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楼梦》为例,探析中国园林文化中的“芳名”从何而来?
在《红楼梦》的故事开头不久,簪缨世族贾家的大小姐贾元春被皇帝封为贤德妃。得知贵妃不日回家省亲,贾府为此斥巨资修建了一座私家园林,本来名叫省亲别墅,后来被元春亲自更名为大观园。
为了表现大观园的奢靡和精美,曹公用接近整章的笔墨来对其进行了细致描绘。整个园林的布局结构,每一处亭台楼阁的位置造型,各个院落里有怎样的奇花异草,在曹公文字的指引下,我们似乎真的步入大观园中游览了一番。

除了景物要考究以外,还得有相得益彰的匾额和诗词映衬。这个题词的工作便落在了男主角贾宝玉的身上,后来由元春在省亲时略微加以修改。因此这座园林可谓是“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天仙宝境,高度体现了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
大观园中的匾额和诗词
在大观园已经竣工之后,贾政带领门下一众清客和贾宝玉一同进去游览,因为有意考察贾宝玉的学识,便命他为各处景致题名。开园门第一处风景是一带翠嶂挡在前面,重峦叠翠的掩映下有一条小路,山上有一块镜面白石正是留题处。
宝玉为此处题的是“曲径通幽处”,因为这里并不是山体的正面景观,这句诗是表明里面还有更优美的景色,强调了这座山在园林当中的作用。
“曲径通幽处”这句古诗本身营造的意境也很深远,反映出了古典园林中曲折小路带来的那种悠长深邃的感觉。

从“曲径通幽处”穿过山洞向北行去,道路逐渐宽阔起来,两边楼阁在山石草木之间隐约可见。有一座白色石头为栏杆的桥架在水上,桥下清溪泻雪,兽面衔吐,桥上的亭子则是第二个需要题名的地方。
贾宝玉将此亭命名为沁芳亭,并作了一副七言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沁芳二字的意思很好理解,即因为流水两边种满了花草,所以溪流也沾染了花香。
两句对联则衬托了亭子的名字,虽然没有直接写水,但是通过堤岸旁的鲜花、绿柳侧面烘托了水的灵动。
再走下去能看到一片粉墙掩映着竹林,后院墙下有一泓清泉流进前院,盘旋绕竹流出。

这是第一处院落,环境极其清幽雅致,贾政曾说能在此地月下读书,也算不枉一世。宝玉为此处题名“有凤来仪”,因为在传说当中,凤凰这种神鸟食竹为生。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这是贾宝玉为其作的对联,“烟尚绿”和“指犹凉”烘托的都是竹子的特点,翠竹映过窗纱连烟雾都变成了绿色,从视觉上和触觉上我们都能感知到这里的幽冷,室外的环境和室内的生活浑然交融。
离开有凤来仪,又转过一座山,隐隐露出一带泥墙,里面有数百株开得正艳丽的杏花。外面种着些许桑麻,两溜篱墙,俨然是人工雕琢的一处农家田园。贾政对此处颇为喜爱,因为这里富贵气象一洗而尽,有些返璞归真的味道。

但贾宝玉却认为此处不过仍旧是人工造就的,与真正的田园风光差之千里,并称不上自然。他为此处题名“杏帘在望”,配上“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的对联,还说直接名为“稻香村”才合适。
这两句诗都是为了配合农家院落的主题,为此虚构了一些景色,“好云”另一方面是指代元妃如同祥云一般,庇护着整个贾府。
穿过杏帘在望有一处石洞,下面水声潺潺,水面上落花浮荡。贾宝玉为此处题名“蓼汀花溆”,“汀”指的是水中陆地,“溆”则表示水边。后来元妃省亲时候删除了“蓼汀”二字,因为水面蓼花凄凄的景象太过萧瑟,不适合这个为皇妃而建的园林。

穿过这里,又走过一座朱栏板桥,能看见两边的抄手游廊。顺着游廊进去是庭院中央,这里种植了许多味道芬芳的异草,穿插在假山石块当中,比别处又是一番清雅。贾宝玉题的匾额是“蘅芷清芬”,楹联为“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
蘅芷代指的是香草,与院落中的藤蔓萝薜气味相呼应,而楹联两句诗主旨说的是这里的主人。因为环境的清雅,住在这里的人文思卓然,伴着荼蘼睡觉就连梦也会沾染香气。贾宝玉依然将院落景色和主人日常融汇在一起,反映出上层社会的生活情趣。
最后一处主要景点就是日后贾宝玉居住的地方,这里粉墙环绕着绿柳,有一些假山石块铺垫在院子里,布局上面一侧是以芭蕉为主,另一侧有一棵繁茂的西府海棠。贾宝玉题的匾额是“红香绿玉”,后来被元春改作“怡红快绿”。

