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球鞋测评的一些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研究球鞋比较多(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实战篮球鞋,切记“实战”二字),获得了一些思考,今天分享给大家。随着短视频平台近几年的崛起,做球鞋测评的人很多。但这里引申出来了一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崛起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我们购鞋的时间成本呢?
一个事物当然有它的正反两面,对我而言,看看这些球鞋测评的视频,可以帮助我从更专业的视角来看待球鞋的组成与使用,比如像中底、TUP、防侧翻、面料材质等等概念,都是从这些视频中得知与了解的。
但有几件事情是很有意思的,首先,我在外场穿的最多的一款球鞋几乎是所有球鞋测评者评分非常差的一双,但我却爱不释手(不对,应该是爱不释脚)。这不是在说他们测评的不好,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需求、偏好、脚型等等都不同。所以别人推荐的球鞋,不一定真的适合自己。

在外场打球,我非常明确,就是球鞋的中底一定要软。因为我的年龄以及工作的原因,身体机能长时间得不到提高,如果鞋底稍微硬一点,我打完球以后膝关节会非常难受。所以,这是我选鞋首先考虑的核心因素。
其次,在理解球鞋测评内容的时候,也需要谨慎。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某测评说某个鞋的包裹性不错。那么,这里的包裹性不错到底有多么不错?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理解的不错(有没有标准呢)?这种表达有太多了,或许也无法避免。所以我们才更应该谨慎对待他们的用词与描述。
别人口中的软弹、启动快、鞋面支撑强,这些描述,到底达到了什么程度?软弹是多软,启动快是多快,支撑强是多强?这也造成了,当我们把球鞋买回家后,发现这个球鞋没有他们说的那么软,那么弹,那么快(或者相反,本质一样)。难道他们错了吗,原因很可能是我们对这些词的理解本来就没有一个标准可言啊。
但球鞋测评也是有意义的,比如,当大部分球鞋测评的博主都说某一双球鞋非常好的时候,那么这个鞋大概率是一双非常不错的球鞋。虽然当他们测评完以后,这双球鞋往往会涨价。可如果大家对一双球鞋的观点众说纷纭,那我们只有亲自体验后才能得出自己的答案,毕竟我们每个人的双脚都是那么独特的。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是非常有意思的,很多测评的年度榜单TOP10中,国产鞋占据了一半以上。国产球鞋在进步,这有目共睹。但很多测评员过于夸张,有的甚至诋毁国外的传统品牌球鞋。在这里,大家一定不要忽视资本的力量。球鞋的价格再涨,而公司用于宣传的费用也在涨。卖的最好的,往往不是实战最好的,而是销售、宣传最好的。
说一下我自己主观的看法,如果不考虑价格,仅仅从实战性去讲,我在打最大强度的比赛时,一定穿的不是国产鞋,虽然国内的这些品牌在进步,但远还没有达到极致的水准。在我看来,某克球鞋的实战性是最好的(不是所有的球鞋)。
有的时候,我们分辨的难度增加了,因为我们不知道球鞋测评背后的动机,到底是出于自己的良心,还是已经被资本所控制,这是我们无法查证的。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把这些测评仅仅当作一小部分的参考,主要部分还是自己上脚体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