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印象管理:自我展演

2019-06-24 00:04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在初次见面时,通过可观察的线索,我们快速地根据自己所处的文化来推断对方的各项品格。不过,由于公正世界信念,人们看到外貌非常好的人可能会将其他特征和成就贬低(这个人这么漂亮,看来她的成功大部分是因为上天赏饭吃,她的能力可能不咋滴)。

而关于身材,不同社会对女性的体型审美不一样:在女性经济独立的工业社会(如丹麦和英国),亦或是女性承担寻找食物责任的非工业社会,男性往往更偏好体型偏大的女性;而在女性经济上依赖男性的社会(如日本),男性更偏爱纤瘦的身材。如Cashdan所说,“男人对女性身体的喜好依赖于他们希望他们伴侣有多坚强、经济上有多成功”。

影响他人对我们印象的能力是人类互动的关键特征,人们试着展现出一个关于自身的良好公众形象的过程就是“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投射出特定的身份认同,而这一身份认同将会增加在特定社会情境中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利益。为此,印象管理的策略有提供或隐瞒信息,夸大或捏造自己的优秀品质等。女性在面试时,穿着男性化更容易被雇佣,这也是一种印象管理;青春期的孩子效仿同辈群体衣着而开始拒绝父母为其挑选的衣服,也是印象管理。具身认知指出,我们的穿着其实会影响我们如何去行事,衣服装扮也会改变我们的行为。

 

拟剧论。拟剧论将社会互动当成是一系列的喜剧表演,“观众”由观察行为的人组成,“角色”是个体努力想要投射的形象,“台词”是个体与他人交流的内容。在拟剧论中,关节结构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个体与他人互动时意欲维持形象的地方,“后台”是个体可以违背印象管理(即所谓的放飞自我)的地方。成功的印象管理涉及“道具”,即可以传递出身份信息的物品,如想构建一个学霸形象,少不了深奥的书籍(拿着《资本论》走,大可能给人树立一种学霸印象)。

在当代社会,我们还可以创造异于自己的印象。

比如,整形。当今社会中整形手术的越来越盛行,意味着人们对自身外貌的不满已经非常剧烈了。还比如,政治肖像,政客在大众面前营造出爱国、团结、有力量。

Goffman用表演剧组来描述集体印象管理:在舞台上紧密配合相互协作的个体引领观众形成对其中一位成员或全体成员的一种印象。在集体印象管理中,每个成员相互依赖。最常见的剧组是夫妇,夫妻双方在他人面前营造和睦的形象(即便家庭里彼此矛盾重重,分崩离析)便是一种印象管理。如果一个家庭中有小孩子的话,由于小孩太过真诚,往往会成为家庭这个剧组中最不值得信赖的成员(常常会不遵循日常互动的社会习俗)。不过,从拟剧论的角度,即便是夫妇这样亲密的表演团队,也需要后台(暂时避开外界的眼光做回自己),而一些家庭由于缺乏后台(如外来客人在家里住太久,如其中一方的父母到家里常住)而无法让自己放松,没有隐私从而无法逃避观众期待的要求,变得愈发地紧张。

当我们印象管理不当时,容易产生尴尬。

当一种身份被大众普遍视为一种“糟糕”、“不好”的特征,便是“污名”。Goffman指出,污名有三种:一是身体缺陷,如创伤、失明、瘫痪或肢体不健全;二是性格缺陷,如意志软弱;三是处在被贬损的社会群体,如某一社会阶层。某些污名比其他的更为严重,如听力不佳明显比视力低下的污名更严重。在同一文化中,情境不同也会对污名有不同的感知:如在一些社交场合或是一些职业领域,不喝酒的人会被污名化,从而限制其职业上升的道路。

被污名的人和未被污名的人之间发生的互动叫做“混合接触”,混合接触会让人感到不自在。在混合接触中,未遭受污名的人常常会向被污名的人施加压力,让其认可其“有缺陷”、“不好”的身份。如上面例子中,喝酒的人(未污名化)会给那些不喝酒的人(污名化)压力,让不喝酒的人感觉到自己是“不对”的,而这种施压会在某个层面上导致未被污名的人难以继续社交进而丧失发展关系的机会,于是,“不喝酒的人处理不好事务”便因那些未被污名化的人对已被污名化的人的低期望而产生。

对被污名的人来说,要适应生活,常常需要采取因应策略,即发展新的技能或尝试“纠正”以掩盖“缺陷”:喜欢同性的人可能会因为受不了污名而选择表现出对异性的渴望。

如果我们认为被污名的人应该自行解决污名,那么,他们之中就只会少部分人能够突破由污名所导致的限制。要想真正改善,需要的是改变污名本质的文化信念。

摘自《欢迎光临社会学》




印象管理:自我展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