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 一个民族的重生 书摘14
改变国家命运的六日战争


六日战争的前后版图变化

战前
以色列通过独立战争,获得了比联合国1947年决议更多的土地,他们很高兴,同时胃口也未满足。譬如,耶路撒冷只控制了西部城区,东部城区和老城则被约旦军队占据,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哭墙”。这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是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
作为战争失败的一方,阿拉伯国家那就更别提了,复仇的怒火从来没有熄灭过。
至1967年,地区局势日趋紧张。


5月15日,以色列在耶路撒冷举行独立日阅兵仪式,同一日,在阿拉伯国家纪念1948年战争失利的日子(和以色列阅兵在同一天),纳赛尔宣布:“兄弟们,做好巴勒斯坦最后一战的准备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期待已久的灭亡以色列的“下一轮”战争似乎已迫在眉睫。
5月16日,埃及军队大量进入西奈半岛。
5月19日,联合国部署在西奈半岛的维和部队撤离。
5月19日,约旦国王侯赛因飞到开罗会见纳赛尔。纳赛尔拿出埃及同叙利亚一年前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侯赛因说:“再给我一份同样的文件,把里面的叙利亚全部换成约旦,事情就成了。”
5月20日,伊拉克部队来到埃及,准备参与战斗。

5月26日,纳赛尔宣布:“我们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消灭以色列。”
外交战线
外交战线此时显得异常重要,时任以色列外交部长埃班却处处碰壁。


不由得想起了《是,首相》里面的经典桥段,大英,不愧是你……

1957年,为了让以色列离开西奈半岛,美国承诺,如果埃及再次封锁蒂朗海峡,美国承认以色列拥有自卫权。现在,美国显然背叛了自己的承诺。
法国和美国都是以色列最重要的军火来源国,失去了法国和美国的军火支持,以色列可以说无法支撑一场战争,此时以色列可谓是焦头烂额。

以色列国内形势


公众对于总理的表现失去了信任,军方愤怒于总理错失先机。
但是来自于外交战线的不利消息,实实在在的影响到了每一个以色列人的信念。



战争开始

1967年6月1日周四,团结政府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以色列政治领导人第二天和总参谋部、国防委员会成员在特拉维夫以色列国防军的地下作战中心会面。
6月2日周五,以色列政府决定首先发动战争。
6月3日周六,包括沙龙、拉宾、叶沙雅胡·加维什(Yeshayahu Gavish)在内的几位将军向政府提交了作战计划。
6月4日周日,在持续7小时的会议上,达扬向内阁提交了作战计划。

6月5日早上7点10分,以色列战机起飞,奇袭埃及。
战争经过就不详述了
6月10日下午6点30分,六日战争基本结束。

战后


犹太复国主义者长久以来梦想安全、自信、自豪和国际赞赏,这个梦终于实现。
但并不持久。

碎碎念:
看完本章就一个感觉,阿拉伯国家真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