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轻学子三下乡:情系新疆,同心筑梦
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2023年七月,郑州轻工业大学“情系新疆,同心筑梦”实践团成员深入新疆乌鲁木齐、石河子、哈密等地,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新疆地区民族文化知识,体验民族风情,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探访红色圣地,感悟文化精神
为深入了解新疆地区历史文化知识,实践团成员分别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新疆红色文化展览馆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学习从旧石器时代到近现代保存完好的古代服饰、木工雕刻、纺织染色、干尸陈列等,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不禁感慨自治区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新疆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每一件都在给实践团成员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实践团成员们一边享受着知识带来的快乐,一边感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历史过程。来到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实践团成员聆听、感知新疆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光辉历史,大厅两侧的墙上悬挂得新疆建设兵团14个师的见解、游憩广场上巍峨耸立、庄严肃穆的王震将军铜像、有着296块补丁的军大衣、经过还原的“公共洞房”、“地窝子”、王震将军曾经用过的工作用品,昔日茫茫戈壁,沙漠荒原,在几代军垦人勤劳的双手中变成了“戈壁明珠”;昔日的马车,变成了现在的汽车。军垦博物馆的参观学习让实践团成员深深感受到了兵团人开垦边疆、建设边疆的艰苦创业精神,更要学习发扬那艰苦的岁月里人们的那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
图为军垦博物馆王德明补满296块不同颜色布丁军大衣。王睿琪 供图
深入基层锻炼,体验民俗文化
实践团成员们深入基层锻炼,体验民族风情,走街串巷,探访产业文化园,感受新疆民俗文化发展变化,开展民族文化体验活动。 乌鲁木齐的傍晚时分,在人声鼎沸的广场上,实践团成员向热情大方的少数民族姑娘学习维吾尔族舞蹈,一同载歌载舞沉浸在民族歌舞中;来到繁华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探访许多乐器店、民间工艺品与新疆特色干果店,真实感受了集合新疆民族工艺品展卖和特色美食广场为一体的新疆集市;实践团成员还前往参观水磨沟区馕产业文化园,更为直观的了解和认识新疆特色美食馕的历史文化,既传承发扬新疆美食文化,也感受到了现代工业产业链的先进性。
图为实践队员在新疆国际大巴扎采访民族工艺店。郝雅雯 供图
广泛调研宣传,筑牢团结意识
实践团成员对社区群众进行了有关民族团结的问卷调查,精心提炼民族团结问卷的内容,其中主要涉及不同年龄层面群众对于民族团结的一些理解和认知,通过回收百余份调查问卷发现,群众对于民族团结的认识普遍较高,近些年来对于民族团结的教育卓有成效。问卷调查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前往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大门院社区采访社区党委书记,向社区党委书记讲述此次三下乡的实践活动以及在社区向居民分发民族团结调查问卷的过程与结果,社区党委书记对实践团成员的活动内容表示肯定,接着讲述近些年来社区内民族团结、互帮互助的暖心小故事,谈及新疆发展与国家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干系。此次采访让实践团成员感知这样一位平易近人、情系民众的基层干部,也从书记的话语中更透彻地认识如今新疆发展现状。炎炎夏日,临近瓜果成熟之际,实践团成员还前往八一农场葡萄地,帮助农户修剪葡萄,亲切的农民伯伯还给实践团成员讲述了葡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普及了不少有关葡萄的小知识,还感慨到:“如今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了啊,把我们居住的土房子都换成了安全舒适的彩板房,还鼓励民族通婚、民族节假日给我们送去了米、面、油、衣服等生活日用品,现在的种植产业都加入机械化,效率提升了很多!”
图为实践队员于八一农场葡萄采摘地帮助农户干活时的照片。苏怡馨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与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大门院社区人员合影。 苏怡馨 供图 此次实践中,在接受了历史文化长河的洗礼、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深入基层锻炼调研后,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作为当代有朝气,有担当,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更要为谱写中华民族大团结,伟大中国梦的新篇章作出贡献,以实际行动推动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