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二诊重庆市高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高三英语试卷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雨巷
课前江南雨巷情景视频播放,准备进入课堂。
一、 情景导入
师: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雨巷,一把油纸伞撑出了一位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哀婉心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戴望舒,随着诗人的脚步走入雨巷,去追寻那丁香般芬芳的姑娘。
细读:读出韵味美
精读:探究意象美
品读:品味思想美
知识铺垫一:
戴望舒的名字,源于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是替月亮驾车的。飞廉是风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可见我们《雨巷》作者也有着美丽温柔,纯洁幽雅的内心啊。可以断定出他写的诗歌一定是细腻而且是美的。
知识铺垫二: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原来热情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高潮坠入深渊。戴望舒此时才22岁,之前他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宣传党的工作,1927年3月还曾因此被捕。四一二政变后,他就一直隐居在江苏友人的家里。此时他很傍徨、痛苦,他看不到革命的前途,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他在失望中写下了这首诗歌。
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知识铺垫三:
“丁香”在古典诗歌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高洁、美丽和忧愁的象征物。
(出示:丁香花图片)
师总结:他的诗歌细腻而且美。他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丁香“愁品”,是高洁、美丽和忧愁的象征物。
二、 自主探究
老师尝试几种不同读法,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提示,带着问题自由朗读,找出朗读的密码。
细读:读出韵味美
1. 请仔细朗读,从诗歌的押韵看出押的是____,____韵读起来更加的余味悠长。
2. 尝试把第一小段排版成文章段落式,你的朗读会发生变化吗?
(PPT出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 诗中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找出“反复”的地方画下来,你该怎么读?
4. 诗中直接描绘情感的词有____、____、____(“太息”是什么意思?能看出什么情感?)……读的时候要带____的情感,要读得____(高低快慢?轻重缓急?)
5. “彳亍”怎么读?什么意思?能换成“行”吗?作者想奠定____的朗读基调?
通过以上的探索发现,我认同老师的第___读法,我该这样读出韵味:任选一节。(在学生读的不好之处,教师范读引导)
(PPT音频)师:我们看一个视频来验证一下,听的时候请同学们小声的跟读。
师总结:研读作品就是和作者对话,穿越时代的长河作者用以上细节给我们解开了朗读的密码,细心的你要学会从押韵、断句、修辞、重点字词方面去感受诗歌朗读的奥妙。
三、 互动质疑
精读:探究意象美
1.眺读,找意象
明确:实物意象:雨巷 油纸伞 篱笆墙 丁香 人物意象:我 姑娘
2.精读,品意象
1)教师引导,探究“丁香姑娘”意象
师:请同学们找出描写丁香姑娘的气质、外形、举止神态诗句,并选喜欢的词进行鉴赏,提炼诗人想塑造的意境。任选气质/外形/举止神态中一处进行鉴赏。
用到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意境?哪个字写得好,写出了什么?
气质:结着愁怨
外形:丁香一样颜色 清雅秀丽
丁香一样芬芳 品质纯洁
丁香一样忧愁 气质忧郁
举止神态:在雨中哀怨彷徨 冷漠
撑着油纸伞彳亍 哀怨彷徨
冷漠凄清惆怅
太息般的眼光凄婉迷茫
飘远到颓圮的篱墙 不可把握 稍纵即逝
师:为什么不换成玫瑰姑娘?为什么不写姑娘的脸呢?
明确:丁香是高洁 、美丽 、忧伤的代名词。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师总结:意象与意境要有内在联系,写诗歌有时候要有朦胧美,给读者留有空间去想象和品味。本诗符合想象的感受,是缥缈不存在的;与“梦”构成朦胧的意境,生动描写出诗人幻想中飘忽朦胧的特点。
2)小组合作,探究其他意象
你读出了怎样的篱墙、油纸伞?(找出直接描写的词,尝试把你理解的感觉画出来)
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巷?(用美的笔触写出来 如语言美 情境美 画面美)
你读出了怎样的“我”?(结合书本、时代背景和自己的想象鉴赏)
明确: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雨巷:悠长、寂寥、下着雨
丁香:美、高洁、愁怨
篱墙:哀怨、凄凉、衰败
丁香般的姑娘:美丽、高洁、愁怨
我:孤独、彷徨、迷茫、寂寞、追求美好
师总结,由以上意象构成了全诗迷离、凄凉而哀伤的超然意境。
品读:品味思想美
师: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表现男子追寻、等待姑娘不得而苦闷的诗,又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政治诗,诗歌中的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们独特的政治象征。请各个小组选出发言的代表,你们小组赞同的是哪种看法,为什么?
师引导分析:如果是革命说,雨巷象征黑暗社会环境,丁香姑娘象征新中国。
师:观察诗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你发现什么?
逢着换成了飘过,其他地方均为重复,用到了反复的修辞形成了重章叠句的效果。联想全诗你会发现,诗人有希望逢着什么,逢而不得,最后寄一丝希望,哪怕是飘过也可。这种情感让人回味无穷,更体现一种哀而不衰的情怀。这种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四、 小结
回首雨巷——熟读,复习巩固,达到背诵
有人说,这诗如中国的水墨写意,只尽情地渲染情感,发散着自己忧愁与迷惘,“我喜欢你彷徨中的美丽,我铭骨你遗憾时的忧伤”。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等着你。
五、布置作业——片段描写训练
请用美的笔触写出“我”和“丁香姑娘”之间的故事,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不超过2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