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生物脑结构

1.AI与人脑的简单对比
目前ChatGPT很火。
但我认为目前巨量信息内容训练出来的ChatGPT,只是局部的一个方向。
并不是“智能AI”真正的方向。
很简单,看看人类百亿数量的神经元,和千亿参数模型的ChatGPT相比。
(实际上是不能这么直接比较的)
人类除了收集和处理信息很慢之外,人脑能够很好相应,和(反馈)调整外部信息的相互自洽能力,能够正确相关有关内容。
而ChatGPT目前通过巨量的信息内容,和上千亿的参数关联模型,在已知且丰富的信息内容上,尽可能保证它们的内容关联。
但是一旦遇到较少的信息内容,它就容易答非所问,不能正确相关已有但少量的信息内容。更别说对这方面具有创造了!
而人脑却可以。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从出生到壮年,按照百万字才占用大概2MB存储数据量来看。人也就读了不超过50本的百万字书籍,也就是大概100MB存储数据(文字信息内容)。
如果只拿这100MB给AI训练,即便它再丰富的参数节点,也不能训练得怎么样。一定远不如人那样,具有清晰的判断能力,和相关关联能力。
(这里数据只是个大概值,不用纠结)
2.数字与生命(精神)的区别
也许这里存在了一个“模拟信息”和“数字信息”的差别。
其中“模拟信息”注定是AI无法触及的,只有“数字信息”才是AI的所有。
人通过眼耳鼻舌身来“看到”色声香味触。问题是所看到的色声香味触,在大脑中不过都只是电脉冲信号而已,谈不上什么“感受信息”。
比如你眼前所见到的一切,红黄蓝绿,但是这些在物理中不过是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生物大脑中不过是不同强度、频率等的脉冲电信号。
即使大脑视网膜结构,它像现代数码相机一样是全感光(芯片)直接收集当前全体图像,但是依旧摆脱不了它就是一堆物理内容,而没有所谓的色彩信息!
有人可能觉得,现代数码相机,它的直接输出就是当前照相的图形,所以大脑也是一样的,看到的就是当前的图形。
这是不对的,这是你先入为主的,拿自己眼睛看到的照片输出的整体图形,来说它存在着这个整体图形的颜色信息。
这个相机输出的整体图形,依旧不过是一堆光物理刺激,没有任何的颜色信息。色彩信息内容只在人感受到中。
也就是错误的把“图像的概念”,当做“看见的概念”了。
包括,比如你听见声音,实际上声音不过是机械波和你的骨膜那样的振动作用而已!然后传输这样的信号脉冲给大脑。
声音(的感受)在哪里?它在物质的哪里?
比如你感受到冷热,冷热不过是物质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变化,比如物质的分解、释放、合成而已。
疼痛(的感受)在哪里?它在物质的哪里?
所以首先要明白,物质世界的信息的“局限、极限”在哪里。
如果单纯从物质世界的“物理反应、物理信息”来看,是存在物质信息之间的关联的;
但是一定不存在诸如“看见”、“听见”、“痛疼”等感受。只有物质的“光频率”、“机械波振动”、“物质分解合成”等物理反应与物理信息。
如果单纯从物质世界的“物理反应、物理信息”来看,是存在“事物逻辑”之间的物质关系的;
但是一定不存在“有声有色”的思维世界。
而AI,只有物质的“数字信息”,而没有物体上的“看见”、“听见”等感受。
其中的内涵,是天差地别的。
也既“模拟信息”和“数字信息”的差距,是天差地别的。
我们会说,我看到了海洋。
AI实际上是,有一堆变化着折射率的端流之后的(透射出的)电磁波。
(注:这里的“模拟信息”,更应该叫做“感受信息”。不是一般的模拟信息的内涵。)
对于意识、感受、物质的区别,许多具体的内容,就不在这里再展开了。
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我之前的视频或文章【无我的哲学内容补充】、【感受从哪里来】、【2-抽象概念】、【4、5-事物的基础】、【10-真理的探索】、【13-秘密的“真理”】等内容。
简单来说,在世俗上,生命、精神,它不是凭空诞生的一个东西,不是复杂结构能够诞生的东西,也不是物体具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属性的二元论所诞生的东西。
3.AI与人的共存
即便人类目前仍未清楚“感受”是什么!但是人类目前的大部分感受,是以物质作为依托,和物质相辅相成的一种“感受接触”。
有人兴庆AI终究不是“生命”。只是一堆功能复杂、精细化的物质结构。兴庆AI永远“取代”不了真正的人。
但是他们却没有清晰认识到,AI只是取代不了“(具有感受的)生命”,而不是不能取代人的一切“功能”。
逻辑思维,实际上就是事物上的“东西”,是事物上存在的关系联系。
比如,事物上的样子、功能、规则、关系等等。
而又简单说,人建立起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是一个反馈、纠错的过程。
所以,人认识这些“物质上的结构信息内容”,就是和AI没有区别。
真正的区别在于,人的内容是“有声有色”的。机器的内容是规则中的内容。
抛弃有声有色的感受这一块,单纯在“逻辑”上(物质事物上),人和机器没有区别。
所以不要把人想的多么高大上。
物质上,人依托物质及其结构,作为思维的结构底层(功能作用)。
哪里和AI有区别呢!
