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十计小象》: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题三十小像 其一
吴庆坻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少日拿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翻译(由于特殊原因,没有对照,非原创,仅供参考)
这天下间能吃上肉的人有很多,难道还能每个人都生的燕颔虎须,有能够万里封侯的面相吗?如今我已经三十岁了,这么些年里我还在四处奔波,备尝秋风萧瑟的滋味。
幸好我所做的这些文章没有被像黄祖这样的人看到,不过现在像襆被这样的小事还是能够让我像马周一样感到窘迫。
这自然是因为我的的才干没有被发现,没能被用来治理国家,难道是因为我真的没有长着能够封侯拜相的面貌吗?
要知道,我年少时也有着上揽云霄的志向啊,曾经发誓一定要成为人世间第一流的人物。
赏析(非原创,仅供参考):
清朝诗人作诗尤爱用典,这首也是如此。
首联前一句用“虎头食肉”之典,古人认为虎头这种相貌特征是荣华富贵之相,这里诗人说自己虽有虎头之相,但无富贵之命。“书剑"代指学业事业,海天之秋,则是一幅凄凉之况,三十年依旧一事无成
领联又用了两个典故。前一句的黄祖,是三国时期的江夏太守,那时候人们都看重名士,一般不会杀有名气的读书人,但黄祖却把名士称衡给杀了。所以诗人的意思是说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粗暴的武夫,或许其中也有自比名士的意义
后一句则是很明显自比马周了,马周十分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有“四请马周”的美谈,当然是李世民派人去的。马周入朝之后,节节高升,官至中书令、太子右底子,代理礼部尚书,不过早年他却非常窘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颈联则是直抒胸臆,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命中注定不能封侯拜相。这里也用到了一个典故,汉代李广百战而不能封侯,恨道:岂吾相不当侯邪?难道我这个相貌天生不能封侯吗?言外之意是自己已经有了封侯的功绩,但没有封侯的结果,这是外界因素,而不是自身因素。
尾联则是想起自己少年曾立下的大志,上文已经释义。整首诗就是一首典型怀才不遇的情感,是作者落榜之后的愤懑,诗人也是在光绪十二年中的进士,已经近三十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