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备考-外科-总论-水电酸碱平衡
水电酸碱平衡
体液平衡的维持:
成年男性体液占体重60%、女性占55%,可有±15%的变动;儿童脂肪含量少,较成人水分含量更高70-80%;
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1/3(血浆和组织间液1:3);
组织间液大多可迅速参与体液平衡的调节,少部分不维持体液平衡,为非功能性细胞外液(消化液、关节液、脑脊液);
细胞外液以Na+ Cl- HCO3-为主,细胞内液以K+ Mg2+ HPO42-为主,渗透压280-300mmol/L;
血容量比渗透压对人体更重要,同时出现血容量降低和渗透压降低时,机体优先补充血容量而牺牲渗透压;
酸碱平衡通过通过缓冲系统、呼吸、肾调节;
体液代谢失调:
容量失调-体液浓度和成分不变,只有量的增多和减少,等渗性缺水,主要是血容量改变;
浓度失调-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水中毒,主要是渗透压改变;
成分失调-其他离子异常,不导致容量和渗透压改变,出现生理异常;
等渗性缺水:
病因:
也称为急性缺水,失血、大量消化液急性丢失、烧伤大量渗液、浆膜腔积液;
病理生理:
细胞外液减少但渗透压不变,细胞内液不会向外移动,故细胞外液(尤其是血容量)降低明显,机体代偿性RAS系统激活,增强水钠潴留;
辅助检查:
血液浓缩-Hct、Hb、BUN升高、尿比重增高;容量不足
血液浓度不变-Na、Cl、K等电解质浓度无异常;渗透压正常
治疗:
静脉注射平衡盐溶液或生理盐水,出现循环衰竭者提示丢失体液达到体重5%,立即补液3000ml,症状不明显者可补充1500-2000ml;
单纯补充NaCl可能导致高Cl性代酸,补充平衡盐溶液更好(NaCl、碳酸氢钠、乳酸钠混合);
注意给予每日必须量2000ml水+4.5g NaCL;
容量补足后,尿量增加到40ml/h开始补钾;
低渗性缺水:
病因:
慢性缺水,消化液慢性持续丢失、伤口慢性渗液、急性缺水时补充GLU;
病理生理:
Na的丢失比水更加明显,低Na血症;开始机体为维持渗透压增加纯水的排出(ADH减少),随后由于血容量不足成为主要矛盾,机体将不顾渗透压的降低而主要维持血容量(RAS激活+ADH分泌增加);
辅助检查:
血液浓缩-Hct、Hb、BUN升高、尿比重早期降低,晚期增高;血容量不足
血液浓度异常-低Na血症,尿钠减少;渗透压降低
治疗:
轻者给予高渗盐水提高渗透压,出现休克者先补充血容量;
估计补Na量=(140-测量值)×体重kg×男性0.6/女性0.5 mmol
17mmol NaCl=1g NaCl;第一天只补计算量的50%;
注意给予每日必须量2000ml水+4.5g NaCL;
容量补足后,尿量增加到40ml/h开始补钾;
高渗性缺水:
病因:
原发性缺水,摄入水不足、大量出汗;
病理生理:
缺水比缺Na更严重,高Na血症,血浆渗透压升高,细胞内液可代偿性外移,导致细胞内外液都减少;机体代偿性产生口渴、ADH分泌增加、RAS激活;
辅助检查:
血液浓缩-Hct、Hb、BUN升高、尿比重增高;血容量不足
浓度异常-高Na血症;渗透压增高
治疗:
输入5% GS或 0.45% NaCl;
输入水量=(Na测量值-140)×体重kg×4 ml,2d内输入;
注意给予每日必须量2000ml水+4.5g NaCL;
容量补足后,尿量增加到40ml/h开始补钾;
水中毒:
病因:
ADH分泌过多、GFR降低、入液过多;
病理生理:
水分在体内潴留,导致血渗透压降低和血容量增多,细胞内液量也增加;血容量多抑制RAS系统,尿钠排出多,血Na更低;
辅助检查:
细胞外液稀释--Hct、Hb、BUN降低;血容量增加
细胞内液稀释-MCV增加、MCHC降低;
浓度异常-低血Na;渗透压降低
治疗:
