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指导思路】建认知框架和方法模型的方案和计划思考~

2023-10-21 11:56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从周二开始每天都在摸索怎么抽建个认知结构,建思维模型原则清单,昨天是在拆段位表,起明日版的还剩下见众生的段位内容没有梳理到能记住,这是之前的短板部分

先回忆下昨天见自己和见天地板块这次的收获

见自己的心态和驱动力板块,一个是逆向思维,不具备会导致上不去,一个是正向思维,怎么样推动去往目标,所以前者是主动、责任、专注、空杯,后者是好奇、持续、热爱、坚韧,都是必要条件但都不充分,正向难在难选具体方向,逆向就很落地,目标感好坚持,能做为年度目标并且有可执行性,能指导决策

见天地板块的边界/格局,用从高到低的战略资源拆解,公司战略和资源,到高层是拆解目标和报预算,中层是做策略,基层是做计划执行——非常好记^_^,这种不叫逆向思维,只是反向思维而已

见众生的框架先记忆,向上、平级、向下中,向下管理分为四个板块,显性完成业绩业务,需要协调业务需要的资源给团队,精神是团队文化,用人是选用育留,平级是协调,向上是协作后管理

现在就来梳理下具体的这六个板块然后记录下

完成业绩——个人认为团队管理的目标就是这个了,如果不是后面再调

段位内容分别是任务协调,团队管理,多层级团队管理,公司治理

资源协调分别是内部资源协调,行业资源使用,行业资源选用育留

团队文化是团队氛围,团队文化,文化内核

选用育留是员工选用育留,干部选用育留,核心团队选用育留

平级协调是团队协作、跨部门协作、跨部门协调、产业协作

向上是向上协作,向上协作,向上管理

现在就感觉清晰多了这个框架

再思考一下我此阶段的目标,因为学了很多东西,起明当然是真知密度最高的,专注职场能力的,但其实我应用的时候,很多都是迁移去解决生活问题,我也有很多其他的学习,都能get一些真知,能让自己想明白很多问题,进而能够更好的指导生活——各种阻力更快消散,睡得好,身心健康情绪平稳关系和谐,目标推动了++,时间利用率提升,认知+方法结构化,目标达成加速

所以,好的认知最起码做到深刻的理解,然后才能思考自己是否可用

毕竟起明这么好的认知结构,自己理解后也便于迁移^_^,而段位表,是五年的时间现在才真正有了入门级的理解——能记忆的理解就是入门级的

起明段位表可以用来了解自己的段位,可以用来指导决策——哪个地方是坑必须要填的,比如今年自己死磕的见众生就是自己的坑

发现盲区、实现增长什么的,也都是用的逆向思维,哪些是致命威胁——就是段位表中能力层的空白区,同类应用起了不同的名字而已

到目前为止,从刚开始的正向逆向思维启发探索,逆向思维延展,到经营大局观地图,其中驱动力、成长原理、段位表辅助,延展了行为改变原理原则清单、情绪处理原则清单,然后扒了两版段位表,能记住起明日版框架,正向、逆向、反向思维——这其实算是不同的记忆框架了

忽然想起来昨晚做梦好像都梦见了记忆法锚点,思考力框架结合思维法,记下的成熟模型是可以做记忆法锚点的,很多课程的内容都可以整合进模型里理解记忆

包括自己不断总结的人性和情绪分类,现在也形成了大致的思考力框架

再次思考一下自己可能最后做出的认知结构和方法模型,前者应该还是依托于起明的能力结构,经营大局观结构这些,也会延展迁移到生活中,后者就是类似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对应有解决问题的原则清单——问题背后不同的归因对应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说情绪是个大问题类别,那对于分类比较细的问题,如果解决方法步骤比较多的话,那么对应的就是checklist——方法流程

遇到问题,其实都是人生经营的层面,属于哪个细类,需要什么层次的能力,具体是怎样的度量,这其实本质是正向思维的倒放,遇到问题用正向思维,但主动决策还是用逆向思维,只是这个逆向也是从大局结构框架里面逻辑选择的,所以,框架还是必须要有

