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麦与赶人?刘聪被提前“退场”,冠军Rapper李佳隆被强制“掐麦”

12月5日,某音乐节中
李佳隆在演唱的过程中被强制闭麦
导致麦克风没有声音,李佳隆只能
伴随音乐努力用肢体表演烘托气氛

试想
作为新说唱2020年的全国总冠军
都能遭到如此不尊重的待遇,
更何况其他小体量音乐人呢?
更何况,李佳隆在事后表明:
1.自己准备了很多歌给粉丝听
2.没有超时,在合理的时间内
3.台上被掐麦,耳返还有人很不
尊重的对他说“你该结束了大哥”

与此同时,据说被压缩时间的不止一个人
CSC刘聪原本有45分钟的演出时间,但是
现场据说演出了不到30分钟就被提前退场

根据粉丝投稿:刘聪从来没有以
《My Boo》作为演出结束曲目
但演出晚上唱完这首就下台了
当然,退场后却是迎来了
十几分钟的大屏幕广告时间


当然了,虽然有各种瑕疵
也不妨碍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GAI压轴:《空城计》+《山岚》


随着音乐节在国内受众的普及
与以前的:票难卖,人难清,地不大相比
现在可以说已经形成了年轻人消费趋势。
而音乐节作为一款比较特殊的文娱产品
在资本进入后早已经有了各种的新形态

上能与当地zf合作,
音乐节能够获得场地优惠与政策支持
又能为地区带来人流量刺激旅游消费
下能成为流量的套现渠道
在娱乐产业发展迅速的今天
受众群不再仅限于以往的小众
高热度的偶像等于高额票价
在加上具备高消费力的饭圈
这已经是个成熟的商业逻辑了

虽然谈不上是印钞永动机
但也是一个抢手的香饽饽
据不完全统计,在疫情之前,
一年大大小小的音乐节已经超过了350场
当然,
市场规律所诞生的产物并不是一件坏事
甚至是蒸蒸日上的表现,毕竟买卖公平

由此会得出一个问题,
这两年可有不少“下头”音乐节例子
大流量,大盘子,大消费,大话题
那最基础的服务体验是否能跟得上?
如果屡次翻车,
被伤透心的用户还会二次买账吗?

【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