禁水、利尿(速尿、甘露醇)、注射高渗溶液减轻脑水肿、透析超滤;
低钾血症:
病因:
摄入不足-进食不足、补液患者未补充K盐;
经肾排出-利尿剂、肾小管酸中毒、ARF多尿期、醛固酮过多;
经肠道丢失-呕吐、胃肠减压、肠瘘;
细胞内外转移-碱中毒、GLU+胰岛素;
临床表现:
肌肉无力-四肢软弱、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
心脏-T波低平倒置、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出现U波;
导致碱中毒-H-K细胞内外交换,肾小管Na-K交换减少、Na-H交换增加,尿中氢排出增加(反常酸性尿);
治疗:
每日补充3-6克,1只KCl(1.5g)入液500ml,>1h输完;
休克患者需要尿量>40ml/h才开始补K;
纠正体内缺钾需要3-5d;
高钾血症:
病因:
摄入过多-含有K的药物使用过多或输入库存血;
肾排出不足-ARF、CRF、保钾利尿剂、醛固酮不足;
细胞内外转移-酸中毒、溶血、组织损伤;
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最危险是心脏骤停,EKG改变为T波高尖、QT间期延长、PR间期延长、QRS波增宽;
治疗:
停用含有K或升高血钾的药物(ACEI);
降低血钾浓度-5%碳酸氢钠 100ml iv、5g GLU+1U insulin、口服离子交换树脂通过肠道排泄K、透析;
降低心脏毒性-10%葡萄糖酸钙 20ml iv;
血钙异常:
体内钙99.9%以固体形式存在于骨骼,0.1%存在于细胞外液,血钙45%为游离钙,起维持神经肌肉稳定的作用;pH降低可使游离钙增加,故酸中毒时低钙不明显;
低钙血症:
原因-急性重症胰腺炎、肾衰、甲状旁腺功能不足、低蛋白血症;
症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口周和指端麻木及针刺感,手足抽搐、腱反射亢进、腓反射、陶瑟征;
治疗-10% 葡萄糖酸钙 20ml iv可暂时缓解症状,长期需口服钙剂+VD;
高钙血症:
原因-甲旁亢、骨转移瘤、MM;
症状-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乏力、纳差、恶心、呕吐)、渗透性利尿导致口渴、多尿;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高钙危象);
治疗-低钙饮食、生理盐水+速尿;
血镁异常:
缺Mg的表现类似低钙,如低钙血症纠正后症状不缓解需考虑低镁(补充潘南金),Mg中毒时可用葡萄糖酸钙拮抗;
代谢性酸中毒:
分类:
AG增加(正常血氯性代酸)-内生垃圾酸过多,休克导致乳酸产生过多、DKA、酸性药物使用过多、尿毒症;
AG正常(高氯性代酸)-HCO3-丢失过多,腹泻、胆瘘、肠瘘、胰瘘、肾小管酸中毒;
病理生理:
机体通过深大呼吸、尿中排酸和回收碳酸氢钠增多来代偿;
治疗:
由于机体自身存在代偿机制,轻度代酸在病因治疗(如纠正休克)后可自行缓解,不应过早使用碱性药物;
HCO3-<10mmol/L时需要使用碱性药,5%碳酸氢钠1ml/kg可提高[HCO3-]1mmol/L
,先给计算量的一半或直接给100-250ml,2-4h后再次测血气;
注意纠正酸中毒后可能出现低钙和低钾;
代谢性碱中毒:
病因:
酸性物质不足-胃液由于呕吐、长期胃肠减压而丢失;
碱性物质过多-碱性药物使用过多、输入库血后抗凝剂可转化为碳酸氢盐;
病理生理:
呼吸变浅变慢、肾脏排酸保碱减少;
碱中毒时氧合曲线左移,氧和Hb亲和力增高,即使SaO2正常组织仍然缺氧;
治疗:
轻度低氯性碱中毒给予NS或糖盐后可纠正,注意同时补钾;
严重者1mol/L HCL+NS 1000ml 缓慢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