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晨宇 2018年5月 中国青年:如何让世界听到不一样的音乐

2019-07-30 10:43 作者:乌鸦像写字台么  | 我要投稿

     “让我们有请下一位竞演歌手带来一首《易燃易爆炸》”,音乐串讲人张韶涵话音刚落,湖南卫视《歌手2018》的录制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缓缓地,一位青年向舞台中央走来,一袭黑袍透着王者霸气,眼神却流露悲伤。

     “赐我梦境,还赐我很快就清醒……”唱到一半,音乐戛然而止,他忽然倒地,仿佛被抽离了所有力气。而当音乐再次响起时,他抬起头,眼神慢慢转化为希冀,变成生生不息。当一曲唱罢,台下观众还沉漫其中不能自拔。

      随后,掌声雷动。

     正式竞演的前一晚,他在顺利完成彩排后突然得知好友、歌曲《易燃易爆炸》的作词人之一、年仅22岁的尚梦迪刚刚离世,认真完成《中国青年》杂志的专访后,他勉强吃了一点晚餐,就在深夜再次折回彩排现场,重新选歌,将这首《易燃易爆炸》排练到凌晨。

     而在《歌手2018》正式竞演的舞台上,他将自己悲伤的心境融入到现场的感情爆发中,让观众泪眼迷离。

     刚出道时,他被称为“火星弟弟”,用“无字歌”登顶《快乐男声》冠军宝座。五年后的他,展现了令人惊艳的唱功、作曲能力和舞台表现力,无需任何标签,以一种龙卷风般席卷的姿态征服了90后的耳朵。

     每首歌曲一经上线便秒速霸榜,将一众偶像歌手和实力唱将远远拉开距离,成为名副其实的“冠军花”。演唱会售票仅35秒就被抢空,一票难求。首张数字专辑预售上线8分钟突破10万销量纪录。拿下多个音乐权威榜单冠军和最受欢迎男歌手……。

      他,就是华晨宇。

     仅靠音乐创作,简单纯粹却拥有庞大拥趸,华晨宇的音乐到底有多厉害?“知世故而不世故”,他又靠着怎样的思考圈粉无数?

     香港知名词作人林夕厚爱华晨宇,三易其稿为他量身定做歌曲《烟火里的尘埃》。音乐人汪峰夸赞华晨宇的成熟:“像他这么年轻的时候,很多小孩是爱唱什么唱什么,只要现在流行什么,赶紧跟,但是他唱的东西,忠于自己的想法,这才是最厉害的。”

     在年轻人中成为潮流风尚,华晨宇依旧谦虚低调,接受《中国青年》采访时还有些腼腆,保持着刚出道时的纯真。

      用本真的态度做音乐

     谈到这些年最令自己满意的事情,华晨宇脱口而出,“是音乐” 。

――“这五年不管是唱歌,还是音乐创作,都是有进步的,因为上了很多舞台,舞台经验也越来越好。”

     事实上,音乐几乎就是华晨宇唯一的标识,正如网友言:“华晨宇的歌迷是他一场场唱出来的。”

     社交平台是一个风向标,华晨宇带动了一种不一样的追星体系,粉丝们极少谈论偶像的颜值和私生活,而是将关注点放在了音乐本身。

     在做音乐的态度上,华晨宇有些“另类”,甚至有时候会被解读为“自私”,他做音乐更多是为了写给自己。

――“我在出道之前写的大部分歌都没有歌词,因为我只是写给自己听,不跟人分享。很多人喜欢音乐,可能是喜欢舞台,想唱给观众听,或者觉得做音乐很帅,但其实我喜欢音乐的时候很小,那时候我也没有观众,我只是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宣泄口。”

     华晨宇这两年创作的无字歌《癌》是一首人声实验作品,网友评价,“听到头皮发麻,但竟然已经单曲循环停不下来。”,而另一首无字歌《蜡烛》,华晨宇甚至没有为它录制正式的成品,只是在演唱会放了一段用录音笔录制的Demo(样本唱片)。

――“换了一个环境我可能就唱不出这个状态了,所以我想保留这首歌最本真的状态,即使它是用录音笔录出来的,可能会有很多的瑕疵,但我还是觉得当时的那个状态和意境是最对的。”

     这种不考虑观众,只面向自己的创作方式旁人有时无法接受,但华晨宇认为它是最好的方法:

――“能够让我始终保持最本真的态度做音乐。”

     这几年,他也在自我与舞台之中尝试找到一种平衡。

――“入行之后,我会有选择性地去写一些我喜欢的,并且可以拿出来分享的歌,所以我唱片里有很多填歌词的歌。”

      歌曲《Why Nobody Fights》只有一句歌词,却令人震撼。

――“当时录这首歌曲的时候,我找了100个歌迷来录大合唱,我让观众融入了这首歌里面,所以不是观众在看我表演,而是观众、乐手和我都是一体的,人声和乐器一样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仅这首歌,在腾讯视频播放就达4.2亿次。

