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在这个暑期档,《中国医生》是当之无愧的No.1?

随着上映20天这个时间节点的到来,《中国医生》的票房正式突破12亿,向着13亿大踏步迈进!

观众们对《中国医生》的喜爱是发自肺腑的,上映这么久,不断有观众在社媒发表对电影的评价。
有观众表示,看完电影,觉得为自己是中国公民而自豪。

也有观众认为,《中国医生》最大限度还原了武汉去年年初的情况,每一位演员的表演都很出色!

更有观众被电影感动,看电影时落泪很多次,并在最后致敬医务工作者。

那《中国医生》强大的感染力到底从何而来?我认为有三点原因。
首先,疫情发生后剧组就去武汉实地取景,证明了整个剧组对这部电影的重视。疫情刚结束,4月武汉刚解封,刘伟强就带着剧组进驻武汉,收集故事,筹备电影。

那时的武汉还不是很安全,可以说为了这部电影,剧组成员甚至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全情投入拍摄,这不仅仅是将拍摄电影作为一个工作,而是将它看成一种使命,一种对医护人员致敬的方式。
当武汉的诸多地标建筑一一出现在电影里,我们也能很快被带入那个真实的情境中。

看到黄鹤楼、金银潭医院、武汉站、武汉长江二桥、龟山电视塔等地标建筑,

你会感受到,这不仅是一部属于武汉的电影,更是一部属于中国抗疫的电影。

而《中国医生》剧组的拍摄态度和诚意,不仅值得肯定,更值得我们中国每个电影人学习。
正是这种全情投入和敬业,才缔造了《中国医生》。无论是剧中的实体1:1布景,还是真实的医疗设备,亦或是对医疗细节的严苛把关,都是这样拍摄精神的证明。

如此拍出来的电影,怎会不好看?
其次,是整部电影演员的演技与电影对真实故事的还原和呈现。
电影中每个人物都是有原型的,所以表演起来有据可依。如张涵予饰演的院长张竞予,原型就是原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为了塑造这个角色,张涵予甚至跟张定宇一起生活了几天,平时对他的走姿及态度多加观察和模仿,才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张竞予。
袁泉饰演的文婷主任也有原型。
其原型之一是张继先医生,文婷是《中国医生》情感爆发的核心,那段在酒店看到便利店老赵去世后的戏,现在想来还令人动容。

另外,朱亚文饰演的陶峻医生,原型是桑岭医生。陶峻对医疗条件的严苛和对病人的负责,让我们看到了广州医生的服务精神和严谨品质。

除此之外,欧豪的外卖小哥、周也的孕妇等等小人物,全都有真实的故事支撑,这才是《中国医生》来自真实的力量。
第三点,就是《中国医生》这部电影里,蕴含的各种饱满的感情和精神。
《中国医生》虽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它已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了完美。
电影中有中国医护人员拼尽全力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中国精神,有全体中国人在疫情期间团结一致守望相助的互助精神。

有国家愿意拿出一切家底,就为了把病人一个个救活的国家底气。

这些都刻在我们中国人的骨子里,无论谁看到都会感动,都会动容。
除此之外,《中国医生》还拍出了很多其他主旋律电影有的情感。

欧豪饰演的外卖小哥金仔为帮助更多困难的人,选择勇敢逆行,而周也饰演的新手妈妈小文不顾困难生下孩子,带来生命的希望。每个观众都曾为这对年轻的小夫妻流泪?“你在前方为大家服务,我在后方护小家温暖”,这不正是疫情中对爱情最温暖又美好诠释。
而方舱医院里领舞的护士和跳舞的病人们,则很好诠释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乐观精神。

这种小细节有很多很多,但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体会到那种细腻的情感,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感受到那种大灾大难里的互助和乐观。
目前《中国医生》已确定于7月30日在海外上映。

它将作为代表,让外国的观众通过它来认识中国的抗疫成果,认识中国人和中国的医护人员到底为了抗疫做出了什么贡献。
这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打破外国人对中国疫情的偏见和抹黑是有宣传效果的。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作为一种价值和观点输出的载体,成为宣传我国抗疫的一面旗帜。
这已经超越了一部电影的范畴,这是《中国医生》对国家对人民做出的贡献。
最后,希望《中国医生》票房依旧强劲,也希望《中国医生》在国外大卖!更希望外国普通民众能通过这部电影,认识到中国的抗疫成果,认识到中国医护人员的贡献,也认识到面对疫情,需要怎样的精神才能完成胜利!
《中国医生》,好样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