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3.9 诸葛亮

2023-03-19 11:57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9、诸葛亮(公元181—234年)


  三国时地主阶级著名的法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字孔明,徐州琅琊郡阳都县[1]人。起初为刘备的军师,刘备称帝后一直任蜀国丞相,封为武乡侯。

  公元二〇七年,诸葛亮鉴于刘备“三顾茅芦”[2]的诚意,因而在初次和刘备会见时,便畅谈了自己坚持统一和实现统一的主张,为刘备拟定了北拒曹操,东联孙权,夺取荆州[3]和益州[4]作为根据地,改革和整顿内政,团结西南少数民族,争取逐步统一中国的战略方针,当即被刘备所采纳。后来,他又屡建功勋,深受刘备器重。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5]刘备死后,他仍以丞相名义辅政,对治理蜀国继续做出贡献。

  他继承了先秦法家传统,在刘备的支持下,实行法治,抑制豪强势力。进蜀之初,他就针对当地“豪强专横恣虐”的情况,主张立即“修明法制”。他认为“赏以兴功,罚以禁奸”[6],把赏罚严明看作是“为治之要”。在用人问题上,他认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主张“进用贤良,退去贪懦”[7]。他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本地人作官更。他注意考核官吏,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一切裁之以法”。

  他推行法家的耕战政策。入蜀之后,他就采取“息民”和“务农殖谷”的政策,主张“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8]使农民耕种不失农时;实行军队屯田,力求军粮自足。他还重视水利建设,对战国时已开创于成都平原的“都江堰”灌溉工程,专设堰官管理,进行保护和维修。同时,他还注意发展手工业和盐铁等的生产。

  他以法治军,严明纪律。例如,在和魏军作战中,大将马谡因玩忽军令而遭致失败,他坚决执行军法,挥泪斩马谡,并上表奏请自贬三等[9]。他规定军队进占新地区,要做到“出入如宾”,不准抢掠,不许糟蹋庄稼,不得围猎。因此,受到群众的称赞。他在指挥作战方面,虽略逊于曹操,但也是具有相当军事才干的。他遵循孙武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原则,认为将帅必须注意“观敌众之谋,视道路之险,别安危之处,占主客之情”[10];还要善于运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等战术。他还注重攻心和俘虏政策。众所周知的“七擒孟获”的故事,便是一个显著的实例。在处理与魏国和吴国的关系上,他善于权衡轻重,利用矛盾,联合可能联合的力量,使形势向有利于蜀国方面发展。

  他基本上是一个朴素唯物主义者,反对儒家的“天命论”,强调人的作用。他和刘备谈到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胜了强大得多的袁绍时指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11]他还反对储家的“先验论”,认为没有什么“先知先觉”。他在信中告诚他的儿子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2]他在治国治军中,注意调查和分析情况,从实际出发,因而以谨慎闻名。他还强调“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注意“集众思,广思益”[13]

  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上和人民群众中是很有影响的杰出人物。但是,他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为地主阶级效劳的。同时,他在打击豪强和反对儒家方面也都是不彻底的,他还利用当地某些豪强势力及孔孟之道,来加强地主阶级的思想统治。这都是他的局限性。著作有《诸葛亮集》。


注:

[1] 今山东沂南县。

[2] 三次走访邀请。

[3] 今湖北、湖南一带。

[4] 今四川一带。

[5] 《三国志·诸葛亮传》。

[6] 《诸葛亮集·十六策》。

[7] 《诸葛亮集·十六策》。

[8] 《诸葛亮集·十六策》。

[9] 降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10] 《诸葛亮集·十六策》。

[11] 《三国志·诸葛亮传》。

[12] 《诸葛亮集·诫子书》。

[13] 《诸葛亮集·与群下教》。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3.9 诸葛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