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引论》导读 复旦大学公开课 (全46集)

p5 《精神分析引论 》导读 弗洛伊德的两大发现
弗洛伊德的两大发现(一)
同学们早上好,我们开始上课,
我这个课,现在不是心理学,我认为我的课,是心理哲学,不是一般的心理学,我是讲心理哲学,讲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心理学跟心理哲学是不一样的,心理学是一门集体的,社会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心理哲学呢,它是一门人文科学,人文哲学。所以我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讲精神分析理论,跟一般的心理学家讲弗洛伊德,讲精神分析分析理论,还是有区别的。我不去揪着很多的精神分析的技术,精神分析的案例。
我主要是讲理论,同学们都是复旦学院的这个学生,复旦学院首先是要上通识课,我个人认为通识课里边的核心是哲学课,哲学,不管你的复旦大学今后中是什么样的专业,什么样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医学还是社会科学,哲学可以给你一个高度,跟你一个精神境界。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肯定是个哲学家,最伟大的社会科学家也肯定是哲学家。我们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个,人这一辈子会成大业,也一辈子会很平庸。这个差异,表面上是表现在你拥有着具体的这个职业的知识的多少,但实际上还是表现在你的精神境界的高低,所以你所在高度的高低。所以你问复旦大学的最伟大的这个最有名的自然科学家,你问他,他首先要学哲学,要掌握哲学。社会科学家也是这样,现在这个社会是功利的社会,家长希望我们考,功利性很强的学科,这可以理解,但是不要上当。因为我除了会计专业,学了法律专业,学了计算机,我可以管我一辈子,没有那么回事,你可以当一个,一个专制的职业工作者,但你成不了大家。这是肯定的。
因为大家首先要哲学和美学。所以我想来想去,我这门课还是不讲具体心理学,还是讲心理哲学吧,我不想,我不是个心理学家,我是个哲学老师,我的专责是跟大家一起研究哲学,那么我这门课是心理哲学,是依附于心理学的哲学课。这个我想交代一下,我这门课的性质,如果你们奔的那个心理学来的,奔的自然科学社会课来的,千万不要学习我的课,我不喜欢这样,如果是奔着这个心理哲学来的,那我们共同探讨,很欢迎,我很喜欢大家。
那么上次,我说了,以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为分界线,弗洛伊德的理论分为早期跟后期,他的早期的理论,主要在心理学领域里边,那么他的这本书,对他早期的理论做了一个概括和总结,他把早期的全部理论,主人公是在心理学上的两大发现。第一个发现了人的意识是背后还有一个无意识的存在。第二个是发现人的无意识,人的这个原始欲求,原欲的,里边的核心的欲望,核心的本能就是性的本能,对异性的追求,那就是性欲。那么这本书,把它心理学到的两大发现做的概括和总结,这是早期,那么这本书发表以后,弗洛伊德逐步地感到他在心理学上这两大发现,它对人类的意义可以远远超出心理学的范畴。
所以后期呢,弗洛伊德主要是把,他心理学上的这两大发现,应用于解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把他心理学上的发现,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各个领域。这样他后期理论就普遍化了,一般化了,成了一种哲学理论,也就称作弗洛伊德主义,成了一种哲学的流派,心理哲学的一个重大派别。所以我这个课呢也分前后两个部分,再加上一个第三部分。第一个,第一部分就集中讲心理学上的两大发现,这是我课的第一部分,而讲这两大发现呢,主要是通过它如何来研究人的各种各样的错误,研究晚上做的梦,研究精神病,这个过程当中,得出得两大发现的。
我的课的第二部分内容呢,着重讲,怎样把他的理论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他的理论成为一种弗洛伊德主义,成为一种哲学理论,成为一种心理哲学流派。这是我的课的第二方面。一般的心理学家是第二方面是不讲的,而我第二方面,将会花很多的时间来说,我在课第三方面,讲弗洛伊德在世,特别在弗洛伊德去世以后,他的学生如何继任和发展修整他的理论,使弗洛伊德主义成为一种新弗洛伊德主义,后弗洛伊德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新弗洛伊德主义,后弗洛伊德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特别重要的是,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如何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克思主义,这两种表面上相互对立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那么这里边有 3 个重要人物,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比如说莱希,他写了一本性更名的书,开创了西方性解放思潮。还比如,弗洛姆,他写了一本爱的艺术的书,他是一个成为精神世界的一个领袖。还有特别是马尔库瑟,他写了一本爱欲与文明,这个都跟弗洛伊德都有关系,成了这个当代新主派运动的精神领袖。
