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点OKR:为什么基层员工抱怨不会写OKR?

每天学一点OKR:为什么基层员工抱怨不会写OKR?
OKR新动能,OKR落地应用领先品牌,专注于OKR落地培训和咨询辅导,提供更适合中国企业的OKR落地解决方案。欢迎来到OKR新动能,“每天学一点OKR”,陪伴你一起学习如何落地OKR,OKR落地,就找OKR新动能。
在组织管理实践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从结构上说也是分级分层的,在OKR落地实践中,我经常说OKR是组织战略落地的工具,组织有三个层级的战略,公司层,业务层,职能层,我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了一个层级,就是个体层,那么在这个四个层级上的战略核心分别是什么呐?
公司层: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为谁提供了哪些产品和服务?
业务层: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如何与我们的对手展开竞争?
职能层:这样的业务对我们的职能意味着什么?
个体层:这对我们每一个组织成员意味着什么?或者说在组织的目标达成过程中我能起到什么作用?
多数企业非常重视前三个层面的战略思考,我认为第四个层面才是真正的灵魂拷问。
我们在OKR落实的实战中,看到很多基层员工面对OKR,苦不堪言,出现有激情,有热情,没内容,无想法的状态,很多传统的企业甚至出现:
高层处于鼓励推崇OKR的状态,中层处于纠结徘徊怀疑OKR的状态,而基层则处于敷衍拒绝OKR的状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企业业务基层,总结提炼三个维度的原因:
第一个维度:利益至上
大量的企业招聘,首要看重的是技能与岗位的适配度,其次是劳动力成本,很多基层员工是以一种价值交换的心态进入公司的,对组织的使命战略方向,缺乏必要的了解,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兴趣,很少是使命驱动的;
第二个维度:空间狭小
很多企业沿用工业化时代的分工思维,将职能与业务逐级分解,到了基层岗位,就会出现非常清晰明确的工作内容和实施计划,而且很细致和具体,基层员工可扩展的空间非常狭小,严重阻碍了个体的视野,最终会影响到个体的成长;
第三个维度:惯性思维
基层岗位的员工长期从事具体的重复性事务,久而久之,会出现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表现为等待上级给出具体的明确的工作内容,或者简单机械的执行上级的指示,不知其所以然,长期自我认知的局限,又会形成恶性循环。
好消息:大家期待的“7天线上OKR落地训练营“再次准备开营啦!
自去年开班以来,我们收到了大量学员的喜欢和赞赏,为了帮助更多的伙伴快速的学习OKR,我们将再次启动“7天OKR落地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