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鬼灭之刃》的“三流品质”,怎么就成为了动漫迷的“共识”?

2020-06-29 15:18 作者:隔夜也很宅  | 我要投稿

2019年二次元圈最大的惊喜,莫过于《鬼灭之刃》新番的登场,以及随后成为了年度日本动画的地位转变。

自从去年4月之后,这部作品便引发了一场现象级的追捧热潮,不仅新番收视率节节攀升(在连载期间基本霸占在新番榜首位),甚至还带动原作漫画的销量超越了《海贼王》,荣登19年的冠军位置---

《鬼灭之刃》的成功无疑给最近几年来充斥着“药丸”基调的日漫行业打了一剂强心药,也给正为青黄不接而倍感焦灼的《周刊少年JUMP》提供了不少的斗志。

一般来说,如此成就的作品应该会成为动漫迷们普遍称赞的存在,但耐人寻味的是,直至2020年年中,有关对《鬼灭之刃》的吐槽,也依旧徘徊不消。

01.《鬼灭之刃》的“三流品质”,怎么就成为了动漫迷的“共识”?

作为一名动漫自媒体人,我自《鬼灭之刃》走红之后可真没少撰写有关这部动漫的稿件,也基本都能收获不错的阅读反馈。但有意思的是,几乎每一篇文章的评论区,我都总能看到这样一系列评价---

“鬼灭讲道理完全托了动画的福,自身漫画在强者如云的JUMP压根不算什么”

“鬼灭漫画第一卷我甚至懒得看完,完完全全就是动画带动的”

“本质三流的漫画,完全靠钱炸出来的”

甚至到来最近,当那位日漫制作人山本宽发文吐槽《鬼灭之刃》不值得一看之后,仍有不少动漫迷响应了他的说法呢(注:长久以来山本宽留给我们的印象都是口出狂言的,而他也同时吐槽了《巨人》和《魔法少女小圆》)---


觉不觉得有意思?觉不觉得有点儿不可理喻?怎么一部现象级爆红的日漫,却一直以来在动漫迷的认知中被烙印着“庸作”的印记呢?难道《鬼灭》的爆红真的是走了狗屎运吗?

“狗屎运”这东西确实在生活中时常能够遇到,比如福利彩票的购买,比如饮料开盖后的再来一瓶,也比如跟风购买了某某股票结果连续收获多个涨停的机遇。

但常见可不代表一切成功的事物都得往狗屎运上靠了,尤其对于某些“投入巨大”且关联到“多方专业决策”的事物,如果还用狗屎运去涵盖描述,那这基本就是一种“思维懒惰”,是不可能得到真相和答案的---

所以,接下来内容我将会结合最近热播的网剧《隐秘的角落》以及所谓的日本制作委员会制度来给大伙好好阐述《鬼灭之刃》成功的秘密。

02.《鬼灭之刃》的底气和日本动画制作的常识

相信各位也都不可能没有看过最近热映的《隐秘的角落》了,这是一部改编自紫金陈《坏小孩》小说的悬疑网剧,自开播的半月以来已然成为了年度最高分的国产网剧作品---

但需要注意,虽然网剧里头铺垫了一环扣一环的悬疑伏笔,乃至让人在知道结局之后再回看,居然会情不自禁地泛起鸡皮疙瘩。

不过在众多原作读者看来,这部改编简直就是一场“面目全非”的操作,不仅人物性格发生了重大变迁(比如朱朝阳在原著中并非沉默男孩),剧情也从狠毒辣的通俗文学,变成了处处伏笔的烧脑悬疑

甚至还有不少大V(如我非常喜爱的和菜头)直言不讳到:“原著就是一套毛坯房,没有丝毫的精装”---

看起来《隐秘的角落》和《鬼灭之刃》的处境是如出一辙的,如果不是影视作品的优良改编,那就绝对不可能造就如今的现象级话题,也不可能让原作跻身到相应类目的一线排位之上。

那一个关键问题来了:世间小说千千万,凭什么就得是《坏小孩》得到了改编权,而非其它创作获得此等机遇呢?

其实上述问题的答案,同样在和菜头的一篇影评文章中被一语道破了:“他们最大保留了原著的核心部分,并没有动核心故事,也没有动核心人物,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这就是好的改编,在神髓层面遵从原著,在皮毛部分做了优化和提升。”

改编确实是神,但更关键的还得属原著小说在“主心骨”上的精妙安排。哪怕原作并不具备浓烈的悬疑铺垫,但没有了紫金陈对人物之间的细腻刻画,没有了主人公情感转变的关键安排,那即便编剧何等了得,也不可能造就如今的《隐秘的角落》的崇高口碑,而这便是原作小说之所以被相中的关键所在。

事情的到来《鬼灭之刃》身上也是一样。

哪怕鳄鱼老师的画工马马虎虎,哪怕他老人家刻画的动作分镜有点儿寡淡无味,但只要这部漫画具备着能够打动人心的剧情走向以及人物情感的发展设定,那它也必然会走上被动画化的道路。

事实上就在《鬼灭之刃》连载刚满一年的时候,作为在日漫领域备具传奇色彩的漫画家“富坚义博”便毫不吝啬的赠予了如此般的赞美之词---

“【希望/绝望=憎恶/爱情】这是我会喜欢作品的黄金比率,超喜欢的!”

