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优公考-2022滁州来安事业单位面试培训班】“薅羊毛”你怎么看
新冠肺炎疫情后,各地纷纷发放消费券提振经济,但在发放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问题,例如:一些老人与低收入者不会使用;“羊毛D”跨城“薅羊毛”并转手买卖;部分群众与商家串通套现等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尚优解析】
1.概括提炼话题,给予否定评价:
消费券是指因经济极度低迷导致民众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政府或企业所发放的一种专用券,这是一种不得已的救市手段。政府发放消费券的初衷,是通过让利于民使消费者得到实惠,同时缓解疫情带来的不良影响、释放消费潜力,进而带动经济复苏。但现在出现的不会使用、转卖、恶意套现等行为违背了消费券发放的初衷,应予以重视,从而真正保障消费券使用的公平性。
2.结合实际,分析消费券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
(1)消费券的发放、宣传未做到综合考虑。由于一些特殊群体未能真正实现互联网支付手段的共建共厚,这反映了政府人员在消费券的前期引流和发放工作中没有考虑到群体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2)不法分子的利益驱使。“羊毛D”忽视法律规范和要求,通过在交易平台外挂抢卷、虚拟IP屯券、组团集券、虚假交易套现等方式获取经济利益。
(3)平台自身管理不足。存在技术检测能力不够与管控力度不足的情况,助长不良做法,造成消费券的空转。
(4)政府对消费券的缺乏明确的规则设置。未明确消费券的领取和使用要求,并在监管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也不到位,从而让不法分子钻了制度和技术的空子。
3.分析消极影响:
(1)政府的惠民政策未发挥真正作用和价值,造成财政资金流失。
(2)违反了市场法律法规的要求,破坏了正常交易秩序,扰乱了社会公平。
(3)普通市民未享受到实打实的优惠,没有激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复苏。
4.提出解决办法:
(1)政府加大对消费券使用规则的宣传力度。针对特殊群体进行定向发放或联合社区村委本地媒体进行集中宣传,保障特殊群体的公平使用权。同时,通过在消费券发放页面设置弹窗提示、跳转确认等方式,明晰使用标准、区域限制,进一步提升民众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法律素养,从而减少投机取巧行为的产生。
(2)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联合网络平台与金融网监等部门,加强技术支持和监管,通过大数据监管、账号监管、信用监管、群众监管等方式从根本上杜绝违规行为的产生。同时针对违规个人和商户按照危害程度给予相应的强制销户、降信用等级、经济处罚、顶格处罚、追究刑责等处罚方式,把好监管关。
(3)相关平台要严守行业准则和要求。强化行业责任感、注重行业口碑塑造、扩大经济格局,行业自律的同时也要进行不断升级技术检测和风险管控手段,严守关卡,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