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美国战略优势?中国高超音速核导弹引发外媒疯狂猜想

文/行走斯图卡
英国《金融时报》前几天炒作所谓“中国试射高超音速洲际核导弹”的消息,引发了国外军事观察人士的广泛关注。虽然此前俄罗斯宣称的“先锋”导弹也是一款高超音速洲际导弹,但它引发的关注显然没有中国这么热烈,外界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中国怎么做到的?中国到底想干什么?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只想反问一句:凭什么认为我们做不到?我们有洲际导弹技术、也有超高音速导弹技术;我们有全球顶级的风洞系统和动气空力学研究能力,材料技术这几年进步也很显著。就算我们真的开发了这种“高超音速洲际核导弹”,从技术储备来说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没必要大惊小怪。
对于第二个问题,事实上中国外交部已经否认了外界关于“高超音速核导弹”的传言。发言人赵立坚回应称,此次试验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试验,用于验证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这对于降低航天器使用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也就是说,这次实验其实是一次普通的航天发射,跟所谓“高超音速导弹”八竿子打不着关系,就是外媒没话找话、友邦惊诧。一些外媒煞有介事地说,中国这次实验让美国情报部门“措手不及”,宣称中国核威慑体系多了一个新成员,对美国战略优势心态构成了新的打击,云云。但《环球时报》认为,其实这些讨论毫无意义,中国科技和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在关键军事技术领域不断缩小与美国的差距、甚至个别单项超越美国都属于正常现象,或者说“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国无需和美国开展“军备竞赛”,只需要按照目前的节奏、按部就班地进行发展,必然会不断削弱美国一心死保的“全面对华优势”。
报道还认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中美之间的军事实力态势其实很明显:美国依旧拥有全球最强的军事实力,它的全球打击和战略力量投送能力依旧是中国在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但是解放军并不会在全球范围内挑战美军,而是聚焦于台海和南海,在周边热点区域形成“反介入/区域拒止”的作战优势。
由于地理的接近和持续的投入,解放军在家门口形成对美军的优势是必然,也是中国社会强烈期待的结果。因此《环球时报》提醒美国:不要将目光死死盯在中国的核力量建设方面,中国一定会根据时代的需要,提升核威慑的质量、打消美国对中国进行核讹诈的冒险心理;中国无意改变现有的核政策。美国通过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来骗取更多军费,以维持“对华战略优势”的想法,注定是徒劳的,在中国近海享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目标终归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
说真的,以美国人的好战天性,就算他们的海军只剩下一艘小木筏,也要划到中国近海来叫嚣;眼下美国最大的威胁是想象中的“中国导弹”吗?并不是,而是空荡荡的货架和街头越来越多的罢工人群,糟糕的国内治理正在削弱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根基,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向媒体公开承认,物流危机将会持续到2022年,这也意味着今年美国的圣诞节可能会真的很“冷”。
盯着中国就能让货架摆满商品吗?能让工人返回岗位吗?能让病人走出ICU吗?能让病毒神奇地消失吗?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搬几块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