     华晨宇在喧嚣之中转身,如《山海》里唱的那样“转身向大海走去”,头顶强烈的阳光,成就自己,也赢得荣耀。

  变得更“我”,变得更“慢”

     采访间歇,记者和华晨宇闲聊,这个一派纯真的歌手常常显出“少年老成”。

――“我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但我又能把两种矛盾结合得很好。”

      华晨宇有一个并不幸运的童年。

――“小时候的我不是特别乐观的人。懵懂,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会有点想不开,后来遇到更多的挫折,常常会觉得自己很痛苦。”

       他尝试着在痛苦中寻找突破口。

――“那时候我每天都在思考自己为什么要活着,人已经很悲观很负能量了,大概在18岁,我找到了一种因果关系,这和牛顿的相对论其实是一致的,就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会痛苦,那我就让它反向,它的反向就是我在追求快乐,我追求了很多我想要的东西,但我没有得到,所以我会痛苦。那我就找到了一个方式,也就是不主动追求快乐。”

     如今逐渐成长为内地乐坛创作演唱俱佳的音乐才子,华晨宇的心态依旧。

――“我还是跟五年前一样,很多事情都随遇而安,很随意那种。我喜欢‘平凡’ 这个词,我喜欢'小人物’,因为每一个躲在角落里的小人物体内都拥有你想象不到的大能量,这股能量能促使我们站在阳光下。”

     他的这种心态影响着歌迷,“华晨宇让我变成更‘我’的人,也让我变成更慢的人。买房买车升职加薪,年轻人有的焦虑我也有过,但华晨宇的性格影响着我,我看淡了很多东西,也更加重视很多东西。”歌迷小梁说。

      华晨宇一直有一种“打工仔”心态。

――“我不把这个行业当作很光环很光辉的事情。这只是一个职业而已,我就是台上的表演者,几百年前我可能只是在茶馆里拉着二胡唱着歌,那其实就是工作,和任何一个职业都一样。”

     他理解那些批评他的人,但并不代表他否定自己。

――“如果我写的一首歌,100个人里面有100个人都觉得很糟糕,我可以再也不唱这首歌,但并不代表我否定了这首歌,这首歌我会永远只唱给自己听。”

      同样他也会接受那些不期而至的快乐。

――“我不追求快乐,但快乐来了,我当然是要接受它的。比如突然收到了一个礼物,或者大家都很喜欢我写的歌,我会很开心。”

     “拥有的从来都是侥幸,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白先勇的感悟仿佛写给了华晨宇。

    这样的华晨宇,才能在万人沸腾的中心保持那份孤独的清醒,在华丽舞台的掌声里守住纯真。

――“保持小时候最本真时对一个事物的判断,抛开旁边所有人给你的意见,这就是你最独特的东西,你要保持住它。”

     五年前参加《快乐男声》时,华晨宇一度萌生了退赛的念头。

――“节目播出后,一夜之间,有很多人喜欢我,也有很多人讨厌我,那时候确实有点不适应。”

     节目组导演告诉华晨宇,其实这个行业和他的生活没有太大区别。

――“后来我真正入了这行,发现这是真的。因为我之前读音乐学院,每天就是做音乐,本身就很宅,我出道后除了工作,其实也是一样呆在家里创作,我的音乐是做给自己的,这个在我出道之前就已经深入骨髓。”

     在原创歌曲《我管你》中,华晨宇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我不太能够,顺应所谓的大潮流。管你什么想法,我是我自己的表达……”

    “以前总因为他快男出身就各种嫌弃,其实想想自己挺可笑的,如何出道只是一种走入公众视线的方式,音乐、才华才是能征服人心的利剑。为你鼓掌,华晨宇。”网易云音乐的这条评论获得了最多的点赞。

你只有两只40码的脚,专注走脚下的路

    音乐就是华晨宇的整个世界。他不太上网,没有朋友圈,在国外进修的几个月卸载了所有的社交软件,换了新的号码,一股脑扎进音乐里。

    他甚至没有听过“斜杠青年”这个词,给他解释这个热词后,他低头陷入了沉思。思考良久,华晨宇抬头笃定地说:

――“斜杠青年的实力能跟得上斜杠里面所有的标签吗?与其花时间学习很多东西,不如去研究一个东西,去把它研究得很厉害,自然就被认可了,重要的是实力,每个人其实不需要拥有太广阔的天地,因为你只有两只40码的脚,只需要站在一个位置就够了。”

     华晨宇从小学习音乐,像学习语数外一样,每周去课外补习班,下周再去交作业,长笛、钢琴,直至后来考上武汉音乐学院,组建自己的乐队,积累了扎实的基本功。

――“我虽然学音乐很早,但喜欢音乐很晚。最早是家人让我学的,直到十四五岁的时候,我已经写了两三年的歌了,也已经模仿了很多。有了基本功,我就开始表达自己,第一次写了一段自己好喜欢的音乐,它是我在已知的音乐里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我写完之后一下子就爱上了音乐。”