说实话,只要AI足够强大,可以取代一切人类的工作。
因为人类一切的工作内容,都具有其中可探查的事物逻辑结构。
所以未来,人工智能足够强大时,别想着你好像处于复杂深奥的学科、或者岗位位置,实际一样都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
要失业,也一定是轮得到所有人。
AI取代不同的人类岗位,或有快或有慢。
AI唯一不能取代的是,那些超越物质的东西,精神生命上的东西,及其超越之上的东西。
如何正确看待人工智能,人类早就谈过许许多多有关的内容。
1.AI是工具,重点在于使用者(含社会)。
AI可以让你更便利,可以让你变得不怎么思考,变得更笨。
但是你自己可以割舍ai,自己去训练自己,把ai当做辅助自己工具。就不会让自己变笨。
这需要强大的自控能力。这其中,不仅需要个人的能力,还需要社会的能力。
将AI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的工具,成为生产力的工具,从而让人类有更多有余的时间,去发挥自己生命的价值。
而不是人类变成越来越懒的懒虫。
2.AI是巨大的“范围机器”,每一个人都将受到波及。
好比每个人都是一个“大脑”,而AI则是集合了全人类大脑的“超级大脑”。
好比每一个人都是“工蚁”,工蚁尚且需要休息。而AI则能24小时无怨无悔的工作作业。
所以当它以互联网方式协作、传播、作用在方方面面时。影响力必然是巨大的!
电的发明、手机的发明,改变了每一个人。改变了生产力、生产效率。但是没有较大的改变生产关系(影响生产关系)。
而AI,它不仅改变了生产力,还极大的改变了生产关系。
有人认为,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其他地方就可以投入其他生产力,人总是会找到自己的生产力所在位置。再说,优胜劣汰,本就是自然之理。
那你可错了。
因为,一切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都可以由AI来做。
包括生产和完善AI自己本身。做到AI自身的“元控制”。
AI(最终)冲击的是方方面面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所以,AI纪元的到来,必然会重大的影响每一个人。
想让社会不变得动荡!
必须首先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受到冲击的永远是人,而不是事物。
比如调整社会结构、生产关系等等。
包括基本的法律法规、事物规范、全民教育与目标方向等等。
甚至要有新型能源技术等等前提下,保证人人都能够具有足够的资源,人人能够安居乐业,而不是竞争社会。
在人类社会没有调整好前,放出的超级人工智能,必然会给人类带来剧烈的动荡,直到调整完整为止。
AI虽然没有“有声有色”的生命,但是未来,他就像空气一样影响人那么重要。
在单纯的事物逻辑上,可以说,它是人类的“(物质)命运共同体”。
假若你恐惧AI,以其恐惧AI,不如早点尽全力调整社会结构...等等。
4.脑结构基础
啰嗦了那么多不相干的内容,终于来到了正篇。
这里就不再繁琐的介绍神经细胞、树突轴突、及其分裂增殖等等基础内容。
人建立起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是一个对外界信息内容的反馈、纠错的过程。
人的记忆与提取表达,又依托物质结构的大脑,依此作为思维活动的运动,来进行信息的反馈、纠错的过程的。
那么简单的,就要探究人是如何记忆,和提取所记忆的信息。
电脑工作的基本原理,就是0和1的信息指代的处理。
电脑想要存储某一串数据,和提取出这一串数据。就是对这串数据首先进行一个“地址编码(指针)”的定位。
如果“地址池”不够,或者“地址不是连续”的,那么怎么保证连续的数据,可以进行存储又读取找到呢?