这是我课的,整个课的这个大致构建,大致构架,大致是指上,分三个部分,那么实际上我这课的这个名称叫精神分析引论的导读,解读,这就让我这课的这个整个内容是,已经是超出了这本书的解说这本书的范畴。我反复做这本书,觉得我一章一节的这样去讲,可能,对大家收获不大,还是站在这本书的上,高度,把整个弗洛伊德主义,包括新弗洛伊德主义,后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全貌性的,这样的一个评述,当做基点还是弗洛伊德的这本书精神分析引论。那么上一次我主要是导论,讲三个部分,今天我们开始就进入到课的正式内容,也就是说,这几次,以下这几次课,我主要是讲弗洛伊德的两大发现,那么今天我们先讲弗洛伊德的第一个发现,精神分析引论解读之一,弗洛伊德的第一个基本发现。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这个发现使他成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这个发现。使弗洛伊德跟马克思跟爱因斯坦相提并论,因为马克思给我们打开了一个社会世界,了解了社会的意义。爱因斯坦给我们打开了物理世界,了解了物理世界的秘密。那弗洛伊德呢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心理世界,了解了心理世界的这个秘密。这个秘密就在于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弗洛伊德本人认为人类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了几千年历史,但人类实际上很不了解自己,主要表现是,现在人类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一个,正在的内心世界,就是无意识。希腊哲学家最早举出,我们人干什么?人要认识自己,人第一个任务就是要认识自己,所以整个希腊哲学家,又到近现代哲学家,都来认识自己。那么怎么样来认识自己?基本认识来认识去,就认为人是理性的,人是理性的动物,主要在理性的这个层面上,来认识自己,来解释自己,来,来这个张扬自己。所以这个社会,对人的这样的一个关系,也就是在理性这个层面上,统治人,支配人。比如说,社会统治人主要靠两个东西,一个靠法律,你们法学院的,一个是靠道德,这个伦理,这两个事,这两个东西就使得我们人在世界上那个安稳守序,跟社会协调起来,那么前提,就是人是理性的人。
如果说人,人类是理性的人,那这个两个东西是有用的,但如果人是非理性呢,人常常处于非理性状态,那你法律能够对付得了我吗?道德能够对付的了我吗?所以说,这是一种社会跟人的关系来说,仅仅把人看作是理性的人,是不够的,所以弗洛伊德发现,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这个意义,出得很深远,那么下面我们看看弗洛伊德来描述他的这个这个第一个发现的,那么这段话,就来自他的精神分析引论的这段话。我们这段话我们可以看一下,弗洛伊德自己表述说他讲。
精神分析的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这个潜意识就是无意识。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即便加个令人不快的命题,哦,我们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至于我们人的理性,我们人的这个自我意识,是心灵的分离的结果,不是我们人的真人内心。所以这个命题是非理性主义的,推倒了自从人类以来对人的一个基本认识。他说,我们要记得,我们从前,常以为心理就是意识的,意识,好像正是心理生活的特征,而心理学,则被认为是研究意识内容的科学,自从人类以来,都认为心理是一致的,其实是心理学这门学科,它的研究内容。也就是研究人的意识,他说这种看法是如此明显,任何反对都被认为这是胡闹,就人是理性的,是天经地义的。你反对这样的一个说法,就是胡闹。然而精神分析却不得不和这个成见相抵触,不得不否认心理的即意识的说法。我这个精神分析学和这个成见,他用成见两个字,是想抗衡的。我不得不否认,这个心理的也就是意识的,这样一个定论,这样一个成见。
精神分析以为心灵包含有感情、思想,欲望等等的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就思想和欲望包含了人的意识当中,但是思想和欲望,可以是意识,也可以是无意识的,也就是也可以是潜意识的。但是精神分析,因为有了这个主张,一开始便失去掉那些清醒的与科学头脑的同情,而被怀疑为荒缪捣鬼的巫术。
