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草莓,久违了

2021-01-24 03:58 作者:Jops  | 我要投稿

坐标邢台,解禁不久,第一次被“喂”草莓,是看见一群人在群里面凡尔赛,第二次竟是一个可怜娃娃在线表白草莓。

现在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两个版本,其一是重病青年穷困潦倒,哪怕是吃颗草莓、吃顿饺子这种在当今社会算不上奢求的愿望都无法满足,但钢铁硬汉宁死不屈,不屑卖惨;其二是叛逆少年,玩物丧志,不思进取,不思悔改,离家出走,临了还在赌气。

很多人在两个版本之间徘徊,其实我觉得两个版本都是真的,因为不同视角的真相不同,不同经历的人能理解的事不同。

说白了,这是在判断他是“叛逆”还是“硬汉”,要说这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一点,那就是3岁见证父母离异。

很多儿童在见证父母离异后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痛恨父母,比如责备自己,比如自暴自弃(感觉自己是没人要的孩子)。所以说不论“叛逆”是真亦或“硬汉”是真,唯独可怜是真。

这种可怜不是自食其果,在寒气湿黏附骨的冬日,心如死灰,奢求草莓和饺子之人,是社会悲剧的牺牲品。

我强调一下,没经历过悲惨家庭的人不要评头品足。

我们必须审视的是

一、闪婚闪孕,社会竟如此浮躁,让其父母一方面缺乏进入婚姻的准备,一方面缺乏为人父母的责任,却孕育了子嗣而不给他家庭;

二、父母尽责,我相信,绝对不是“单亲家庭”这个单一因素酝酿了悲剧,而是其父母在养育、陪伴,关爱和以身作则这些方面恰恰都失败了。养育失败让孩子一身是病,鲜有陪伴让孩子已经失常的心理变得畸形,缺乏关爱使得孩子不懂亲情,缺乏榜样让孩子茫然失措无限逃避;

三、校园(和社会)环境,这就是很多人体会不了的地方,学校里可以分两类人:施虐者和被虐者,这里的“虐”不是专指肢体冲突,而泛指使人身心受伤的行为——包括肢体冲突、冷暴力和眼神表情。我之所以没有写旁观者,是因为对于“墨茶”们,旁观行为也是一种“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呼吁不要评头品足。当凄凉的家境和锋利的目光同时降临在一个孩子身上,其心理状况就有如一支陀螺,经受左一鞭右一鞭,而他能做的,就只有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四、内容平台的逐利算法,内容平台为了利益最大化,总是强化推荐那些能快速变现的内容,殊不知某些平台寄托着一些年轻人最质朴的愿望——倾诉和被聆听。提升内容质量固然是平台作为商品的夙愿,可让内容被发现难道不是平台的社会责任和最初的梦想吗?

一个人,正当年少,父母健在,却罹患重病,入不敷出。直至弥留,他都自认为这个世界是冰冷的,他失去了感受温暖和情谊的能力,网上的暖意又略嫌飘渺。

也许,若他生命中有哪怕一个身边人,能和他交一交心,也许这个冬天就不会看起来如此肃杀。

你最想要的,无非就是这个了吧



(本人善于聆听,若心里有槛,不妨诉说)

草莓,久违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