付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因素,从而降低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
要正面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图像在传播过程中产生误差。
明白问题的源头后,我们再讨论可以实际采用的操作策略,最终实现在各类屏幕和观看环境中获得更一致的影像结果。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无调色流程的最佳做法。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我们需要认清目标。虽然最理想的结果当然是让画面在所有可能的设备和环境中看起来都一样,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作为一名调色师,我们的目标始终是为尽可能多的观众提供最忠于创作者创作意图的视觉再现。
一、为什么画面传输后会不一致
我们先来看看影像从调色室到最终播放端的过程中,导致转换效果不佳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1.不同的显示标准

首先我们要解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所有的数字影像内容,其实都是按照某个特定的目标色域(gamut)和伽玛(gamma)来编码的。
简单来说,色域规定了颜色的有限范围,而伽玛规定了亮度和对比度的有限范围。通过色域和伽马,我们可以了解显示设备、采集设备,甚至是抽象的中间格式(如ACES)的性能。
播放端常见的色域/伽玛组合包括:Rec709 Gamma 2.4, sRGB Gamma 2.2, and P3 Gamma 2.6;
而拍摄制作端常见的色域/伽玛组合包括:Arri WCG LogC, Sony S-Gamut S-Log3, RedWideGamutRGB Log3G10。
所以,导致影像在不同设备间转换不畅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制作端的色域/伽马组合和它所使用的显示设备的原生色域/伽马之间不匹配。
例如,如果我在P3色域、Gamma 2.6的影院级放映机上对一部电影进行调色,那么它在Rec.709色域、Gamma 2.4的电视上就无法正确显示。
显然,这里的组合是无穷无尽的,但足以说明制作端和显示端之间的色域/伽马不匹配是一个问题。
2.不同的观看环境
观看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而易见的,但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在阳光灿烂的环境里,室外观看的画面会比在黑暗房间里的同一设备上看起来更暗。
类似的影响不仅适用于环境光的亮度上,而且也适用于环境光的颜色。在日光充足的房间和钨丝灯照明的房间里,用同一台设备观看同样的内容,会分别显得更暖或更冷,因为我们的视觉系统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我们的眼睛永远在为我们进行白平衡矫正。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观看条件?在最完美的环境设想里,我们会有恒定的低照度白柔光打亮背景而不直射人眼,同时其色温与我们观看的显示器的白点相匹配。
离这个理想条件越远,与影片原貌的差异就越大。
3.不同的显示精度
前文已经谈到了匹配色域、Gamma的重要性。但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显示器以某一特定行业标准为目标时,并不意味着它真的能达到这一标准。
显示精度是指一个显示设备在实际使用时与声称的色彩标准之间的误差程度。当一个显示器做得不好时,你会遇到染色、色偏、高光阴影的裁切和过饱和等严重显示问题。
未能达到行业标准的显示器是导致图像在不同媒介之间转换出现色彩问题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这也是色彩校准的意义所在,用专业的仪器来测量显示设备的色域、Gamma的准确性,并进行调整以提升显示精度。
在任何色彩工作流程中,有两种显示设备的准确性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终端观众的显示设备
可以这样说,普通终端观众的显示设备几乎都是不准的。虽然原因有很多,但基本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现实:大多数消费者都会被商店里最明亮、色彩最丰富的显示屏所吸引。
制造商也知道这一点——如果制造的电视能够产生比竞争对手更亮5%的显示效果,那么自己的产品就有更大的机会超过他们,进而收获更多销量。
谁会在乎电视是否超出了目标色域、Gamma的技术界限呢?
虽然这种态势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但我们可以乐观地看待消费者和影像工作者们对高显示精度的模式或预设日益增长的需求。
目前,UHD电视联盟与马丁·斯科塞斯、克里斯托弗·诺兰等其他电影界名人合作发起"电影制作人模式"的电视设置标准已经提上议程。
•制作端的监视器
在讨论了普通终端观众显示屏的不可预测性后,我们就理解拥有一个准确的参考级监视器是多么重要了:我们制作端监视器的任何不准确,将与终端观众显示的不准确叠加在一起,产生的误差远远大于其本身单独的误差效果。
专业参考级监看设备对显示精度的高要求,是它们比消费级型号昂贵得多的关键原因。它们的色差更小,更难制造。
但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电子元件老化而引发的色彩偏移现象,即便专业级监视器,也有必要定期进行校准。更何况这是我们唯一可以直接控制的显示设备,我们完全有义务使它尽最大可能地精确。
4.编码和元数据
视频和图像文件不仅携带图像和音频,还包含有元数据,它们是文件背后的数据:一个特定文件的元数据可以包含数百个条目,从项目名称到摄影助理的名字。
元数据还可以包含有关色域和Gamma曲线的信息,一些设备和软件会检测并使用这些信息进行图像补偿。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以Rec.709为母版制作的影像无意中被编码了Rec.2020的元数据。某些软件和硬件会读取这个Rec.2020元数据并进行补偿,便于在较小的显示色域中良好地再现Rec.2020色域。

