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陕西长安新旺村、马王村出土的西周铜器

2021-10-28 08:08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陕西长安新旺村、马王村出土的西周铜器

《考古》 1974年01期 西安市文物管理处

1973年5月,在长安县洋西公社的新旺村和马王村,各出土一批西周铜器。一批在新旺村北,一批在马王村西。这两批铜器,都是农民在取土时发现的。

在新旺村北,解放前有一王姓族坟地。近年以来,农民在坟地南面起土,平整土地,在坟地南坡距村73米处发现了一个铜器坑。

坑上部已被挖去,唯北边尚保存一部分。我们从其北壁向下进行了清理:上层有10厘米厚的表土,下有80-90厘米厚的活土,其中含有汉代绳纹板瓦片及少量周代陶片。在此活土层下即发现坑口。坑口距地表深1米,平面呈不规则之圆形,直径约1.2米左右,坑底距地面深2.1米,底部平整,坑壁底部稍向内收。从现保留的情况看,坑四周大部为生土,只有西南角是活土,经钻探,未发现建筑遗址或古代墓葬。

出土铜器两件,一鼎,一盂。盂放在鼎内,二器倒置于坑中(图一)。

马王村西户铁路以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于1961年10月,发掘过一个铜器坑,出土铜器53件①。这次出土的铜器,位于考古所发掘的铜器坑以西,相距34米。这次出土铜器的地方,过去曾是麦场。近年来由于农民取土,巳形成一深约1米以上的土坑。铜器即出于此土坑的西南角。当我们到达现场时,铜器已被全部取出,坑的形状也已经看不清楚。我们访问了取土农民和有关人员,据了解,坑平面呈椭圆形,东西向,长1.5、宽约1:4米。坑壁上下垂直,填土纯净、未发现陶片等物。坑底平,距地面深约2米。

出土铜器25件,计鼎3件、甗1件、毀6件,壶1件、匜1件、盘1件、甬钟10件、车害2件。

出土时3号鼎放在1号鼎内;两个车書放在一个般里;其他器物都平放在坑底。器物放置端正,无零乱堆积现象。鼎、般、盘、匝、姬放在坑的东部和中部,甬钟大小相套,放在坑的西南角,有一小钟,单独放在旁边。我们在铜器坑四周进行了400平方米的钻探,只发现几个灰坑和一个近代墓,无夯土和其他建筑遗迹。

新旺村所出铜鼎(新旺1号),器体较大,形制带有早期特征(图版壹,1)。直耳、敛口、鼓腹、柱足。腹部纹饰可分上下两层。上部为一周饕饗纹,下部通施以勾连雷纹,耳之外侧有一对费龙纹(图二)。三足上部有兽面。通高85、口径63厘米。铜盂(新旺2号;图版壹,2)侈口、附耳、圈足。前后正中各有一兽头,兽衔南环。腹部花纹上层为窃曲纹,下层为环带纹。圏足上饰斜角雷纹,通高40.5、口径55厘米。

马王村所出25件器物,种类既多,器形也较复杂,观分述如下:

鼎(1号)直耳、敛口、鼓腹、柱足,时代较早,通高郛、口径45厘米(图版贰,1)。腹内有铭文,共八个字。铭曰∶"萨作宝鼎,子孙永用"(图三,2)。

鼎(2号) 器形与1号鼎相似,唯耳圆体,口沿已似卷唇。上腹饰一周菱纹,三足上饰兽面。残高 32、口径 23厘米(图版肆,2)。

鼎(3号) 形制较晚,敞口、浅腹、附耳、兽足,通高22、口径 31.5厘米(图版贰,2)。腹内铭文19字∶"卫作文考口仲姜氏盂鼎,卫其万年子L孙-永宝用"(图三,1)。

铜甗(4号)与普渡村长伉墓之赢相似(图版肆,4),直耳、侈口。三袋足上饰兽面,腹部饰一周夔纹。通高44.5、口径31.5厘米。口内有铭文,仅可见几个字。"

