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哪些盗墓事件?摸金发丘究竟有没有依据?(一)
最近的鬼吹灯系列的电视剧是一部接一部的播,同时口碑是一部比一部的差,当然这个事儿跟我们无关,鬼吹灯当中一直有一个说法,说盗墓的老祖宗来自于曹操,他设置了两个职位,一个叫摸金校尉,一个叫做发丘中郎将,于是作者根据这两个官职衍生出盗墓的四大体系,叫摸金、发丘、搬山、卸岭,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讲,说盗墓这个系列其实并不好,他是掘人祖坟中国人是不能干这种事情的这是不对的,这种说法肯定是没有毛病,但是鬼吹灯系列它更像打这个盗墓的旗号产生一系列的探险,而这些盗墓为什么没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很重要的原因,他就是到那些世家大族到那些帝王将相的墓,它跟普通老百姓是没有什么关联度的
这样一来大多数的吃瓜群众也就不太在意这个事情了,当然今天不是来讨论小说,我们今天来说一说,曹操是不是真正设立这两个职位,要说提到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讲这两个职务的只有陈林在替袁绍写的那封讨伐曹操的檄文当中才写这两个职位,其他的史书当中没有任何一本史书写过这两个职位,我们可以想一想,这种事儿搁到哪儿都不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你可以让手下人干那些发掘墓地的事儿,但是你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国文,只放到台面上来说
所以这两个职位十有八九是陈琳杜撰的,不太可能在三国时期当中,任何一个政权专门为盗墓设置官位,但是没有设立这个官职,不代表没有盗墓这个事情发生,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讲,盗墓在三国时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三国时期整个中华大地,特别是中原地区是什么样,曹操的诗里写的非常明白,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你想想没有人烟、没有活物,而且全国有那么多的军阀四处混战,你哪儿来的钱来养军队,打仗就是拼人、就是拼经济,你没有钱什么都做不到,当年军阀混战的时候,孙殿英为什么东陵盗宝?就是为了要军饷,就是为了让自己多点财富?
这种事情在现代舆论的监督之下,还堂而皇之的发生,那么在三国时期必然也会有类似的现象,另外汉朝的时候普遍实行厚葬,我们就不说别的,就说海昏侯这个大墓里面挖出来多少宝贝,在三国时代还并不是太富庶的地区,也离中原比较远,所以勉强躲过了这场灾祸,包括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墓里边儿金缕玉衣,你看那么多宝藏全都是埋在那里了,你想想这还仅仅是偏远地区,两汉地区那么多王公贵族,他墓里藏了多少钱?
三国时期咱就不说别人,董卓就是一个大的盗墓头子,汉灵帝刚刚下葬不久,董卓到了之后二话不说,正好汉灵帝这个墓刚下葬挖起来容易能找到地方,马上派人开挖,宝贝都给我拿出来捐出来我要养军队,同时在洛阳城当中逮着一个汉墓就不放过,什么帝王将相、王公贵族,所有的墓只要能找到的我立刻就开挖,等到了长安之后,长安也不放过,长安城周围埋葬的皇帝更多,那就二话不说接着挖,于是又把长安城举了一个底儿朝天,然后董卓把好多的珍宝,盗墓拿出的珍宝,那些冥器天天在手里摆弄,然后觉得这个不错这个挺好、动不动我还卡个戳儿整个印这就是我的了,其他人盗墓多少还是为了自己的军队,而他本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结果董卓被刺横死,这也是罪有应得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