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传染病学-呼吸道传染病(新冠肺炎)

2022-12-25 15:12 作者:在痛苦中卓绝  | 我要投稿

一、病原学:冠状病毒,利用ACE2侵入人的细胞

1.结构:正链RNA病毒,有包膜

2.流行趋势:全球以Omicron BA.5和BQ.1为主(2022.12.5)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就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气溶胶

3.人群普遍易感

三、发病机制

1.病毒的S蛋白和ACE2结合,TMPRSS2辅助其入侵细胞

靶细胞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等,肾小管上皮细胞也可以被感染

2.直接损伤:引起感染细胞死亡

3.破坏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内皮细胞炎,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肺水肿,肺透明膜形成

四、病理

肺实变、肺血管炎、肺间质纤维化

脾脏缩小;脾和淋巴结内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五、临床表现潜伏期1-14d(多数为3-7d)

1.主要表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肌肉痛、腹泻等

2.重症: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进展为ARDS、休克、代酸

3.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病原学检测阳性,但无临床症状,无肺炎影像学特征

4.长新冠:感染后3个月内还有症状,持续至少2个月,且不能用其他来解释

六、实验室诊断

1.血常规:WBC↓,淋巴细胞↓,CRP↑,血沉↑,降钙素原正常

2.病原学:核酸检测、抗原

3.血清学:抗体检测

4.影像学:早期多发小斑片影和间质改变,发展为双肺磨玻璃影,严重者肺实变

七、诊断: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症状、影像学、白细胞)+核酸检测阳性

八、分型

1.轻型:症状轻微,无肺炎影像学

2.普通型:有临床表现,影像学有肺炎表现

3.重型(成人):呼吸频率>30次/min,氧饱和度≤93%,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h内病灶明显进展>50%。

4.危重型: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休克;器官衰竭

高危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有心脑血管基础病;免疫功能缺陷;肥胖;晚期妊娠;吸烟

九、鉴别诊断:

1.其他病毒引起的上感、肺炎

2.儿童出现皮疹:川崎病

十、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支持,监测生命体征,氧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抗病毒治疗利托那韦(Paxlovid),阿兹夫定片

3.中医药治疗

4.重症:呼吸支持(面罩吸氧、无创通气、机械通气、ECMO)

十一、预防疫苗接种;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减少聚会,保持社交距离

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2022年3月15日

传染病学-呼吸道传染病(新冠肺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