清醒的科学头脑,清醒的科学头脑。什么呢?就认为是理性的,因为是科学就相信理性,就科学往往跟理性连在一起的,18世纪启蒙运动,启蒙什么?把人的理性启蒙出来,反对迷信,迷信另外一个事情,那么我精神分析学,因为有了这个主张遭到了清醒的科学家的反对,他们不会同意我的。他把我们这个学说,是认共识一个,巫术,荒缪捣鬼的巫术,我为什么指,为什么指 心理的即意识的 之说为偏见呢,你们当然不容易了解,而潜意识如果真正存在,人类进化过程究竟要到那一时期才能否认他,或者这种否定究竟有什么好处,那也是你们所不能揣测的。于是心理生活是否和意识同范围,或超出于意识的范围之外,这种争辩也像是文人之争而无关实际了,古人十分乎于胜总反魏,不是超意思的反馈之外总甄别,但是我要告诉你们,对潜意识的心理过程的承认,乃是对人类和科学,别开生面的新观点一个决定性的步骤,厉害,对人类和科学别开生面的新观点的,一个决定性一部,我认为他这个话,一点也没有过分,就是开展了科学和人类对认识的一个新天地。具有里程碑式的一个科学发现。
那么我这个下面,我可能就大量的来讲,何以见得,你怎么来证明,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我可能讲这个部分,因为弗洛伊德是个科学家,他要实验根据,要实证的依据。我可能讲这部分比较多,但讲之前,讲这个之前,我还是讲,他如何描述心理过程是无意识的,我这个还会多说一点。那么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实际上是人生存本能了,是人类生存本能欲望的一个大的一个窗户,一个自然户,就无意识当中,只让大量的,人的生存本能,人对各种各样的原始的欲望。那么下面我说一下,就是说,我们过去承认,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那么这样就心理过程还有个跟意识相比,它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它有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概括了 4 个特点,这个 4 个特点就,无意识跟意义相比较,它的主要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意识是后天形成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有意识就有思想,是社会教化的结果,是教养教化的结果。我们人生下来以后,家庭、父母、学校、社会团体每天都在教育我们,使我们懂事懂道理,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什么叫好,什么叫坏?
你怎么样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不至于被社会所吞没,跟社会碰撞,哦,他懂事了,这个就是意识,他是后天形成的,是社会教化的结果,就毫无异议意识是后天的,整个康德的哲学,就是研究就说,第一个批判,纯粹主义批判,就意识形成当中的,怎么形成的,形成以后他起什么作用,它的前提是他让人找到理性。那么无意识呢,

无意识是并不是在社会中形成的,而是人一生即来的,某种意义上说,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娘肚子带来的,他不需要教养,是人的本能嘛,只要是这个人存在,必然有这样的一些原始欲求原始欲望,但是后来,这个社会的发展,把我们人颠倒了,本来属于我们人的东西,原始欲求,我们拼命的压抑,不让他满足,控制他,而后天嫁给我们东西,让他不断地弘扬,这是人的分裂。
那么这个是后来就是弗洛伊德的一个结论,当中弗洛伊德他是悲观主义者,以后和我们一说,弗洛伊德注意他是个决定论者,又是个悲观主义者,在哲学那边。而且这个决定论者,他讲必然性,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同时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那么这两个,决定论和悲观主义,我们不同意他的办法,我们以后说到,到对他的书得影响很大。
第二个特点,也就跟意识相比较,我们心理世界里边既有意识又有无意识,那么在我们心理世界所占的比例哪个大,哪个小呢?

无意识在我们心理世界所占的比例比意识大得多,一般来说,意识在心理世界里边,所占的比重大致是30%,无意识则70%。那么弗洛伊那么弗洛伊德的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意识跟无意识在我们心理世界里的里边所占的这个比例,那个我们游的航船,在茫茫大海里边,就是那个在行驶迎面的一座冰山,这个泰坦尼克号就不把冰山撞了,撞沉了,目测着海平面的这个部分,就相当于我们心理世界的意识,在海平面以下的,我们人看不到的那个部分,就相当于心理世界中的无意识,但是海洋里边的冰山,露在海平面的这个部分,远远小于海平面以下的,我们眼睛看不到的这个部分。所以从这个比重来说,我们人的内心世界大部分是无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