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art教授:高考数学到底是什么数学

对于高考的语文试题,经常会遭到网友的吐槽,阅读理解连文章作者自己都不能理解,作文题更是让职业作家感叹,自己写的文章可能都不会及格。可对于数学试题,争议似乎就变得很少了,下面Strongart教授就来谈谈高考数学的话题。
实际上,高考数学的各年平均分的波动是最大的,遇到某一年试卷特别难的话,平均分甚至会远低于及格线,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后来人肉出一个叫葛军的出题人,号称秒杀了几十万江苏考生,据说有老外数学教授出于好奇,做了一下中国的高考数学试卷,结果三个多小时都没有做完,也不知道做的是不是葛大神的卷子。不要说是老外教授了,假若是刚毕业的博士重新参加一次高考,估计他多半连原来学校的本科都考不上,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教育一大讽刺!
既然高考数学这么难,那么它到底考的是什么,与奥数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从朴素的数学考试说起,什么是朴素的数学考试呢?比如中国刚恢复高考时,出的数学试卷就是朴素的,基本上就是直来直去,思想简单计算也简单,只要懂基础知识就能够做得出来。在朴素的数学试题基础上,我们可以做不同方向的加难,具体可以为高考向与竞赛向。高考数学是思想简单计算复杂,有比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就看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得更仔细更准确。奥数主要是思想复杂计算简单,尽管也有时间限制,但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宽松的,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出,一时想不到的话就没办法了。
为什么高考数学会走这样的路线呢?主要是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学大都已经开始系统化应试训练了,直来直去的朴素数学题大家基本上都会做,已经无法满足选拔性考试的要求了。可要是像奥数题那么考思想呢,普通学生基本上都是做不出来的,只能选出极少数非常优秀的学生,这一点似乎是和奥数竞赛重合了,非要训练的话还会增加学生负担,最多也就是作为附加题而已。因此,他们就只能选择计算能力作为区分度,基础知识大家基本上都知道,每个学生也都能够算那么几步,谁能算得更多更准更快,那么他就能够考到高分了。
这样的选择固然有区分度,但却是背离了数学自身价值。高考数学分数高,并不能说明你更懂数学,哪怕就是中学所讲的初等数学,只能说明你更加适应这样的考试机器。特别是有些数学老师急功近利,只是一味的给学生做题,使得学生只会操作不懂原理,考完后也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很快就忘光光了。对此我们可以打个砌砖头比方,高考数学不要求你有多么精致操作技术,或者是砌出个艺术作品,主要就是低技术条件下的大量重复操作,有时还要放几块坏砖头来增加麻烦,非要说的话就训练了一种智力方面的吃苦耐劳。与之相应,奥数就相当于砌俄罗斯方块了,失去原先砌砖头的固定模式,不懂原理就很难变通,不能变通的话也就无法操作了。
事实上,这样高考数学训练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大多数学生会因此而疏远数学,即便是少数喜欢数学的学生,也容易出现负面认同的现象,认为学数学就是计算做题。这样的影响一直延伸到大学,乃至于专业的数学研究,现在很多国内的数学工作者急功近利,认为数学研究就是做计算发论文,这一点与他们走过的高考道路应该不无联系的。
最后有人问,跟我学数学能不能提高高考成绩啊?假若你的数学基础不好,那么在第一阶段是可以提高的,此时你会数学产生兴趣,把高考数学也当成是一种数学来做,这样得个七八成的分数还是不成问题的。但再往后就有品位问题了,因为你的数学境界高了,会发现高考数学之类比较恶趣味,此时分数对你而言也就不像以前那样重要了。现在很多学生眼中只有分数,是因为他们体会不到分数背后还存在着更有价值的东西,估计等他们长大之后,眼中也就只有钱了,因为他们看不到钱的背后还存在着更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