众所周知,区别于《周刊少年JUMP》的其它作品,《鬼灭之刃》在刚开篇便让炭治郎一家面临到了凄惨的厄运。

炭治郎的爸爸早年逝世,而好不容易相濡以沫在一块的家里人,却又因为一场恶鬼的袭击而丢失了性命,唯留一位化作恶鬼的妹妹祢豆子能够相伴身旁---

祢豆子是独特的(虽为鬼,但并不恶,甚至还会帮助主角抗击无惨),但也正因此她也成为了容易造成误解的存在,需要炭治郎分秒不离身的携带在身上,而主角的这趟历险也怀揣着拯救家人的愿望。

至于其他角色,有些则坚定不移的执行着鬼杀队的使命,而有些却因为对力量的贪婪而沦为了无惨的傀儡。但对于部分恶鬼来说(如珠世),她则一直怀揣着拯救世人的愿望,并在过去数百年时间中不遗余力的研发从鬼变回人类的解药---

可以看出《鬼灭之刃》漫画里的各个角色都拥有着各自的背负和惨痛的遭遇,当然,如上元素在任何作品都能够看到,但若想达到令富坚义博这样的大神创作者的赞叹(老贼虽懒,但人家可曾拥有《幽游白书》和《全职猎人》两部人气经典加持啊),那其中的“分量配比”也就自然只有鳄鱼老师能够拿捏到位了。

也就是说,当网友乐此不疲的吐槽《鬼灭之刃》画工和分镜糟粕的时候,殊不知人家的核心卖点压根就不在这上方---

《鬼灭之刃》的画工确实一言难尽...

也只有这样,我们方才可以理解为何“日本制作委员会”居然会给《鬼灭之刃》投入巨额的制作费用呢---

区别于我们国内常见的动画创作模式(个别投资者-平台-制作团队,或者直接由平台孵化),日本的动画制作的权利是严格把控在制作委员会手上的,而这个委员会的成员也经由包括DVD商家、玩具商家、出版社、影像公司、唱片公司等企业组建而成,实乃为巨无霸般的存在。

如上制作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便于日本流行开来,包括我们熟知的经由庵野秀明创作的《EVA》便是制作委员会制度下的产物,而也正因为《EVA》的口碑走红,于是也加剧了此等制作形式的推广---

表面上看来,制作委员会制度能够给动画制作带来蓬勃的“资源支持”,能够从资金和人才,到投放以及终端的周边销售提供全渠道式的商业帮助。

但千万别忘记,制作委员会制度是经由迥异不同的商业公司所组建的,而在商言商(也有所谓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关联”),因此他们也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但凡不能够协商一致,那再优秀的创作也可能面临“动画化夭折”的厄运。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如此之多动漫迷以及日漫制作人纷纷向Netflix表达爱意乃至称之为“网飞爸爸”的原因所在---只有网飞能够做到只投钱,而不去干涉创作者自由,好让制作人的想法能够被极致的诠释呈现。

当然,我不是说经由制作委员会制度产出的日本动画就一定带有着浓烈的金钱味道,就一定得丢掉初心了(前文提到的《EVA》就是一个很好的正面例子,而上年爆火的《鬼灭之刃》也算是榜样)。

但我相信各位了解了这个机构的核心特征以及庞杂的成员构成之后,想来也不难明白一部动漫能够获得动画化改编的艰巨性。

也不难知道能够收获飞碟社加持的堪称荧幕级画质以及究极爆炸的战斗特效的《鬼灭之刃》,究竟具备着何等亮眼的“潜力底气”了---


那如此说来,如果你们此时此刻仍继续认为“《鬼灭之刃》就是一部三流漫画,而它的成功全靠飞碟社的动画加持,是走了狗屎运的原因”,毫无疑问这绝对是将一众商业巨头视作为“低智蠢蛋”的存在了。

但话说回来,人家愚蠢也能够手握数以亿计的财富,那只有敲几下键盘能耐的你我,不就只有“负智商”的份儿了?

所以,千万别小看《鬼灭之刃》了, 也不妨找个时间去好好品味原作漫画的精彩吧。

《鬼灭之刃》的“三流品质”,怎么就成为了动漫迷的“共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