     华晨宇不曾考虑过为人生换一个跑道,哪怕再难:

――“遇到困难就去学,因为这是我喜欢的,是我自己给自己的要求。”

     经过更多的历练后,华晨宇多出了一份责任和担当,他要为整个华语乐坛做一些事。 

――“这个时代必须不断有新的东西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往前走,对于音乐,我只考虑了这一点,因为总要有一个人去做这件事的,我并不关注结果,因为是我强行让大家听了更新的音乐形式,管了结果,从你在意结果的那一刻开始,你就不会做出这样的音乐了。”

     成长为内地乐坛的90后领军人物,华晨宇如同烟火里的尘埃,不管是腾空而上的绚烂绽放,还是绚烂过后的孤独降落,他依旧是那个他,不曾改变。

    你的精神可以活得更自由

1、《中国青年》:北上广的生活压力大,比如要买房买车,这让有些年轻人感到焦虑,你怎么看?

     华晨宇:你可以不买房买车,你甚至可以不住在北上广,这看个人追求,我觉得很多物质化的东西跟精神是不相关联的,当你打破了这个物质,你的精神是可以活得很自由的,不要让很多东西把你框住。如果一定要留在北上广,那是因为他有追求,需要奋斗,这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

     其实我没有什么追求,就像我参加比赛,也是一个机缘巧台,就是有导演找到我,希望我去,但是我做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喜欢的,不是为了要成功,我一旦知道自己喜欢后就会很努力去做,会对自己有要求,而不是想要大家认可。比如音乐这个行业,对很多人来说是抽象和未知的,其实真正懂这个行业的人是你自己,你在做音乐的时候一定是过你自己这关,那就要努力了。

2、《中国青年》:你被认为是有“工匠精神”的音乐人,在这个时代,如何不被干扰,专心致志做事情,有什么方法传递给同龄人吗?

     华晨宇:我也知道现状,有点浮躁,很多人习惯性地把一件很小的事情稍微做出一点成就之后,就拿出来快速让大家知道,但我觉得年轻人还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如果现在年轻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他觉得什么都可以,那他就可能只爱钱了,只爱钱的话,他就会为了钱去奋斗,他觉得钱来得很快,然后就选择去做这个事情。

    像我做音乐,每一首歌肯定会有人喜欢,也会有人反对无效我通常不去管这个,还是坚持做我想做的,我创作的时候要不关机,要不手机静音到完全没有震动的那种,丢到另外一个房间去,我只是在一个小房间里创作,这个房间里除了乐器,没有其他任何东西。

     2017年初我去美国学习音乐,我把手机上所有通讯的东西都卸载了,然后换了一个美国的手机号,没有人能找到我,两个月吧。我出道之前是租房,家里就一架钢琴,没有电视,没有电脑,基本上也断开了和外界的关系。

    因为我只想做那一件事情,其他事情就不用这么关心,也觉得太遥远了。这个时代,大家接触的新鲜事物太多了,会有一点点浮躁。比如大部分人会想象自己是一个军师,感觉自己什么都懂,或者什么事情都想去了解,但会容易忘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就好好去做它,等有一天我不喜欢了,我可以去做别的。

3、《中国青年》:在你眼中什么是成功?

     华晨宇:我在上学的时候就觉得我是成功的,因为我曾经想过当我有一天没有烦恼了,我就是成功的了,其实就是没有东西可以为难我了。

     外界给我的成功,并不能改变我的心态。比如我来参加《歌手2018》,也拿了几期冠军,但冠军不能改变我的心态,并不会让我觉得这就是成功了,反之如果我拿了最后一名,也不能改变我的心态。我已经认可了自己。

4、《中国青年》:以前你可能随时会退出乐坛,但现在你有了为整个华语乐坛做一些事情的担当,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改变?

     华晨宇:首先我不挑曲风地听过很多音乐,觉得音乐是一个很美好的事情,它可以打开人的思维。而每个时代在变化的时候,音乐也在变化,既然全世界的音乐都在不断改变,中国音乐也可以变得更好,所以我开始有这种责任担当。

     我就很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来慢慢变好,因为我不是最年轻的一代人了,现在可能20多岁的人也慢慢出来做音乐了,但是如果他们做的音乐还跟不上我的,我会觉得他们是在倒退。

     很多人在模仿阶段就愿意跑出来说自己是一个创作人,这个人写出来的东西,观众不懂,他唱给不懂音乐的人听,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一首好歌,然后音乐就会慢慢倒退,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它太浮躁了,而我想要大家听到不一样的东西。

end

华晨宇 2018年5月 中国青年:如何让世界听到不一样的音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