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中国人过年,过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总结和改变的仪式

年,一般是指春节,是一个新的四季轮回的开始。
对中国人而言,过年实在是一件大事,它是中国人“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反应。
阴阳转化,四季变换,这意味着“天”。而人在天地间,受天地的滋养和约束,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是人根据“天”而采取的行动。
古人特别强调顺天行事,其实不只是农民要“看天吃饭”,就是皇帝也不过是“受命于天”,必须敬畏天,顺应天,所以皇帝也称天子,“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中国人过年,主要就是在敬天、顺天的一个仪式,而这个仪式又有两层含义。
其一,过年是总结。
农民经过一年辛苦的劳作,要盘点一下今年的收获,如果收获不错,那就是“好年”。否则就是年景不好。
其他各行各业也都是差不多,比如做生意的要计算忙活一年赚了多少钱,做官的要总结一年的工作成果,企业里的高管要有述职报告……
然后大家根据数据来检讨得失,制定下一年的计划。
所谓功不唐捐,如果有人在春天的时候偷懒了,那他在秋天的时候就会所得无几,到了过年的时候,就会很难过了。

其二,过年是改变。
总结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而且是积极的改变——变得更好就是福。
俗话说,岁岁多珍重,一年胜一年。每个人都期望今年胜往年,一年更比一年好。这是古往今来的人们的朴素情感和诉求。
人这一辈子,过一天就少一天,过一年就少一年。但过年也如过关,我们从小到大,就是从容易走向困难,一关比一关难过。
有的人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就停滞不前了,有的人到了七八十岁仍然勇往直前,这是不同人在“过关”时候的不同选择。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自然要有新气象。
求新、求变是中国人数千年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思想,根深蒂固。“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除旧布新的这种革新之意,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人思想的精髓。
也就是说,中国人从骨子里就是向往更好的未来的,所以中国人永远充满希望。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为了变得更好,我们愿意努力奋斗,就像愚公移山一样,这种奋斗是持续不懈的,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家国天下,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严谨的逻辑顺序。也就是说,我们的奋斗首先是从自己开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人一贯的思想。
人生在世,首先是为了自己而奋斗,不断地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实力,然后由己推人,再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而奋斗。先贤认为,人在还很弱小的时候,先把自己照顾好,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了。这是很现实的观点,人既要有理想,也要照顾现实,然后才可能改变现实。
很多人都觉得年难过,这很正常。其实每一年都会很难,因为向上走的路从来都难。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做的就是跟上时代的脚步,竭尽全力,让自己持续有积极的改变,为自己和别人创造更好的价值。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