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美到清华,真的是理所当然吗?

姜翔巍
本科:中国美术学院,数字交互艺术专业
报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初试总成绩:370分
手绘|130分
史论|108分
政治|65分
外语|67分
脚踏实地
幸运也会不期而遇
我是姜翔巍,本科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数字交互艺术专业。2021年应届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此分享一下我的考研心路历程。

之所以选择视觉传达专业主要还是因为最初的一份热爱,在本科学习期间也经常去做一些关于视觉设计的实践工作和学习。所以想要学习视觉传达专业的想法几乎是上了大学就有的,也就是我为什么考研选择视觉传达专业。对于视觉传达专业来说,我的本科学校实力也很强的,但是对于四年在美院学习的我来说,想要感受一下综合类大学的氛围并且也是想要做一些更有挑战的事,所以我选择报考清华美院的视觉传达研究生。

在决定了自己要考清华美院的那一刻起,我自己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大的把握和希望,只是开始逐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筹备复习。
首先开始的是英语科目,因为英语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所以我就在2月末就开始了刷单词,和刷早些年(近五年以前)真题的复习工作(近五年的真题不要过早做掉,一定要留到冲刺阶段来检测自己的)。单词的背诵是每天都要做的,直到你要考试的前一天,总的算下来,考研大纲词汇5500词在考试之前有刷过四遍以上,每套真题也是要逐字逐句的细抠。后期主要就是速度的提升和准确率的提升,自己做题要给自己记好时间,不要一味去抠生僻词汇和自己翻译不出来的句子,要自己总结出适合于自己的答题节奏和技巧。

政治科目,我是从暑假7月中旬开始跟徐涛的强化班网课,在10月中下旬刷完全部强化班内容。刷网课的过程中,我分板块的进行归纳梳理知识点,并结合《肖1000》和徐涛《优题库习题版》进行选择题的练习。到了后期冲刺阶段,《肖8》和《肖4》选择题一定要当考试一样闭卷答题,检验自己。分析题我是到了12月开始背诵的,使用的是徐涛小黄书和《肖4》,对我个人而言,这些考试就够用。总结一下,政治重心多放在选择题上,不要单纯的记知识点,要结合题目背诵。分析题,最后冲刺背诵即可。
关于手绘科目,由于我自己从大一以来都喜欢自己没事摸鱼,所以手绘科目的准备并不是很多,比较集中的准备时间在十月一以后,主要是自己根据类别准备了几套稿子和配色,字体主要针对于黑体和宋体的练习,平时每天会有2个小时左右去画一画小稿或者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根据近几年的考题来看,考试并不是单纯看你的画工,还有一部分是你对题目的解读能力和设计思维。过于固化的思维和过于依赖自己的备稿,都会成为手绘分数低的隐患。

史论科目,我是在7月中旬的时候开始书本的基础知识点学习和梳理。在9月完成第一遍系统学习。十月一开始到十月中旬进行第一轮复习,十月中旬到十一月末进行第二轮复习,十一月末到考前配合习题进行查漏补缺。每一轮复习都是以总结的形式进行,整理知识点大纲,在逐步填充背诵细节。
后期冲刺报名了梦想清华的史论精批班,老师会仔细批阅每一位同学的史论作业,给出很多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出一些需要及时改正的不足。但是由于当时时间有限,并没有对其他的史论书进行学习,我的史论成绩也并不是很高。


对我来说考研中最大的困难有两点。
第一个就是开始的时候没有头绪。当我着手开始复试的那段时间,尤其是专业课部分,没有经验,也不知该从哪里下手。我觉得这种感觉很多刚开始考研的同学都会有的。这时候就是要知道你都需要学习哪些东西,整体的列出来,然后开始有计划的进行学习和复习,有不懂或者不清楚的地方,也随时和认识的学长学姐或是老师进行沟通。
第二个就是时间的问题。我是21届应届毕业生,我们学校对于毕设质量把关特别严格,从大四上学期就开始毕设的提案和初步概念和视觉的设计,导师并不会听你要考研会对你额外照顾和放松对你的要求,所以在20年末的时候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每天都在分配毕设制作的时间和考研复习的时间,几乎是把睡觉的时间压缩到了极致,那时候G7黑咖啡可以说是每晚的必备品,每天都能在复习和刷题的时候看到早上的太阳徐徐升起。并且当时甚至有想要放弃考研的念头,但是想了想,都已经11月份了,现在放弃实在是对不起前面几个月的自己,现在很感谢自己挺过来了。

经验是用来参考,不是用来复制的。考研这道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答方法。没有哪一种方法是适用于所有人的,但是你足够优秀才能成功是一定的。所以学习要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每天用时间堆起来的自我满足和自我感动,该学习就学习,该睡觉就睡觉,该玩就玩。不要总是看这别人怎样了,你的内心就开始波涛汹涌,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阶段目标,运气也会不期而遇的。

清华美院在九大美院里是个特殊的存在
因其在顶尖综合类大学的怀抱里
所以对比其他八大美院
有着特殊的优势和特点
她可以满足你关于大学的所有想象和期待
在这里你不仅仅能接触到顶尖的艺术资源
更能收获到全国顶尖全学科资源
艺术设计未来一定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专业
姜翔巍学长或许看到了这一点
从中国美院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一路走来,踏实复习备考
在面对本科学校的学业压力的同时
还能稳稳的应届上岸清美
为他感到无比高兴
希望他能带着国美优秀的本科艺术基础
在更加广阔的清华大学
找到新的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