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有哪些?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收运、处理和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但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而且氨氮和盐类含量均较高,并含有十几种金属离子,生物营养比例失调,水量水质变化大,色度深且有恶臭,难以处理。
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来源:
1、降水的渗入: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它是渗滤水产生的主要来源。
2、外部地表水的流入:这包括地表径流和地表灌溉。
3、地下水的渗入:当填埋场内渗滤水水位低于场外地下水水位,并没有设置防渗系统时,地下水就有可能渗入填埋场内。
4、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这包括垃圾本身携带的水分以及从大气和雨水中的吸附量。
5、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垃圾中的有机组分在填埋场内分解时会产生水分。
垃圾渗滤液水质特点:
1、污染物成份复杂、水质波动较大。
2、有机物浓度高。
3、氨氮浓度高。
4、重金属离子浓度和盐份含量高。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或者焚烧发电厂渗滤出来的成分非常复杂的废水,其水质水量会随填埋场的年龄、季节变换而变换,氨氮与重金属都非常高,因此需经过处理达到行业标准后方可进行排放。

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原则:
1.降低污染物的危害。以液体形式流散的渗滤液会很容易进入到泥土中,步步深入的渗滤性会对土地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考虑到垃圾渗滤液属于高浓度的废水,因此在处理时必须降低污染物的危害性,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
2.负荷能力的提升。普遍意义上的垃圾是堆积如山的,随着垃圾数量的无限增加,渗滤液的量也会呈现出正比例的增长,因此要保证处理可承载的负荷能力,避免出现处理到一半时由于负荷能力差而不得不停止的状况。
3.对灵活性的把持。要知道渗滤液不单单存在于泥土之上,还有可能出现在有水的部位,还会随着填埋物质量的增多而发生化学变化,因此要求处理时务必关注周围的环境以及温度变化,及时对不恰当的处理方法加以调节。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NF、RO和DTRO膜处理技术工艺:
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主要采用NF、RO和DTRO膜处理技术。针对垃圾渗滤液的实际情况,详细比较各种深度处理工艺的技术特点、经济效益和处理效果,选择适合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1、“NF-RO”工艺
NF是一种功能性半透膜,其孔径范围为nM.1-2,允许溶剂分子或某些低分子量溶质或低价离子的渗透。通常用于去除地表水中的二价和多价离子、有机质和色度、地下水硬度、部分去除可溶盐等。反渗透膜通常孔径小于1nm,能截留几乎所有的离子和小分子,且只允许溶剂通过,能有效截留溶剂中的有机物、金属盐、胶体颗粒和固体颗粒。
近年来,“NF-RO”技术已成为典型的成熟渗滤液处理工艺,具有技术成熟、性能稳定、截污能力强、能耗低、水质好等优点。
“NF-RO”实际应用中的主要问题有:膜组件价格高,增加了膜分离技术的成本;膜材料对原液要求高,需要保证预处理和生化处理的效果;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胶体和颗粒状物质,易形成膜结垢,清洗膜较为频繁。
2、“DTRO”工艺
碟管反渗透(DTRO)膜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抗污染的反渗透技术,适用于高浓度液体的处理。DTRO膜组件具有独特的开放式流道。隔板的两个导向板之间的距离为3mm,导向板的表面有以一定方式排列的凸起点。这种特殊的水力设计使滤膜表面在压力作用下冲破凸点,与处理液形成紊流,增加了透光率和自洁功能,有效避免了膜堵塞和浓差极化现象。成功地延长了隔膜的使用寿命。由于其回收率高、水质好、对原水水质要求低、抗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等优点,在垃圾渗滤液和高浓度液体废水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DTRO-RO”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膜组件价格高、初投资高、运行压力大、电耗高、膜组件处理成本高、渗滤液度高、含盐量高,容易造成膜组件污染和堵塞。

3、“化学软化UF-RO”工艺
化学软化是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如石灰、苛性钠和苏打),将渗滤液中的钙、镁、重碳酸盐和硫酸转化为不溶性盐。采用超滤膜过滤分离,污泥浓缩液采用板框压滤机脱水。
因为渗滤液只有在厌氧和好氧生化预处理过程中才能有效去除有机物、氮、磷和悬浮物。但不能有效地去除镁、阳离子和碳酸氢钠等。化学软化工艺可以大大降低水的硬度和碱度,减少后续反渗透膜的污染,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化学软化法适用于高硬度、高SS的渗滤液。进水COD不高于800mg/L,硬度降低90%。
“化学软化UF-RO”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软化过程中含有大量化学试剂,会产生大量化学污泥,需要增加污泥脱水系统,增加管理成本;初期投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