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 陈献章 〔譯傳〕
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 陈献章
能饥谋艺稷,冒寒思植桑。少年负奇气,万丈磨青苍。
梦寐见古人,慨然悲流光。吾道有宗主,千秋朱紫阳。
说敬不离口,示我入德方。义利分两途,析之极毫芒。
能够有体会,不过就一瞬间而已,要是有点陌生,那就邀请来熟悉。使得南风拂动心思。肚子饿了,就晓得要用手艺,来换口饭吃,身体受冻了,就想到种桑养蚕,可以来做衣服穿。年少的时候,总以为自己特殊非凡,后来越是登高,就越会把青涩给磨掉。怀思古人的时候,总觉得时光飞逝。求学是要有方向的,那就是朝向国学的殿堂。口语上说尊敬,可以让心思有感应。意义与财利,分成两条路,分析起来,就是几丝毫毛的情况。
圣学信匪难,要在用心臧。善端日培养,庶免物欲戕。
道德乃膏腴,文辞固秕糠。俯仰天地间,此身何昂藏。
胡能追轶驾,但能漱馀芳。持此木钻柔,其如磐石刚。
圣贤的学问,并不是特别难,只是要用心去体会。孟子曾经讲,人都有善心四端,不要揠苗助长,不要干扰气息的日夜滋养,自自然然就有芳香,这可以避免掉物慾的干扰。道德的体会,才是肥美的滋养,而那纸上的文章,只是表层的粗糠。体会天地王道,就立志顶上去,那会有多么的健壮。虽然圣人的脚步,不一定能够追得上,但是沐浴自身,感染馨香,也是绰绰有馀的。保持这样的方向,持续长养,就会像磐石一样的精壮。
中夜揽衣起,沉吟独徬徨。圣途万里馀,发短心苦长。
及此岁未暮,驱车适康庄。行远必自迩,育德贵含章。
迩来十六载,灭迹声利场。闭门事探讨,蜕俗如驱羊。
夜半起床披上衣服,一个人轻声细语感到慌张。圣贤的道路有万里长,也怕志向短小,心思浅薄,那也不会在轨道上。什么样的年纪,走向康庄大道,那都不算晚。走的再远,那也是从脚下开始,涵养需要守则才会发光。路途走来十多年,除去汲汲营营的社会工厂。闭上门房,进行事理探讨,体会圣贤的思考,再看人们的来往,心中便豁然开朗,无止尽的倘佯奔放。
隐几一室内,兀兀同坐忘。那知颠沛中,此志竟莫强。
譬如济巨川,中道夺我航。顾兹一身小,所系乃纲常。
枢纽在方寸,操舍决存亡。胡为谩役役,斲丧良可伤。
愿言各努力,大海终回狂。
只在一间房室里,反复奔波在我心田,那可以体会天地万有。穿越个人的心思,就会没有边界的限制。在进退上下之后,在繁华或是孤独之间。这样的体会,更是有强烈的美味。把圣贤的意志,添加到流淌的河川里,能够稳固我前行的方向。不需要去担忧,是不是只有一个渺小的个体?不需要去害怕,害怕没有仁心而已。那与身心同在的是天地纲常呀!这关键,存在心中间,在进退来往中,都会增加力量。要是胡作非为,捲入压抑或虚伪,那就会使得天良被错过!希望各自的气息,都会持续增进。就像海天的汪洋,随时活力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