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穆罕默德传
戏作,原发知乎

希瓦武英王丁·穆罕默德(Din Muhammad),父阿凡纳奇(Avnik),祖阿米内克(Aminek)。母为诺盖女奴,地位卑贱,颇受轻视。甫断乳,便交由阿凡纳奇妃拜依姆抚养,执教甚严。幼时尝与诸小行军阵之戏,以沙石筑堡,自任为将,指挥若度,言:“先登者赏,畏退者斩!”俄而拜依姆至,见状,怒,训曰:“汝应据城而治,而非沙石!”言语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意。丁·穆罕默德反谢之,拜依姆问何故,曰:“真主借母后之口示我——正是沙石方能筑城。”后果如所言。
按,希瓦王室,凡成人皆有封地。然其年过弱冠,竟无寸土可治。故决计私率亲信四十骑,奔袭马赞德兰(Mazandaran)。沿河而下,至一井边,见一牧人赶骆驼六、羊卅来,问之,乃堂兄穆罕默德·哈齐(Muhammad Haji)麾下某伯克之税吏,羊驼乃突厥蛮之贡物。丁·穆罕默德见一母羊,色黄,心喜,索之,遭拒。丁·穆罕默德怒而捆之,殴数十,尽掠其畜。至阿斯特拉巴德(Astarabad),劫掠数日,满载而归。
税吏逃归,报至某伯克,某伯克报至穆罕默德·哈齐。穆罕默德·哈齐大怒,度其归期,遣军伏于道中,擒之。其财物皆失,随从如鸟兽散;并见囚于杜伦(Durun,《突厥世系》作德浑)城数日。阿凡纳奇闻之,无状,因未将其视如子也;且年过半百,喜新厌旧,新娶穆罕默德·哈齐之妹为妻,正处温柔乡中。
后,穆罕默德·哈齐遣希沙瓦·忽答·必尔迪(Richaw-Khoudaï-Birdi)等数人押丁·穆罕默德回。并面授将其五花大绑,缚于马腹,日夜兼程报于阿凡纳奇,说其原委。
然丁·穆罕默德之随从中有忠义者数人,听闻其主受困于杜伦,流离于杜伦至玉龙杰赤道中,以乞讨为生。丁·穆罕默德亦料部众将来救之,至夜,引吭高歌,直至拂晓时分。其部众闻蹄声,惊醒,并听闻歌声,赶至,尽屠看守。丁·穆罕默德遭此大辱,隐有报复之志。命众静埋其尸,不得泄露风声。
比至玉龙杰赤,面见阿凡纳奇,言初虽受苛待,然终获恕,善加款待,赠衣马而归。阿凡纳奇以为信。
丁·穆罕默德出邸,寻一金石匠,赝二章,一为其父阿凡纳奇,一为穆罕默德·哈齐妹。分别以二人口吻,言其妹有疾,已入膏肓,希冀与其会面。信中情真意切,哀婉动人,穆罕默德·哈齐不疑有他,快马加鞭前来。恰巧其到达之日,阿凡纳奇出猎,丁·穆罕默德闻之,率众速往王府。
穆罕默德·哈齐见其妹,诉衷情,然知其无恙,大惊,倏忽闻丁·穆罕默德之声,惊慌中逸入马厩,藏于茅草,筐首。
丁·穆罕默德至,遣人寻之,或寻入厩,见一红物,乃以“楚达尔(tchoubd â r)”所制衣物之下摆,仅穆罕默德·哈齐一系所有,丁·穆罕默德寻至,枭之。逃遁。
穆罕默德·哈齐被杀之事不胫而走,其兄速檀·哈齐闻之,悲愤中弑阿凡纳奇侄、索菲昂(Sufyan或Sofian)之子阿里速檀。盖速檀·哈齐娶索菲昂之女,阿里探视之。
阿凡纳奇猎后归城,闻讯,正欲召诸兄弟、伯克商议,听闻丁·穆罕默德逃、阿里速檀已遭不测,更为烦心。阿米内克诸子不愿罢休,率军集结,伊勒巴斯、巴勒巴斯诸子亦整军备战,然速檀·哈齐为人暴虐悭吝,臣下深怨之,终败身死。阿米内克诸子大肆劫掠屠杀,唯阿合台汗(Aqatay,Akatai)心存怜悯,护送速檀·哈齐妻子数人至布哈拉。不料竟引来大祸。
时穆罕默德·哈齐长子奥马尔·哈齐,年已十五,对阿凡纳奇深衔之,至布哈拉,日夜哭诉于奥贝都剌汗阶下,望其出兵攻之。奥贝都剌汗权衡后决意出兵,率巴拉克·速檀、恰范·马德汗等出征。阿米内克诸子闻讯,再聚于阿凡纳奇处,自忖实力不足,于是弃玉龙杰赤,退守吉尔,盖吉尔地势高峻,易于防守。然辎重过多,行军缓慢,奥贝都剌攻入玉龙杰赤,遣精骑前至,尽擒之。阿凡纳奇汗为奥马尔所杀。
