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vs阳虚你真的分的清吗?

阴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阴液不足,不能滋润,不能制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临床可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以滋阴为主。若阴虚火旺者,宜养阴清热。阴虚可见于多个脏器系统组织的病变,常见者有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以并见各脏器的病状为诊断依据。

阴虚严重者可导致亡阴证,症状为:汗热而黏、呼吸短促、身畏热、手足温、躁妄不安、渴喜冷饮,或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此属体液大量消耗而表现出的阴津枯涸的病变,为危重证候,应及时予以滋阴补津。

阳虚严重会造成什么后果:
1、心:心阳虚时或其它脏腑病症耗损阳气时,会导致心阳不足。患者可出现心慌、胸闷、畏寒肢冷等症状,严重时可表现为面色青紫、心跳剧烈、恐惧不安等;
2、脾:脾阳虚或过食生冷、过用苦寒药物等,会导致脾阳不足,引起腹痛、食欲不振、腹胀、肢体浮肿或大便溏泄、白带清稀量多等病症,严重者会出现畏寒、手脚冰凉、面色晄白,以及轻微刺激即可致腹泻等;
3、肾:平时身体阳虚或老年肾虚、久病伤阳、房事过度等,可导致肾阳不足,引起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性欲冷淡、尿频、夜尿多等症,严重时还可出现男子阳痿、滑精、早泄、不育,女子宫寒不孕、白带清稀量多等;

4、胃:若平时喜吃生冷食物、过量应用苦寒药物,或久病、重病等,可导致胃阳不足,引起胃部冷痛、口吐清水或完谷不化、食欲不振、腹胀等,阳虚严重时症状也会更重。
感谢大家的观看!希望今天的分享有助于大家的健康!还有其他健康上的问题欢迎来咨询我!
中 医 科 普 仅 供 参 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