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在溺爱中长大的儿女,不是无能就是无情!
福兔贺岁 红包来袭
2023
闹新春 迎兔年
有一位快70岁的母亲向我咨询她儿子的婚姻问题。
她说:儿媳妇铁了心要跟儿子离婚,儿媳妇回娘家,半年没回家了,把两个孩子甩给他们。儿媳妇每天都发很多信息,催儿子跟她办离婚手续,她压力非常大,她特别害怕儿子离婚。
为什么她害怕儿子离婚?因为她的大女儿离了两次婚,二女儿也离婚了,如果儿子再离婚,她的老脸没处放了。他们在一个小镇上,她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任何脸面见人了,因为三个孩子都离婚了。
我问:你的儿子做了什么,使你媳妇铁了心要跟儿子离婚?你的媳妇是不是移情别恋了?她说:没有,媳妇很乖原先很听话脾气也很好,是因为我儿子赌博输了100多万,媳妇到处借钱给儿子还赌债,还完了,儿子又去赌博。
我说:你们有没有阻止儿子赌博?她说阻止了,儿子不听。儿子说了:他已经走上这个道路了,回不了头了,他劝我们不要再管他的事情。那媳妇跟他离婚怎么办呢?儿子说:离就离,我无所谓了。
儿子无所谓,爸爸妈妈有所谓。如果三个孩子都离婚了,你这个老脸往哪放,人家是怎么看你的?而且他们生活在一个小镇上,社会舆论就会让她受不了。
图片与主题无关
我又问:你的大女儿为什么有两次离婚的经历呢?她说:第一次离婚是跟婆婆关系不好,跟婆婆的关系越闹越僵最后,被婆婆扫地出门了。第二次离婚,是经常跟老公吵架,为什么吵架?老公嫌她没有责任,嫌她乱花钱。
那二女儿为什么离婚?她说:“二女儿的老公也是因为我女儿花钱太大手大脚,花的钱比赚的钱多得多,老公经济上承受不了,说女儿,女儿也不听,这样就离婚了。”
我最后详细了解了情况,我才发现离婚的原因并不是表面看到的这个样子。这些都是表象,其根本原因是这个做母亲的把三个孩子惯坏了。
我问她:“你有没有娇惯孩子?”她说:“什么叫娇惯?”“就是不让他们受任何委屈、吃任何苦,不让他吃苦、不让他受罪、不让他受委屈,有没这个情况?”她说:“有的。”
她老公在旁边,把电话抢过去了。他跟我说:“王老师,我这三个孩子都是被我老婆给毁了!我老婆一点都不让孩子吃苦,一点都不让孩子受委屈,一点都不让孩子受罪,对孩子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我老婆有一个观念:她在孩子还没有出嫁或者没有结婚之前,一定要给孩子最完美的爱。”
这个理念没有错,问题是,什么是爱?!
这位母亲说:爱就是不能不能让孩子受任何委屈、受任何苦、受任何罪,让他们好好地接受母亲对他们的照顾。两个女儿不会做饭,什么饭都不会做,也不爱做饭。甚至连衣服都不爱洗,只知道打扮,只知道享受。儿子一点苦都受不了,还爱慕虚荣想发财,那只有赌博去了。这就是溺爱造成的祸患!
莎士比亚不仅是一个文豪,也是一位思想家。莎士比亚非常有思想,他对人性的理解比同时代甚至以后时代的很多的作家都要深的多了。你看看莎士比亚的戏剧,你再看看他的十四行诗,你就知道了他多么厉害。
莎士比亚有一句话:艰困的环境是坚强最好的老师。什么意思?你让孩子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长大,艰难困苦就会教会孩子什么是坚强,教会你孩子做坚强的人。但是很多做父母的,尤其做母亲的心太软了,一看孩子受苦,孩子还没有痛苦她就痛苦了。孩子能承受,她就承受不了了。
就像这位母亲不让孩子做饭,不让孩子做家务,甚至连衣服都不让孩子洗,从衣食住行都给孩子安排的好好的,那么这样的孩子就是在一种非常舒服的、被照顾的环境里长大的,他们吃苦的精神没有被培养起来,他们独立的意识没有被培养起来,他们照顾别人的意识和能力没有被培养起来,他们只需要别人照顾、只需要别人爱,却不会爱别人!两个女儿娇气的不得了。
不要以为只有大家闺秀才可能会娇气,有些穷人家的孩子同样娇气的不得了。因为父母把他们惯得娇气了,培养的娇气了。这一种过度呵护、过度保护、过度替代,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属于教育,叫毁坏!
因为人最终是要经历风浪的,最终要在社会大环境里经受考验的,你把他娇惯的那么柔弱、那么任性,人家婆家人是不会骄惯你女儿的,人家媳妇是不会容忍你的儿子的无能的。你的孩子贪图安逸,想一夜暴富去赌博,媳妇是受不了的。
所以这三个孩子都是母亲病态溺爱的牺牲品。溺爱都是病态的,可惜他们自己不知道,他们还觉得母亲对他最好。两个女儿离婚了以后跟妈妈说:妈妈,世界上唯一爱我们的就是你,其他人都不爱我们。那你就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万寿无疆,去爱你的女儿吧。但是你能不能万寿无疆?
如果做父母的明白自己的生命不能永恒,那请你不要溺爱你的孩子了!把孩子推到风浪里边去,让他们接受锻炼,让他们在锻炼中成长!
千万不能溺爱孩子,溺子如杀子!溺爱孩子跟杀掉孩子是一回事情。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这样说过:看一个母爱是不是健康的,只有一个标准,就看母亲敢不敢把自己的子女推到自己身外去。
当母亲把儿女推到自己身外去,这一刻没有巨大的勇气是做不到的,所以正确的爱孩子,是需要勇气的,没有勇气你做不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