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疫苗疫情对贸易的影响

2021-04-01 21:24 作者:爱思考的小杏仁儿  | 我要投稿

据世卫组织3月22日最新统计数据,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2992844例,累计死亡病例2711071例。受学校开学、放宽商业限制、旅行增加影响,欧美疫情全面反弹,全球除中国外新冠肺炎单日新增确诊病例环比连续两周出现增加。与此同时,疫苗接种也在稳步推进,全球累计疫苗接种4.48亿剂,其中,亚洲和美欧地区接种疫苗数最多。对我国而言,不但需要防控输入型病例,还应把握疫苗疫情影响下的进出口贸易因素的变化。

  • 我国1-2月进出口贸易情况如何?

2021年1-2月,我国出口贸易额同比上升60.6%(以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50.1%,差值主要源于人民币汇价大幅升值所致,汇价波动对进口增速的影响基本相同),增速较2020年12月大幅上升42.5个百分点,超出此前市场普遍预期。进口方面,1-2月进口额累计同比增速跳升至22.2%,较前值加快15.7个百分点,大幅超出预期

  • 疫苗如何影响全球经济?

疫苗是这次抗疫的关键因素,全球经济的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的进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明年全球经济将实现5.2%的增长;在全球能够尽快研发和分配疫苗的情况下,假设每个人都能尽快排队接种,在2025年全球就可以多增加9万亿美元的产值。而研究发现,疫苗分布与人均分布呈正相关,这意味着疫苗接种数较高的国家的人均GDP也相对较高,因此可以判断出在西方国家中,美国的经济复苏速度将明显快于欧洲地区。

伴随疫苗的推进,预计未来疫苗的作用对海外经济的复苏具有强劲的提振作用,进而推动贸易活动的增加,中国出口将在高位有所回落。风险在于疫苗的有效性不及预期,若出现这种情况,将支撑国际进口商的避险情绪,减缓国际贸易订单的回流速度。在全球疫情尚未完全消退的情况下,出于防疫需要,新冠疫苗的接种凭证或将成为各国跨境交流需要审核的重点文件,而在不同的疫苗核准体系下,一国的疫苗接种凭证能否被国际认可也将成为影响该国能否更好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因素。何时能够真正消除“跨境隔离”的困境,便可加快贸易复苏的节奏。

截至 3 月底日,全球累计疫苗接种约 4.5 亿剂。从疫苗接种总数看,亚洲和美欧地区接种疫苗数最多,其他地区正在稳步推进疫苗进度。美国接种疫苗已超 1 亿剂,中国接种近8000万剂,欧盟统计接种近6000万剂疫苗。

按接种比例来看,以色列目前是接种比例最高的国家,至少完成 1 剂疫苗接种的人数比例目前已达 60%,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群体免疫的国家。主要经济体中英、美接种比例相对较高,至少完成 1 剂疫苗接种的人数比例分别为 41%和 25%。而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至少接种1剂的人数比例目前仅4%,远远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

  • 疫苗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明年全球经济实现 5.2%的增长,这一预期是基于经济复苏与疫苗研发同步进行的情况而做出的。换句话说,疫苗是这次抗疫的关键因素,全球经济的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的进展,但 IMF 同样认为疫苗要在全球普及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有可能要到 2022 年底才能实现。

根据 IMF 的最新计算,在全球能够尽快研发和分配疫苗的情况下,假设每个人都能尽快排队接种,在 2025 年全球就可以多增加 9 万亿美元的产值。所以在经济基础正常的情况下,越快完成疫苗接种的国家理论上应该会有更快的经济恢复。

全球贸易方面,新冠疫情的出现直接导致国际贸易总量的下挫,回顾 2020 年 2 月中国刚刚爆发疫情,贸易差额曾跌落至负值,出口金额同比减少 40.61%。不过随着中国疫情最先得到有效控制,进出口金额相继增加。

据海关总署统计,以美元计价,2021 年 1-2 月我国出口额同比上升 60.6%,前值(2020 年 12 月)18.1%,上年同期(2020 年 1-2 月)为-17.1%;进口额同比 上升22.2%,前值 6.5%,上年同期为-3.9%;贸易顺差 1032.6 亿美元,前值为 781.7 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8.8 亿美元。

  • 我国1-2月出口、进口增速跳升的原因是什么?

从出口方面来看:

首先,上年同期是我国疫情高峰期,国内大规模疫情防控措施下,商品出运受到严重影响,导致2020年1-2月出口同比骤降至-17.1%,这样的低基数为今年年初的出口数据反弹奠定了基础。

其次,若以2019年为基数,以最大程度撇除2020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年初出口增速仍然高达32.7%,一是因为去年11月后,以美国疫情升温为标志,全球疫情出现第二次高峰,迫使许多国家再度收紧防疫措施,产能恢复受挫,大量订单转向中国,这种订单转移效应在今年1-2月我国出口数据中得以充分体现;二是因为自去年12月以来,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扬为标志,全球商品价格增速加快,带动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也推高了年初出口金额增速。

最后,在上年低基数、境外第二次疫情高峰等因素作用下,1-2月我国防疫物资出口继续保持高位,出口额增长高达 68.4%,显著高于上月的 35.6%,也高于今年年初的整体出口增速水平。所以防疫物资的出口也为我国出口金额增速推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进口方面来说:

与出口有所不同,去年年初国内疫情对进口造成的冲击较为有限,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仍保持正增长,并未给今年1-2月进口增速带来显著的低基数效应。因此,1-2月进口的强势表现仍主要归因于内外需共振对进口需求的拉动。

首先,尽管疫情反复、“就地过年”给年初经济造成一定扰动,但1-2月国内经济仍然延续回升势头,PMI指数持续运行于扩张区间。2月PMI生产经营活动指数持续走高,显示企业对后续市场需求的预期改善,提振企业进口备货需求。3月的数据虽然没写进分析里,但就wind所提供的现有数据,3月的数据依旧很喜人。

其次,1-2月外需回暖叠加“就地过年”倡议下,不少外贸企业在春节期间仍维持生产,我国出口贸易表现强劲,对相关原材料和中间品进口也有较强拉动。同时,1-2月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生产景气度明显回升,此前制约我国进口增速回升的海外供给能力受疫情防控限制问题也有所改善。

另外,年初以来全球疫情形势好转、疫苗加速推广、美国拜登政府1.9万亿财政刺激计划有望落地等因素共同提振需求预期,加上得克萨斯州严寒天气冲击美国页岩油供给,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扬。这对我国进口贸易增长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是价格因素对进口金额增速产生正向贡献;二是对后续大宗商品价格还将继续上涨的预期令企业提前备货,加大原材料采购力度。




疫苗疫情对贸易的影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