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穿越者、超越时代的先知、清朝危机吹哨人【寻找·魏源】

2022-11-04 21:23 作者:吸水的高岭土  | 我要投稿

# 魏源

## 履历

  • 16岁 中秀才
  • 19岁 拔贡生
  • 1819年 落榜
  • 1821年 落榜
  • 1822年 乡试第二
  • 1823年 落榜
  • 贺长龄 幕僚
  • 《皇朝经世文编》
  • 1824年 陶澍贺长龄改漕运为海运
  • 1840年 鸦片战争

## 著作

  • 《英吉利小记》
  • 《四洲志》
  • 《海国图志》
  • 《圣武记》

## 晚年

  • 51岁 进士
  • 东台县知县
  • 兴化县知县
  • 晚年研究佛学
  • 扫地焚香坐,心与香俱灰

## 赞曰

相比之下,《海国图志》并不是寂寂无闻的,其思想受到了洋务派士大夫的继承。还有一本书《瀛寰志略》,我听说这本书事实上比《图质》更好,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而一直被边缘化。希望有机会能够亲自读读这两本书,然后再做辨析

## 续赞曰

2022-11-5

魏源之所以能够被当代人所记住,我们之所以还能够按图索骥了解到这个人的生平著作,不是因为他被埋没,而恰因为他溯源自主流,而又被主流所继承。魏源和我们今天教科书所熟知的林则徐、左宗棠及洋务派官员等人有着很深的渊源,因为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响彻了半个世纪的中国,并影响至今。

但是,熟zhun读bei历kao史yan的我们都知道,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并不在器物。魏源和他的同道们,事实上指了一条错误的方向,这个方向也使得中国在近代化的求索中多走了一些弯路。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和清朝皇帝作战,中国人民却袖手旁观,甚至为侵略军提供向导、后勤,与他们一道对付八旗绿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彼时的中国人民麻木不仁,只知道小我,不知有天下有国么?

从远征军侵略者的随军笔记,从中国士大夫的日记中,我们随处可见统治阶级和他们的爪牙武装对异民族异阶级的中国人民是如何的严防死守和草菅人命。每每战争之前,满清官员会以捉奸的名义屠戮人民,军队总是伺机盘剥百姓,即使是撤退,也要“坚壁清野”,把北京城郊的民居焚略一番后才扬长而去。他们害怕人民,以之为敌人,所以不敢发动他们,团结他们,所以每每失败。可以说,民族矛盾是满清统治者的一个死穴。

魏源和他的同道们有没有局限,有局限,有很大的局限。魏源的《海国图志》认为,外国传教士会把华人的眼睛挖出来,配以铅粉炼制白银。他的《圣武记》对宗喀巴生平、活佛转世制度起源的错误记载,以致影响到民国,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也迎合了精英士大夫群体的自大心理,最终导致了甲午海战的惨败和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他,他们作为探索中国命运的先驱,他们的事迹或不足取,他们的精神值得肯定。应该说,我们教科书给予他们的评价是中肯的,是公允的。

在这里我想简单推荐另一本著作《瀛寰志略》和他的作者徐继畲(she)。需要注意的是,徐同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因为政见和林则徐不同,早早地被言官弹劾以至告老回乡。

在他的著作里,除了对世界各国的风土描述外,还积极介绍他们的历史和政治经济制度。如果中国的有识之士能够按照他当时的主张进行变革,我们当时的路会不会不会那么弯呢?

  •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志。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 时乾隆四十七年也,顿既定国,谢兵柄,欲归田,众不肯舍。坚推力为国主,顿乃与众议曰,得国而传子,是私也,牧民之任,宜择有德者为之。仍各部之旧,分建为国,每国政统领一,副统领佐之。以四年为任满,集部众议之众皆曰贤,则再留四年(八年之后不准再留)。否则推其副者为正。副或不协人望,则别行推则乡邑之长,各以所推书姓名投匦中,毕则启匦,视所推独多者立之。或官吏,或庶民,不拘资格,退位之统领依然与齐民齿无所异也。各国正统领之中又推一总统领专主会盟战伐之事,各国皆听命。其推则之法与推择各国统领同。亦为四年为任满,再任则八年。
  • 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其民间有利病欲兴除者,先陈说于乡绅房;乡绅酌核,上之爵房;爵房酌议,可行则上之相,而闻于王;否则报罢。民间有控诉者,亦赴乡绅房具状,乡绅斟酌拟批,上之爵房核定。乡绅有罪,令众乡绅议治之,不与庶民同囚禁。大约刑赏、征伐、条例诸事,有爵者主议;增减课税,筹办帑饷,则全由乡绅主议。此制欧罗巴诸国皆从同,不独英吉利也。

这样一位士大夫,较魏源而言,不可谓不伟大,较林则徐而言,不可谓不开明。可是打开他的百科,一般的生命都深受弹劾的影响。以至于咸丰皇帝在当面质询后,尽管评价他朴实,也不得不照顾烁金之言,对他降职处理。老人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党争之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老大帝国,焉能不土崩瓦解哉?

穿越者、超越时代的先知、清朝危机吹哨人【寻找·魏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