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AFM:单原子催化剂硝酸根还原制氨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fm.202008533原文标题:Theoretical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SelectiveNitrate-to-Ammonia Electroreduction on Single-Atom Catalysts通讯单位:武汉大学
研究背景
选择性硝酸盐-氨电化学转换是解决硝酸盐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低温氨合成的较优策略。然而,目前对硝酸盐电还原法(NO3R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属基催化剂上,由于对催化机制的理解不足,这项研究仍具有挑战性。
目前电催化硝酸盐仍缺少合适的催化剂,基于用实验方法筛选催化剂存在一定的限制,合成单原子催化剂(SAC)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武汉大学的郭宇铮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发表了“Theoretical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SelectiveNitrate-to-Ammonia Electroreduction on Single-Atom Catalysts”一文,作者以石墨性氮化碳(g-CN)支撑过渡金属单原子为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证明了单原子催化剂进行NO3RR反应的可行性。
本文亮点
1.从TM/g-CN中筛选出Ti/g-CN和Zn-CN两种材料作为NO3RR反应的有效催化剂;
2.最佳反应路径是通过N端进行反应;
3.在Ti/g-CN和Zr/g-CN上进行NO3RR反应,能有效抑制副产物二氧化氮、NO、一氧化二氮和N2的生成;
4.这项工作为SAC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为NO3RR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结果与讨论

如图1b所示,除了Pt/g-CN和Au/g-CN外,*NO3的吸附能ΔG值比*H更负,这表明NO3RR是比HER更有利的竞争反应此外, Ag/g-CN对硝酸盐的吸附非常差。根据结果,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排除了Ag、Pt和Au/g-CN。另外,对于前期过渡金属SACs,ΔG*NO3比ΔG*N2更负,这意味着NO3RR对氨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如图1c所示,TM原子的电荷转移与ΔG*NO3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系数(R2=0.86),可以说明TM原子的电荷转移导致NO3-的吸附更强。
图1d为氮物质的Pourbaix图,在Pourbaix图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电极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浓度、酸度)达到平衡时,电位与pH之间的关系,所以也称为“优势区相图”。从图中可看出NH3/NH4+是负电极电位下热力学最稳定的产物。

图2a中,NO3RR的可能路径分别划分为到达氨的O端、O侧、N端和N侧路径。如图2b所示,UL值从左到右更负,Ti/g-CN和Zr/g-CN的UL分别为−0.39和−0.41V,这两种物质UL值最小,说明Ti/g-CN和Zr/g-CN有极大的可能性是NO3RR的电催化剂。图2c中建立了TM/g-CN限制电位的火山图,选择ΔG*NO3作为描述符,其中Ti/gCN和Zr/g-CN正好位于火山顶部附近。NO3的强吸附导致从*NH2到*NH3的能垒较大,而吸附过弱会发生从*NO到*NOH这一速率决定步骤。从图2d可以看出Ti/g-CN和Zr/g-CN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

作者进一步分析了Ti/g-CN和Zr/g-CN上NO3RR的反应自由能图,以验证这两种催化剂对NRA反应的性能,如图3a、b所示。NO3RR中间体的相应结构见图3c、d(通过N端进行反应)。可以清晰看出,在NRA中使用Ti/g-CN和Zr/g-CN这两种催化剂,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副产物NO2、NO、N2均较难生成。

正εd值意味着Ti(Zr)原子与NO3-之间存在相当强的相互作用。在图4a、b中,TM的d轨道和NO3−的2p轨道的杂化能级分裂成成键状态和反键状态,而吸附强度由反键状态决定,当NO3−吸附于Ti/g-CN和Zr/g-CN上,只有少数反键状态低于EF。此外,在图4c、d中观察到从TM原子到NO3−转移的电荷(Ti/g-CN和Zr/g-CN分别为-0.71和0.74e-),为NO3−的吸附提供了有力的线索。图4e、f中有三部分之间的电荷变化,其中步骤0被定义为NO3−吸附期间的电荷变化。结果发现,Ti/g-CN和Zr/g-CN的电荷变化趋势类似。也就是说,TM-N2(第2部分)获得电荷,并且始终保持不变(Ti/g-CN和Zr/g-CN分别为0.42至0.78和0.07至0.47e-)。同时,电子由g-CN基底(第1部分)提供,通过TM-N2组(第2部分)并转移到吸收物(第3部分)。如图4g、h所示,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模拟证明了Ti/g-CN和Zr/g-CN的动力学稳定性。总能量在初始条件附近振荡,因此,Ti/g-CN和Zr/g-CN可以作为高效的高稳定性选择性合成氨的NO3RR催化剂
总结
整篇文章均是采用理论计算来完成,所用到的测试包括:
(1)进行了Bader charge分析,定量地描述了电荷的变化;
(2)用LOBSTER计算了预测的晶体轨道汉密尔顿种群(pCOHP),分析了TM原子与中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为了说明动力学稳定性,AIMD模拟在500K下进行了10ps;
(4)应用的理论和工具:在广义梯度近似(GGA)下,利用Perdew-Burke-Ernzerhof(PBE)泛函进行了自旋极化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为了描述电子特征函数的展开式,采用了投影仪增广波(PAW)方法;
(5)采用Grimme的DFT-D3方法实现了范德华力的校正。作为VASP代码的预处理和后处理程序,采用vaspkit来得到DOS图形。
您可以点击登录以下链接https://www.matcloudplus.com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