初,阿米内克诸子之讨速檀·哈齐,丁·穆罕默德以功封于杜伦城,然不受诸宗王喜,故未北随诸王上。其弟玛合木、阿里苏丹(其母即拜依姆),索菲昂之子优素夫、尤努思,阿合台汗长子哈只·穆罕默德(即哈吉姆汗)均逃逸,辗转至杜伦。按,哈吉姆未北随,匿于玉龙杰赤一亲卫处,然城中熟人颇多,因此三月之后哈吉姆逃出玉龙杰赤,至杜伦。丁·穆罕默德闻奥贝都剌已班师回国,召军二千,以复玉龙杰赤。道中遇土库曼黑孜尔部,许其地位同等,得一千勇士;行至比失干,诸王因先攻何处生歧。因玉龙杰赤由奥贝都剌子阿卜杜勒·阿齐兹坐镇,且有大河所阻,难以下之。故转攻希瓦,大胜。阿卜杜勒·阿齐兹性怯,望风而逃。
奥贝都剌怒,率步骑四万进犯。行至迪瓦·布尤尼(意为骆驼径)而滞,遣斡格阑、弘吉剌诸部伯克率军攻之。
丁·穆罕默德闻讯,亦率军迎之。麾下诸伯克约二三百,二跪于马前,求避锋芒。丁·穆罕默德下马,执土洒衣,慨然道:“此战,吾魂已付真主,吾身已托大地。”又道:“此战吾已无退路,汝等若无战意,尽可退却;不然,勿要延误战机。”其言真意切,将士闻之无不感动落泪,咸为之死。
丁·穆罕默德探听得知敌夜行昼休,心中已有定计。先行至一深湖之西。入夜,斥候报敌将临,军分两翼,以优素夫与其领之,伏于道路两侧,度其近前,袭之,敌不知夜情,大溃,丁·穆罕默德军追及数十里。此战杀获甚多,以至有杀敌百人之士;敌诸伯克悉数见擒。丁·穆罕默德遣哈吉姆以其换回被俘之诸宗王,立哈尔汗为主。丁·穆罕默德得阿必维尔(Abivard)与尼萨(Nisa),二城与萨法维所治之呼罗珊接壤。丁·穆罕默德时劫掠之。
时萨法维君主为塔斯马赫普一世(1524-1576),曾与索菲昂汗联姻。闻其所为,遣红头军讨之,拔阿必维尔。丁·穆罕默德闻之,前往可疾云(加兹温)朝廷,望能归之,然塔斯马赫普避而不谈,已过半载。丁·穆罕默德见状,暗赝沙赫玺印(传统艺能了),伪诏于阿必维尔总督,回。沙赫猎归,以其知难而退,尚喜。
丁·穆罕默德借伪诏之力,夺回阿必维尔,尽屠城中奇兹尔巴什。沙赫后知,大怒,兴兵讨之,丁·穆罕默德仅率数十骑迎之,沙赫嘉其胆气,宴之,释而回军。
初,谋夫守将尤鲁姆·比,为奥贝都剌汗所擢,后受汗近臣进谗,内不自安,终叛。遣使至丁·穆罕默德,愿献谋夫(Merv)城。布哈拉出三万军平叛。丁·穆罕默德即率精骑出,行至穆尔加布河与阿姆河交汇处,度其军至,命军士备树枝三,一绑马尾,二置马鞍两侧,缓缓行军,持距而行,扬起烟尘。敌斥候不明真情,探后回报主将,言丁·穆罕默德大军压境,烟尘蔽日。敌将大惧,虑前后夹击,退之。丁·穆罕默德因得谋夫。
其人性慷慨,宽于下,士卒乐于为之效力。伊历九六零年薨(1552-1553)。有二子。长为巴音歹·穆罕默德,性愚;次子阿布尔·穆罕默德,尚有常人智慧,因而立为王储——哈勒汗。某日,巴音歹问于其父曰:“吾为长子,为何众仅称吾为速檀,而称阿布尔为汗?”丁·穆罕默德一时语塞,不能答。时有廷臣突鲁穆吉,突厥蛮(应是土库曼)剌依纳部伯克也,有急智。请为之答,许之。言道:“殿下生时大王尚为速檀;阿布尔殿下出生时大王已为汗矣,子位应与父同,盖此因也。”巴音歹欣喜而去。
丁·穆罕默德之薨也,未几,巴音歹亦逝。遗一子图尔速·穆罕默德,沉勇刚直,然死于近侍之手,年仅二十三,无嗣,绝。
阿布尔汗另有传,故不在此叙述。
史臣曰:丁·穆罕默德生于逆境,饱受歧视,终能挽救希瓦于危急存亡间,是何勇矣!然以一己私欲,致希瓦宗王内战,败者除名,骨肉成仇,虽非所欲,亦何罪乎!子嗣不能守业,天理循环也。
赞曰:不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