红绿二字指代的是庭院中的绿色芭蕉与粉红海棠,仍旧是以景色为主旨。
而元春的改动包含了更深层次的意思,香玉二字在后文中曾被贾宝玉拿来形容林黛玉,而“黛”字又有绿色的意思,因此宝玉原来的题名暗指其心中所属,但是元妃却并不中意林黛玉。
园林名称与人物命运的交融
元妃省亲时看过了所有的景致后,为几处主要院落赐了名字。“有凤来仪”被赐名为“潇湘馆”,“蘅芷清芬”赐名为“蘅芜苑”,“杏帘在望”赐名为“浣葛山庄”,“怡红快绿”赐名为“怡红院”,此外还有蓼风轩、秋爽斋、藕香榭、栊翠庵等处。

后来元春怕因为自己游览过,贾政会将大观园封锁起来,便吩咐说家中姊妹众多,正好可以进园中居住,贾宝玉也一同进去与大家结伴生活。因此贾宝玉一行人分别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院落,但是谁适合住在哪里,其实曹公早有安排。
潇湘馆和蘅芜苑两处院落是元春最心仪的,也是景色较为特别的两处,能住在这里的当数“金陵十二钗”之首的两位小姐,即林黛玉与薛宝钗。
林黛玉选择了潇湘馆,因为她喜爱这里的竹子,后人认为“潇湘”二字谐音“消香”,预示了林黛玉最终会香消玉殒。

而在后来众人办诗社的时候,多半也是用院落名称为自己起雅号,林黛玉的雅号便是“潇湘妃子”。昔日娥皇女英的传说中,她们两人追寻自己的丈夫舜帝来到湘江边,眼泪洒在竹子上面变成了斑点,所以斑竹又被叫做湘妃竹。
潇湘馆中正好有大片竹林,林黛玉又是个多愁善感的性格,探春曾打趣林黛玉:“将来他想念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因此“潇湘馆”表面是说院中竹林,实则暗示了林黛玉的凄苦结局。
蘅芜苑是薛宝钗的住所,蘅芜苑中并没有艳丽的花草,大多是散发着香气的奇异草木。这里恰好吻合了薛宝钗的喜好,宝钗的母亲薛姨妈曾对王夫人说,宝丫头的性情有些古怪,因她并不像寻常女孩子,喜欢花朵水粉之类的东西。

薛宝钗天生带有一种热症,必须吃“冷香丸”来压制,因此蘅芜苑中带有异香的植物与她非常般配。她把屋子打扮得十分素净,完全不像是一个千金小姐的闺房,这从侧面写出了薛宝钗性格虽稳重端庄,但是又带着一股疏离冷漠。
稻香村里住的是寡妇李纨,李纨年纪轻轻便做了寡妇,生活自然凄凉。因为贾府规矩森严,她平日里不能穿戴艳丽衣饰,不能参与婚嫁场合,言行举止都得本分,她唯一的指望就是自己的儿子贾兰。
她称呼自己为“稻香老农”,因为看遍周围环境,稻香村在整个大观园里有些格格不入。而李纨与身边这些年轻的公子小姐们相比,也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命运。

贾宝玉住的怡红院谐音“遗红怨”,这里是女孩子们往来比较频繁的一个场所,也遗落了许多女儿的相思之情。
栊翠庵是大观园中唯一一处风景庙宇,这里客居着带发修行的妙玉,栊翠庵外种有大片红梅,彰显了妙玉孤傲清高的性情,也暗示她内心仍旧向往红尘。
迎春住的缀锦楼、探春住的秋爽斋、以及惜春住的暖香坞三处与姐妹三人的爱好相关,例如探春性格豁达,酷爱书法,惜春绘画天赋极高。缀锦楼则少有提及,或许这也是昭示迎春容易被忽略的木讷性格。

结语
我国园林文化由来已久,曹公所展露出来的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是仍旧值得仔细拜读。而诗词作为古时最凝练的文字,无疑能够与古典园林的意境交相呼应,构成园林的灵魂。
大观园是曹公自己为《红楼梦》中人物开辟的一个世外桃源,这里能够屏蔽掉外界的纷扰,抵御风霜的侵袭,让他们度过相对来说,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
离开了大观园的这些女孩子,大多以悲剧结尾收场,或许年少的美好终究难以长久,我们都得学会走出温室,经受雨雪的摧打。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