铜毀6件分两式:

I式4件(5—8号),毀下有方座,上有盖(图版肆,3;图四)。盖、腹、座皆饰餐養纹,两耳呈兽形,有珥,带盖高31.6—32、口径21厘米。器腹前后各饰一小兽头,盖腹铭文相同,计57字:

“隹八月初吉丁亥,王客于康宫,燮伯右卫内,即位。王曾令卫,易赤市攸勒。

卫敢对扬天子丕显休,用作朕文且考宝尊毀,卫其万年子孙永宝用”。

II式2件(9、10号),下为圈足,上亦有盖(图版肆,3;图五,1、2)。附耳,盖腹均饰直纹。盖的捉手平顶,顶上饰一蟠龙纹。腹前后有带穿小鼻,呈三节柱状,带盖高21.5、22.5,口径22、21.7厘米。盖、底铭文相同,计16字:“隹十月黄變作文考宝毀,其子孙永宝用。”

铜匜(12号)长流,兽足。柄上饰牛首,口沿饰重环纹,腹部饰瓦纹,通长27厘米(图版叁,1;图六)。腹内铭文6字:“姑口母作口區"。

铜盘(13号)卷唇、附耳、圏足外撇,腹外饰一周夔纹,通高11.3、口径36厘米(图版肆,1)。

铜壶(11号)高颈、折肩、平底,两耳上有铜环,颈部饰一周斜角纹,肩上饰环带纹,肩下为垂叶纹,通高26、口径10厘米(图版叁2)。

甬钟10件。按其器形与花纹可分五式:

I式1件(22号)甬较短而体较长。与体长相比较,其铢间径较短。通体饰双勾云纹。枚细而长,舞面无纹饰。甬端封闭,与体内不相通(图七,4)。

II式1件(23号)形体最小,甬短中空,与体内相通。枚较短,鼓面有细花纹,纹饰较简单(图七,5)。

III式2件(20、21号)甬较短而体较大,花纹很细很浅,多巳漉漫不清。铤上多为阳线纹之圆圈,舞面为粗大之云纹(图七,3)。

IV式2件(18、19号)与III式形制基本相似,但鼓面有粗大之云纹,带上有斜角云纹,甬顶未封,但与体内不通,堵在旋位(图七,2)。

V式4件(14-17号)长甬、长枚。界上有小乳钉,鼓面有简单之云纹。甬端封,不与体内相通(图七,1)

车軎2件(24,25号)。辖孔外饰二周突起的线纹,线纹外端有二周重环纹。24号长10.5、大径6、小径4.5厘米;25号长10.7、大径 5.8、小径 4.5厘米。

郭沬若文汇释》中说其窖藏肘宜''②。这*所发现的新旺村和马王村这两从其形制、内涵、器物出土情况等方面看,也应是窖藏,而非墓葬殉葬品。窖藏时间,亦或为幽王灭国之时。

这次所发现的器物,从其铭文和器形看,大部分都是西周中期的。个别器物,可能较早,如新旺Mo新旺器文。这两批器和车马器物,尚有修补痕迹。

新旺村和马王村一带,都陆续出现过一些西周铜器,据说其中有鼎、鬲、爵、軸、盂、晅、方壶等③,从上所述出土情况看,有些也似为窖藏器物。马王村发掘过一个铜器坑,这次又发现了这两个窖藏。马王村前后两个铜器窖藏距离很近,新旺村前后出土铜器的地点也不很远。在这相距不远的范围内出土这么多珍贵器物,说明洋西地区很值得重视。洋河以西,客省庄以南,关道村以北(一说:冯村以北),张家坡以东这一地区,被认为是“丰京遗址"所在④。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7号毀铭之燮伯,还见于康鼎、卯毀、同毀。郭沫若同志谓义之封邑在丰京邻近面,此器出土于丰京一带,恰可作郭沫若同志考释的一个实物证据。

陕西长安新旺村、马王村出土的西周铜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