通过多增加的“信息标记”,就可以做到。
也就是,一个信息的存储,在头部要存储自身的地址位置,中间存储自身信息内容,尾部存储下一个关联信息的地址。
就这样简单的,可以保证连续的数据,在不连续的存储中,进行存放和读取。
你默念一下这句诗词“床前明月光”。然后试着反过来背诵,看看能不能行?
《春晓》中,“夜来风雨声”,下一句是“花落知多少”。直接由“夜来风雨声”,你知道它的前一句是什么吗?
所以简单知道,人的记忆结构中,是顺序的指向型记忆。
如果有人说他能够倒背如流,那么他一定是先将所记忆的内容展现在脑海,再进行判断回溯的。又或者是进行非常多分段细块的记忆方法(常见的宫殿记忆法),而不是正常的连续记忆。
这些都是发挥其他大脑功能区块的作用,而不是记忆本身的效用。
想要将“床前明月光”记忆在脑中,假如一个神经元只能编码记忆一个字。
那当我记忆编码了这五个字之后,在我提取第一个“床”字时,它又是怎么找到下一个所关联的“前”字,及其之后的“明月光”等字?
为什么不会一时之间联想到“床头”、“床上”、“床是睡觉的”等等有关的信息内容?
又为什么当我单独念“床”这个字时,可以又联系到“床前明月光”,或者联系到“床头”、“床上”、“床是睡觉的”等有关信息内容?
又或者问,一开始它是怎么进行记忆的?所以以至于能够提取出这样的相关关联信息。
当像电脑那样,进行前后地址编码方式的记忆时,可以解释我能回忆出“床前明月光”这句诗词。
但是不能解释单独默念一个“床”时,可以联想回忆“床头”、“床是睡觉的”等内容。
因为“床”这个字的下一个相关的“地址编码”,并没有指向到“头”,也没有指向到“是睡觉的”。
有人会问,那电脑检索“床”这个字,可以检索到已经储存在电脑上的“床前明月光”、“床头”、“床上”、“床是睡觉的”...等有关内容,把有关“床”字的内容,都检索出来。
这不就能解释了吗!?
问题是,电脑这种方式,是首先都存储了关于“床”的所有内容,然后它不过是根据所存储的信息(中文“床”的ASCII码),进行该ASCII码的查询而已。
是一种相同信息(定义的信息)的“检索查询能力”,而不是“相关关联能力”。
要知道,(多线程)生物电只有30Hz左右的寻址能力,和电脑百兆Hz对比起来,相差数亿倍以上。如果生物是以“检索查询的方式”,是绝对不具有强有力的相关能力的。
而人的神经元在进行记忆时,首先没有精细化的地址编码。
生物电脉冲信号,想要记忆和提出相关的连续信息内容。即便利用多个神经元去记忆单个信息,一些神经元作为前后内容的相关联系,来保证一小块的“神经元细胞群”充分保存住连续的信息内容。
但是它依旧不能回答,单独默念回忆一个“字”,一件“物”等等,它能够相关其他有关信息内容的能力。
也就是不能回答大脑的“相关关联能力”。不能回答不同“神经元”及其“细胞群”之间的信息相关能力。
所以在这里,单纯的从数字电路的“检索查询”的方式,我是很赞同ChatGPT千亿参数节点的相关方式的。
因为“检索查询”方式,想达到很好的“相关性”,必然只能分为很多细块,多增加相关联系的节点。
事物、逻辑,也是以“相关、联系”的(关系)方式,在进行造作的。
5.物质基础
以下内容,完全是民科部分(民科方式的回答)。
想要找到生物脑的“相关关联”能力,即便是再复杂的结构,也难以具有相关能力。
因为即便是再复杂的机构,想要找到其他有关的内容,都要进行“遍历”。
在生物电那么缓慢的情况下,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它不是结构上的问题。
其实答案在于蛋白质所编码的物质本身(记忆信息在物质结构中,是依此作为依托的)。
答案在于物质之间本身就具有“联系”的能力。也既它们的生物电脉冲所表现的“形式”,本身是具有“联系能力”的。
好比白细胞能够识别病毒细菌,如果单靠白细胞上面的表面糖蛋白接触,杀死病毒完全是随机的事情。抗体即便大量,也难以清除病原。
它们之所以具有“定向清除病原”的能力,是因为它们早就不断散发对应的“结合”的生物电相互吸引信号。
好比靶向药物,能够走到特定位置结合。其中的“偶联”,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本身能够偶联结合。而是因为偶联之间,本身就已经不断释放对应的“结合”的生物电相互吸引信号。
如果是随机传播,恐怕再能偶联,也没有多少效用。
又好比细胞中,基因的转录,核糖体的翻译,及其蛋白质的加工合成。
