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差异与重复,导论-从马勒到德勒兹

2022-07-23 17:30 作者:Prosthetic-C  | 我要投稿

    在马勒的音乐里,叙事本身被无限放大,每个交响曲都仿佛包含了整个世界。各个乐章拥有其独特的个性,同时又有内在动机的联系,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在马勒令人震撼的修辞法以及其对于乐器的编排所形成恢弘的声场下,马勒的交响曲已经成为了各大交响乐团的保留曲目,其对通过声音刻画的风景,表达对死亡的敬畏之情,赢得了自20世纪以来观众的喜爱。

    在德勒兹的差异与重复里,他先对亚里士多德的种属差异分法进行了批判,从而否定了多义性的存在,引入了存在的单义性。差异是一种关系,如果我们把差异视为空间性的,那么其差异内部必然是分裂或类比的,且导致了多义性。然而其对存在复数客体的划分,本身就否定了存在的连续性,德勒兹指出了这一悖论并由此展开论述差异的强度场域:即差异若为强度性的,存在必为一个整体,或者平面。而数词性的重复又体现了其内在的排列差异,而非量词一或多。

    由此比较两者的异同,我们不难发现。马勒笔下的大地之歌虽然各乐章的情感不一,但无一都在体现马勒对于死,一种回归,对于自然的壮丽的赞美于感叹,这在第六乐章的结尾引用了诗人王维的{送别}就可见一斑:

我知道这块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

永远会在太阳自地平线升起时

拥抱无限的光芒 与蔚蓝的天空!

直到永远 永远……

 

    而德勒兹的本体论正是如此被构造的:存在单义性的视角之上的差异构建了主体的繁复性,元素在不同元素之间的微分比获得其规定性,元素之所以呈现出元素是在差异的关系中确定的,而非通过实体的属性。同时元素又可以拥有无数个关系来确定自身的特性,这就是德勒兹意义上的繁复性,或者说复多。马勒的各个乐章在其应有的位置上发挥作用,从而达到一种整体性的听觉效果,但这种整体性要求拥有一个内在的前提:即过去的经验必须在当下得以回溯。这就涉及到德勒兹的第二个点:三种时间综合

 

    德勒兹的第一种时间综合,探讨的是主体的形成。德勒兹引用了休谟的观点且加之以超越。习惯:一种由想象构建其AB实例合并起来的一般性过程,习惯系统化了记忆的相继,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时间综合,对于德勒兹来说,这就是主体的形成:过去不再是直接过去的滞留,而成了表象中反思性的过去。德勒兹进而对主体形成做了一个广泛的论述:“万物都是静观,甚至岩石和树丛,动物和人类甚至阿克特翁和杜鹿,纳西瑟斯和水仙,甚至我们的行动和需求,都是静观。”主体只不过是对诸印象的自身组织。而习惯它并非一种只存在于心理学层面的现象,而是作为一种运动模式,贯穿于整个世界。这意味着一旦理念从经验之流中介入,就构成了主体的层级,而其自身又作为一种符号,一个元素,与其他层级相互确定。主体不再是个体,而是静观,一种被动综合。它在理念阻断差异的流动中形成。

    德勒兹的第二种时间综合,探讨的是记忆,一种纯粹过去的生成。通过柏格森对于记忆非知性的论述:记忆在纯粹状态下无法被分割为多个不同的元素,这意味着纯粹过去是一个整体,朝向完整的记忆相继的记录,但如果从筛选的角度考虑过去的经验在当下得以被回溯,那么必然回基于一种经验的相似性,同时也意味着可被分割的元素。由此柏格森通过记忆的延展与收缩代替了筛选,创造了他的时间圆锥图示--而德勒兹却指出:当下之所以能参与过去的形成,是因为它被另一个当下取代了。所以如果我们把时间理解为结构性之物,它必然会拥有这么一个悖论。由此德勒兹把时间视作一种先验之物,就以它是当下得以流逝的条件而言,它必须先于存在。这一先存性构成了德勒兹的第二种时间综合—--在这里,记忆的在场是潜在或者是先在的被动综合,这意味着时间的平面,而经验的流逝就是在这一平面上穿梭交错的。

    如果我们从从内容入手,从马勒对于生命的理解,一种把死亡视为生命的回归的理解入手,我们便可以进入到下一个主题:第三种时间综合:永恒回归,即时间的纯粹形式。它并不参与对主体的形成,而是先验的时间样式。如果从一般角度来看,时间就是事物相继呈现给我们的样式,这意味着时间的基数性和结构性,然而通过前两种综合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推论无疑是错误的。德勒兹在这里沿用了康德的进路:“时间不能由相继来定义,因为相继仅仅是时间的一个样式,就像共存是时间的另一个样式。大家可以看到康德把事情安排为一种简单的分配:空间-共存,以及时间-相继。康德告诉我们时间有三个样式:绵延或持存、共存,以及相继。但这三者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定义时间,因为我们不能用事物的一个样式来定义这个事物。”(L14/03/78)。时间不再是事物彼此相继呈现出的一种样式,恰恰相反,相继是时间向我们呈现的样式,而内在性的时间是交错的,不断上升螺旋的。此外,第三种时间综合也是对未来的阐述:永恒回归,并不是指一种现实事态的回归,而是差异的轮回。重复之所以发生,并不是形式的不断重复,而是同一差异的强度场域产生的不同形式。未来,就是结合了当下与过去并废除了其自主性之物。至此德勒兹的前两种时间综合在第三种时间综合里被统一,从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形而上学对时间的阐述,同时完成了关于“时间”的哲学史批判。


差异与重复,导论-从马勒到德勒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