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观测】手机更新换代的意义在哪?

今天,有个同学突然对我说了这么句话:
“手机厂商一年两次发布会,配置基本没变,改摄像头,换芯片,就是一部新手机了。”
显然,我们不难从中提炼出说话人的含义:手机的更新换代意义太小,就只是换了个芯片和摄像头,而已。
我想大家应该不难理解这种思想,因为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我也存在过类似的想法。但是擅长抬杠的我立刻委婉地对他的观点表示了反对。

“ 倒也不能这么说,闪存也在更新换代,从eMMC 5.1到ufs2.0再到现在的ufs3.1 ,屏幕边框也越来越窄,前置摄像头方案也在不断变动,电池容量在增加,充电速度、无线充电速度也在增加,指纹识别更快速,屏幕刷新率也翻倍了,wifi芯片蓝牙芯片也在跟着时代一点点更新,控制震动的马达手感也越来越好。只不过以上这些都是循序渐进地变化,不是突然改变的,所以用户会觉得每一代变化都不大 。”
正当我得意于自己言多有理之时,同学给了我这样一个回复。
“对,改的功能大多用不上 。”
看着他的回复,我陷入了短暂的思索。因为他说的既对,又不对。
诚然,对于一个普通用户而言,上面说的闪存升级,wifi升级都是“增加卖点的噱头”,因为这些都不是用户能直观地感觉到的,而且日常使用都与上代技术区别不大。普通用户只需要看到:嗯,处理器是最新的,还可以。呦,摄像头能放大50倍,挺不错。哎,这个外观和颜色设计我喜欢,买它!(然后到手就套了个壳)

用户永远是正确的,所以产品的价值牢牢地掌握在用户的手中。当他们觉得你的产品亮点多,自然愿意付出更多的花呗。那些“看不见”的升级对用户来说是没什么感觉的,用户自然就对产品提不起兴趣。
(这里顺便说一嘴,个人认为小米10这款产品为了迎合它的定位和理念,在“看不见”的地方花费精力太多,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成本和价格,但是依然能达到一个相对及格的销量主要是因为大多购买者并非“普通用户”。)

那么话说回来,既然都不是用户能认同的“有价值”的更新,那为什么各大手机厂商还要不遗余力地在这种“看不到”的部分下功夫呢?
首先我们要清楚,产品的价值取决于用户,而用户的价值观取决于什么啊?当然是厂商自身的宣传和洗脑能力啊!所以说,决定价格和销量的权利最根本还是掌握在厂商手中,至于价格敢定到哪里,销量能达到什么水平,就看厂商的牌怎么打了。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分析。
用户认为“没有价值”==厂商宣传水平不足。
用户认为“有价值”==厂商宣传到位。
所以用户对产品的价值观念和实际体验并不相等。
所以我们并不能得出用户觉得“没用”就是真没用的结论。相对的,作为能为中国民用科技水平发展尽一份不小的力量的各大手机厂商,更应该注重用户的实际体验而不是价值标杆。至于如何让用户认同自己产品的价值,这是手机厂商分内的事。

回过头我们再来说:“对,改的功能大多用不上 。”这句话到底错在哪。或许这些技术升级你现在体会不明显,但是当你5年后拿起手机再去跟5年前的手机对比时,你一定会惊叹:哇,变化真的是太大了。
这种惊叹来自于巨大的质变,而质变往往是由量变引起的。5年后与5年前,差的是整整10年的技术迭代和你的“使用”。你可以如此理解:每一年,你对于一个看似“用不上”的技术更新的使用,都是为了5年后的那一声惊叹。而这,就是那些“看不见、用不上”的技术更新的意义。
(往笨里想,如果不更新wifi技术我们为什么不用wifi1呢?如果不关心充电速度,我们为什么不继续五福一安呢?如果不更新屏幕和边框技术,我们为什么不继续在黑边上停辽宁舰呢?从这我们也很容易得出上述结论。)

这是up第一次写专栏,也算是复出前的一次尝试,本文只是客观陈述up自身观点,对所提厂商没有任何偏见。文章中存在许多不成熟的类似偏题、逻辑混乱的地方还请谅解。如果有人喜欢的话,今后还会写更多科技相关的文章。有兴趣的老爷们可以关注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