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天2公斤!神十四航天员用水从何而来?中文界面为何被质疑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最新消息,除了公布神舟十四号在太空的第一支vlog之外,最新又更新了关于神十四航天员在空间站安装用水设备的视频。
一直以来,大家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航天员在太空生活长达半年,每天的生活用水从何而来呢?全部都是携带上去的吗?

截止到目前位置,神十四航天员去到太空,已经接近半个月了,目前他们适应得非常良好,各项工作也正在有序展开,舱内的多数设备也已经安装完成了。
其中就有用水设备的安装:

根据航天局透露,据测算,航天员每人每天需要饮用2公斤水,还有其他洗头、洗澡等等用水,3位航天员在太空每天的用水量是非常大的。
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比国际空间站做得要更为先进,我们空间站水的来源,主要是包含三个方面:

1、空间站内自行生产水!也就是使用燃料电池生成水,我们知道氢和氧在催化剂作用下,分别在两个电极上氧化成水。
采用这种原理的话,水先经过冷却器冷却,很快温度下降到 18~24℃,然后进入银离子消毒器经净化处理送入贮水箱。
这种方式采用的情况不算太多,一般都是舱内设备闲置之后,有多余的能量才会开启。比如我们的航天员出舱之后,身穿的飞天舱外服,里面就有这种制水装置!

2、从地面上携带!这种办法应该是很多人能够想得到的方式,我们每一次的货运飞船,至少都在6吨左右,除了一些空间站安装的设备,有很多都是航天员的生活物资,包括食物和水。
比如天舟四号就是为神舟十四号服务的,年底天舟五号还会发射,进行物资补给。
3、水循环利用!这是目前最为主要的水的来源方式!也体现出来现在航天科技的发达之处!
鉴于此,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入太空家园后的首要工作就是重新设置供水系统与水质检测。这样使得空间站内通过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日常的用水需求。
目前我们的空间站配备有环控生保系统,尽可能实现空间站物资的循环使用。
原理就是通过冷凝干燥组件收集航天员呼出的水汽,排出的尿液等等,然后通过过滤,形成可饮用的纯净水。根据统计,每人每天对外排湿大约1.8公斤。

不过这里说明一点,虽然是采用这种方式,不过也不代表水生产出来就可以随便放置和饮用。根据航天局介绍,设备产出水之后,需要进行水样微生物检测!
原因是这些水都是不流动的,因此需要定期检测,避免致病微生物的滋生,从而影响航天员的健康。
与此同时,某些微生物还会对空间站的材料结构产生影响,容易引起设备故障,因此定期采样非常有必要!
不过即使如此,空间站的水依旧是来之不易的,非常珍贵,航天员们更是异常节约,这也是航天员伟大的地方,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希望神十四航天员乘组能够早日完成太空任务,年底成功凯旋!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点了,最近航天局公布的视频,基本上都是空间站内部的画面,可以清晰看到所有的设施设备都是清一色的中文标识和说明,这也让国外其他人看到了。
美国航天员的局长和一些专家就对此发表了看法,明确对于我们的标准提出质疑:认为中国空间站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没有采用英文或者双语标识,是对于国际航天员的不尊重!
对此,很多国内网友直接看不下去了,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当然采用中文,而且中文本身就是国际通用语之一,如果是国际航天员想要在未来进入中国空间站,就必须首先学好中文,这,就是标准!
当然了,由于《沃尔夫条款》的限制,他们本身就是没有机会进入我们的空间站的,我们做好自己就好了,没有必要理会!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