类似的问题不仅可能来自不正确的元数据标签,也可能源于元数据的缺实。
例如,如果我们以Rec.2020的标准制作影像,但没有对元数据进行适当的编码,许多程序和设备就会默认为是Rec.709色域的视频,导致我们的画面呈现出不饱和的状态。
二、实现更一致影像的策略
现在,我们已经充分掌握了导致图像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接下来我们针对这些问题一一提出解决策略。
1.提前计划好需要交付的渠道
盘点一下你要交付的渠道,有针对性的设置色域和伽马,交付多个母版文件。
例如,如果我同时需要用于制作DCP以及用于Vimeo上传的Quicktime格式文件,就必须要分别导出两个版本:一个针对P3色域 Gamma 2.6的用于DCP,一个针对Rec.709 Gamma 2.2的用于Vimeo。
如果你试图偷懒,向两个渠道提供同一个文件,最终会得到至少一个糟糕的反馈。
2.在恰当的调色环境中与调色师一起工作
在争取最佳显示效果的战斗中,你能想到最好的条件,就是在适当的环境中与熟悉调色工具的人一起用校准过的专业监视器进行调色,所以你需要一名调色师,以及合格的调色间。
从前面的章节我们知道,在正确的环境中使用准确的参考级监视器,可以将终端观众所面临的不准确性降到最低。
如果你想自己搭建调色间也可以,只要你不介意花几年时间自己掌握他们的工具和技术。
3.使用带有色彩管理的工作流程
使用带有色彩管理的工作流程,你可以为你的渲染设定不同的色域与伽马,而不需要进行特定的调整或猜测。这也意味着,你的监视器所支持的色彩空间,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需要和目标色彩空间保持一致的。
例如,如果对某个电影项目进行色彩管理,在条件十分有限的前提下,我可以在Rec.709色域的监视器上工作,直到渲染输出时再切换到P3色域 Gamma 2.6。
这样,即使我不能正常监看该色彩空间,我也可以确信我的画面在P3色域 Gamma 2.6的电影放映机上看起来和在Rec.709的监视器上的效果大差不差。
4.对网络渠道进行有针对性的交付设置
网络是确保画面准确最棘手的渠道,因为它包含了太多平台和设备,其显示标准可能会天差地别。

不幸的是,对于网络渠道并没有完美的色域、Gamma标准。
但根据我的经验,你最好以Gamma 2.2的sRGB色域为输出标准,而不是以Gamma 2.4或BT.1886的电视伽马标准。
这个细节会让你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几乎所有的非电视屏幕上获得与你的母版文件更加接近的观看体验。
5.要注意编码的元数据
如上所述,不正确或不完整的元数据会导致影像在传播过程中被严重不准确地播放。至少,你应该使用元数据检查器或编辑器来确保没有不正确的条目,例如,当你准备投放渠道的色域是Rec.709时,就要确保与目标色域、伽玛有关的条目统统设置正确,并检查是否有Rec.2020这样的错误标记。
这里推荐Mac平台使用Pro Media Tools进行检查,它可以很方便地根据需要审查和编辑元数据。
6.降低你的期望值
再次强调,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奇迹般地消除一个已经存在了很久的客观事实;而是是为尽可能多的观众提供忠于创作者意图的视觉再现。
三、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你可能会问:"如果我请不起调色师或买不起精准的监视器怎么办?"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这里有我的一些小建议:
1.在一个有持续稳定照明的环境中工作,尽可能多地遮挡日光,因为日光会随着时间改变颜色和强度,一刻不停地影响你对画面的感觉;
2.使用色彩管理的工作流程。这将一定程度上降低你对精准显示的迫切需求;
3.注意示波器的范围。确保你直方图上暗部和高光的峰值分别接近0和100,而不是溢出;平衡红、绿、蓝的峰值,以达到中性白平衡;确保没有颜色达到矢量图的边缘而裁切掉;
4.采取保守的调色方案。大胆或激进的风格比细微的调整更有可能在播放终端转化为糟糕的结果;
5.接受现实的妥协。在一台不准确的显示器上进行调色,画面的不准确度确实要高得多。

总结
这个话题可能会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复杂和棘手,但如果你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那么其实你就已经让自己朝着让影像更一致的道路上跨出一大步了。
最后一个建议:在你立即投入上述策略之前,请再仔细阅读第一部分涉及原理的内容。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概念,后面的策略很容易使你更加混乱。
但是,当你理解了你要解决的问题的根本原因,那么解决方案就很容易应用、评估和调整了。
时刻谨记我们的目标:让尽可能多的观众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创作者的视觉意图。
原文整理自:https://blog.frame.io/2019/10/14/grading-mixed-delivery/
想学习更多实战技巧,欢迎添加微信:13126516291。我们期待与您沟通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