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曲流和曲峡

2023-04-06 00:09 作者:爱地理Igeography  | 我要投稿

认识“曲流”

图片

九曲回肠☝曲流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

图片

图源 | 桔灯勘探☝

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

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

而侧蚀作用明显

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致使河道开始发生弯曲

形成“曲流”

【知识补充】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图片

【知识补充】牛轭湖的形成过程图解一般情况下,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认识“曲峡”

图片

图源 | 中国国家地理☝曲流
是一种极为秀美壮丽的地质奇观大多发育在平原地区但在山地的深邃峡谷中也会形成宛转的曲流地质学家称这种曲流峡谷为“曲峡

太行山地区的“曲峡”

图片

曲峡示意图☝在我国太行山是曲峡最集中的地区
众多河流在横穿太行山主脉时形成了许多曲折、幽深、壮美的曲峡景观河流为什么能下切太行山脉坚硬的基岩形成百转千回的曲峡?太行山又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曲峡如此密集的地区呢?

图片

太行山脉曲峡典型分布地段示意图☝

从这张地图可以看出,从南到北,有数条大河切穿了太行山的主脉。河流流经的太行山主脉区域,也正是曲峡最为壮观的区域。太行山并不是这些河流的分水岭,很多河流都是切穿太行山主脉的。这是因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有较大的海拔高差。发源于太行山的河流从高山流入平原时,具备了很大的势能,因此溯源侵蚀作用都很强,最后切穿太行山脉的主脉,并由此形成了极为幽深、壮美的曲峡景观。

图片

沁河第一湾,图源 | 视觉中国☝

“曲峡”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

地质时期该地区地势平缓

河流侧蚀作用明显

曲流发育


第二阶段

地壳抬升

河流下切作用增强

但保留和继承了曲流的形态

逐渐演变成 “曲峡”



图片

习题训练

(2023年全国专项模拟训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曲峡”是指形成于山地中的曲流峡谷,多是由古平原面上的曲流发育而成。下图示意太行山某“曲峡”景观。

图片

材料二: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

图片

(1)描述曲峡形成的地质过程。(2)从地形角度,分析该地早期居民主要布局在a地的有利条件。(3)从自然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指出“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对于该地的意义。【答案】(1)古平原上流水侧蚀,形成曲流;地壳抬升;落差变大,流水侵蚀下切显著(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冬季阻挡西北风,冬季气温高;地形较为平坦,适合耕作和建设房屋;距离河流较近,便于取水;地势较高处,可以避免山洪的威胁。(3)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减轻山洪、泥石流或滑坡带来的危害。【分析】本题以太行山曲峡景观和太行山等高线为资料,涉及地质环境和聚落分布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详解】(1)太行山区在地质史上地形平缓,所以河流的侧蚀作用明显,河流容易形成曲流;可以推测,后来随着地壳缓慢抬升,地势起伏变大,河流落差加大,流水的下切作用增强,河床不断加深,形成峡谷;而原来的曲流形态并未发生变化,依然保留在峡谷中,因此便形成曲峡。(2)结合等高线可知,a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应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气温较高,适合聚落分布;结合等高线可知,a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适合耕作和建筑房屋,有利于聚落的发展;a地距离河流较近,引水用水方便,适合聚落分布;当地海拔较高,可以避免洪涝灾害。(3)山:该地处于太行山东麓地带,西侧受太行山影响,山体为村落提供了良好的庇护条件,可抵御冬季风和外敌入侵;从材料可以看到该地山石多为石灰岩和砂岩,是村落房屋的建筑材料,建村材料较为丰富。林: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同时还可为村落的房屋提供一定的建筑材料,有一定的防洪蓄水作用,还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降低洪涝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的几率。田:该村所在位置地势较为平坦,地形便于农耕,种植面积相对较大,可为生存提供粮食。水:从图中可以看到村落下方靠近河流,保障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曲流和曲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