如果嘌呤和嘧啶是随机游离到相应的位置,那么基因转录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
如果氨基酸的结合也是个随机游离的过程,那么核糖体的翻译,也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
如果蛋白质是个随机游离的过程,那么蛋白质的加工,将变得难以有序,难以有效。
更别说生物的分化和生长,如果是物质随机游离到指定位置,才进行相应的加工分化。那么生物也难以有序高效。
细胞不会那么整洁有序。钙、铁、纳等元素难以像“聚集”一样,聚集在指定合适的位置。身体也难以匀称对称。指纹也不会那么完美。
生物能够这么作用,远不是“结构”可以形成的。
而是物质之间本身就有它们自身的“特性”,才能将复杂物质,这么“相互吸引”组成结构。
而这个物质的“特性”,是人类目前还未发现的内容。
这个观点,我并非是猜想得到的。
而是专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细微分析,归纳总结得到的。
然后才发现,原来物质之间还有这么一层特性。
又才明白,原来玄学等内容,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是这样的。(毕竟玄学上的八字、五运六气等内容,最终都是要作用在身为物质上的你我他、经济金钱等。)
(包括【1-相对的“论”】,也是一并得到的内容。)
之所以介绍得这么民科。
完全是因为,如果展开我所了解的物理猜想的过程,及其正确的思维方式。
那么内容将会非常多。
就好比高中、大学的那么多物理内容,如果你想要我介绍某个深刻的物理内容。
我总不能从高中到大学给你介绍起。完全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介绍起,因为每一个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的。
只能介绍得民科一点,给你描述某个物理内容。
又简单的,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观察一下不同物质的“离子”,在真空中,和其他离子吸附结合的偏向。
这里就不多说什么,你要说我民科,那也完全没有问题。
毕竟我没有展示任何有关内容的具体过程。
好比本次简单介绍的计算机存读取原理,它也不是目前计算机实现的存储和提取的原理。目前计算机是依靠“定义和高效”的“编码器、译码器”来实现信息“指针式”的存储和读取的。
但我会跟你说具体的加法器是怎么样的,寄存器是怎么样的,编码器是怎么样的,它们的控制器及其算法又是怎么样的.....以至于你真正理解计算机目前的工作原理吗!
甚至要和你讲汇编、机器码的内容吗!(虽然汇编我也学得比较少)
我并没有展示任何有关的具体内容。
又好比本次简单介绍的生物脑的记忆和存读取,我根本没有展示任何生物脑结构图,没有说任何关于记忆强、但思维能力弱;思维能力强,但记忆弱;记忆和思维都强;超忆症,等影响原因,及其脑结构。
没有说选择结构;显现结构;不同的脑区块功能结构,及其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等。
每一块可能都是你闻所未闻的东西。
我也并没有展示任何有关的具体内容。
所以本篇你要说我是民科。
那我也无所谓,毕竟我也根本没有展示什么内容。只是简单说了一些东西而已。
写本篇的目的,只是想引出,目前数字电路的AI的工作方式,和生物脑的工作方式,实际上是不同的。
前者是“检索查询”的方式,后者是真正意义上的“相关联系”的方式。
后者是前者无论怎么样都无法达到的,它们的底层实现原理就不同。
写本篇的目的,只是让你们多一些思考,多了解一些东西。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当然,我也不可置否的是,数字电路的AI,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
感慨OpenAI选择了正确的千亿关联节点的方式。数字电路AI也只能是这个方向。
那么,你觉得我说的真正的“智能AI”,是怎么样的呢?!
- END -

▼
· 欢迎转发点赞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
关注「要素分析」 剖析事物给你看!