没有认知就没法高效有效的解决问题

正向解决问题就是要到本质层,从表象到本质,从问题到根源,然后去彻底解决,而不是反复发作

如果没有这种表象-本质,本质可能有哪些种类表象的积累,就只能比较无知的去跑笨功夫迭代——这可能在错误的方向上跑,也可能在非核心的问题上打转,总之都会浪费又沮丧,这些情绪波折都是白瞎的,时间精力也是白瞎的

的确过去自己在逃避做一些总结,比如当初选择C端工作的公司,收获是很多,但重来一次自己怎么能做更好的选择呢?包括现在的工作,还有以后的工作。。。总觉得自己还没有总结好框架,应该思考不出来,过往找点积极意义也就可以过去了,以后反正时间还不到,能不焦虑好好每天睡觉正向收获就好了

回到自己想建的框架,正如我跟闺蜜说的,想建一个自己的人生指导书,包容自己各个领域的思考研究——那些其实是叫应用吧,但是也要全部整合起来,认知的本质其实就是真知,定义、本质、根源这些,就像定理定义定律,表象其实就类似于习题册,而这些真知用些什么样的思考力结构整合方便日后使用,这应该是我想要的认知结构

那梳理一下,思考到现在,其实自己想建的框架大概分为几个板块

第一个是真知,定义、本质、根源这些,其表象“习题册”自己的应用多列上,触类旁通,以后遇到表象的时候更容易去找到本质,遇到问题更容易正确归因,或者说,更快找到假设吧

第二个是问题原则清单,其实是上面的一种反向应用,就是有些类别问题比如情绪,自己在长久的实践中发现其归因大致就分为那些类,所以遇到情绪就用原则清单过一遍,成熟的解决方案直接使用,快速消灭问题

第三个就是方案checklist,已经确认归因的问题具体执行中,用成熟的方法步骤按顺序做,这样不会遗漏掉相关因素,一次就做好

第四个就是真知的结构化,认知结构,一般都依托于成熟的模型,比如马斯洛需求模型,思考力模型,起明段位表,成长原理这些,一方面是方便记忆——记忆力需要框架锚点,成熟模型就是非常好的框架锚点,另一方面是方便应用,按图索骥这种逻辑,比从识海中撒网捞要靠谱的多,叶教分享的那个编程树就是类似的概念

那芒格说的跨学科、叶教说的多学科思维,这个应该在上面每个框架里面都可能出现,不管是遇到问题思考方案的时候想到不同学科带来启发,还是研究不同学科的基本原理触发过往问题方案的迭代,都是可能的

正向、反向、逆向思维,这是横轴上的,升维思维是纵轴上的

思维是在什么时候使用的呢,作为一种框架,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作为抽屉吗?

所以接下来自己要怎么具体的推进自己的建认知框架和方法模型的计划呢

第一,先把19年自己当时的探索全部重新理解一遍,包括课表、各种结构,先搭下基本的真知点,问题类别清单,典型问题的解决流程,可参考的真知组合框架

第二,把之前做的起明课程的笔记也都梳理一遍,用时间空间搭历史年表类似的方式,看能不能融入一个大的时空框架,19年做尝试的时候就有个升职记游戏,或者,还是用游戏框架

第三,自己之前各种生活、影视、小说板块的思考探索,也都试图去去粗取精,把精华内容也做到框架里,起明是做职场成长培训的,可是对于自己来说,个人想要的是人生指导书,生活是自己非常重要的部分,自己的目标跟起明是不同的,把生活加入非常重要,生活是工作的基础

哇,思考到这里,非常感谢跟闺蜜的聊天启发

人为什么需要关系,因为要走出自己的认知局限,主动学习是正向的,又大又模糊又不能指导决策,而聊天其实是一种应对解决具体问题,其实更能帮助确定问题点——触动感觉、情绪、思考什么的,这是一种逆向思维

难怪说需要关系环境呢,所以,自己要好好的感恩现在的环境——很合适^_^

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关系,都是来成就自己的,很高兴自己能有这样的领悟^_^

over~

【指导思路】建认知框架和方法模型的方案和计划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